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沉井群的施工,分析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沉施工出现的下沉困难、超沉及偏位等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复杂地层的工艺,提高单桩承动力和成孔成桩效率的措施。讨论了取土器取土(砂)问题。评价了振动沉管灌注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振动沉管碎石桩在新乡至郑州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振动沉管碎石桩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方面的注意事项,且对碎石桩的应用效果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简单而方便,但其质量也不好控制。针对一处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案,且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北仑花园新城住宅小区的振动沉管灌注桩工程为实例 ,介绍了提高振动沉管灌注桩工程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泛沉积物中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对在软土中施工沉管灌注桩出现缩径现象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VSM沉井井壁受力变化规律,结合施工工艺特点对VSM沉井的下沉过程及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依据VSM沉井下沉特点对其施工过程中所受荷载进行梳理,同时划分了沉井一个下沉循环中的典型运动状态|之后以G.G.Meyerhoff公式和规范为基础,对沉井下沉阻力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考虑井内淹水的刃脚端阻力计算公式,并建立了井壁典型状态施工力学模型|最后,以矿山竖井工程为算例计算得出沉井几何参数、下沉阻力、下沉深度以及悬吊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VSM沉井悬吊力大小随着下沉深度的增加并不是一直增大的,而是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极大值|井壁厚度直接影响着刃脚端阻力大小和侧壁摩阻力变化规律,进而间接影响沉井的下沉深度|沉井悬吊力大小随着施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沉井设备悬吊能力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内径6m,厚度0.5m的矿山沉井井壁,在f=8kPa条件下,其最大下沉深度为56m|根据下沉深度设计减阻泥浆性能是控制下沉阻力、实现系统优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绍兴海涂地区某厂区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绍兴海涂地区浅部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对两种常用的桩型——沉管灌注桩及预应力管桩设计与施工作了对比分析,由于受地下水、振动液化等地质因素的影响,使沉管桩施工时产生诸多不利因素,经综合对比分析,认为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优于沉管灌注桩。  相似文献   

9.
振动沉管灌注桩由于其成桩速度快,质量可靠,不污染环境等诸多优点,在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已逐渐推广应用。这种桩最大的弱点是质量稳定性差,因此研究其施工技术,主要就是提高成桩质量的技术。我公司近几年在山东沿海地区施工了大批振动沉管灌注桩,取得了比较成熟的施工经验,现归纳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振动沉管工法在灌注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叙述了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要求和技术措施;总结了现场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1.
孙铭阳  韦鲁滨 《煤炭学报》2018,43(2):540-545
试验研究了颗粒体积分数对液固流化床颗粒干扰沉降末速的影响,以准流体有效密度和表观黏度概念刻画床层内颗粒间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干扰沉降末速模型,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预测准确度比现有干扰沉降末速模型明显提高。利用提出的干扰沉降末速模型探究了等沉比随液固流化床层颗粒体积分数变化关系,发现等沉比随床层颗粒体积分数增大而增大,表明入料粒度范围变宽、粒度效应对重选的影响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12.
全尾砂沉降特性决定其在深锥浓密机中的浓密效率,进而影响充填料浆制备及采场充填效率。为保证沙溪铜矿大规模开采的采场充填效率、提升充填料浆连续稳定制备能力,拟对矿山极细全尾砂深锥浓密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为此开展了矿山全尾砂自然沉降和絮凝沉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全尾砂自然沉降速率无法满足充填生产需要,需添加絮凝剂加速尾砂沉降;考虑絮凝沉降效果及絮凝剂成本,优选天润P-6型絮凝剂更适合本矿山全尾砂;增加絮凝剂的添加量,能有效提高深锥浓密机中全尾砂沉降速率,但同时会显著降低浓密机底流浓度;综合深锥浓密机中的全尾砂浓密效率及底流浓度,优化确定在15%入料浓度下的絮凝剂添加量为30g/t。可为同类矿山新建深锥浓密机沉降参数管控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彭啸鹏  杨小聪  郭利杰 《煤炭学报》2019,44(5):1521-1526
尾砂浓密作为充填料浆制备的关键工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并已经取得了包括尾砂仓浓密机理,絮凝剂选择方法在内的多种实践性研究成果。但该工序中所涉及的充填尾砂颗粒"干扰沉降"过程的机理研究却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经验或理论计算模型,已经成为制约不同级配尾砂高效浓缩、稳态造浆与精准过程控制的技术瓶颈。因此,探索尾砂颗粒"干扰沉降"过程的特征,在总结与综述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干扰沉降相关理论基础上,利用某矿山经分级处理后的分级尾砂与溢流细砂为原料,开展了多种配比尾砂浆的干扰沉降实验,并依据Kynch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Richardson-Zaki均匀干扰沉降与Selim非均匀干扰沉降理论在研究充填尾砂颗粒沉降过程时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ichardson-Zaki理论计算的尾砂颗粒均匀干扰沉降速率值与实验实测结果相吻合,两者的相关性可决系数达0. 87,且残差值无明显规律,验证了其对尾砂颗粒均匀干扰沉降速率计算的适用性。基于Selim理论所得计算结果较均匀干扰沉降理论计算值更接近实验中尾砂浆非均匀干扰沉降的实测值,从而证明该理论能够反映尾砂颗粒非均匀干扰沉降中因不同粒径颗粒相互作用而降低了各自的沉降速率的特性,能够为尾砂浓密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分析,为进一步阐明尾砂颗粒干扰沉降机理,将继续对尾砂级配对干扰沉降的影响及其定量化表征以及粗细颗粒相互作用的机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登月  周杰  王永田 《煤炭工程》2014,46(1):112-114
论文通过Zeta电位和溶液离子的测定以及小浮选试验和自然沉降试验等手段,探讨了六偏磷酸钠在浮选中的降灰效果以及对浮选尾煤沉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浮选中适当添加六偏磷酸钠,能使浮选精煤灰分适量降低并同时提高浮选精煤的产率。但随着六偏磷酸钠的添加,浮选尾煤水质硬度变小,细泥颗粒表面电负性增强,导致尾煤沉降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5.
高灰细泥煤泥水沉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选煤厂煤泥水难处理的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和筛分试验对该煤泥水进行了性质分析,并通过沉降试验对其絮凝沉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煤泥水性质和药剂添加对沉降特性的影响机制,为工业处理方法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该煤泥水浓度高,粒度细,粘土矿物含量高,负电性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难沉降性。需采用先加凝聚剂后加絮凝剂的混凝沉降,凝聚剂和絮凝剂的用量需要实验确定,生产实践中可以考虑两段浓缩,以降低溢流水浓度及节约药剂。  相似文献   

16.
陈军  李淮 《煤矿机械》2002,(8):72-74
制定TCL— 14 18沉降过滤离心机大修技术标准 ,规范其设备的大修标准 ,确保设备的大修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雪伟  张文军 《煤炭工程》2014,46(7):100-102
利用工业运行的Φ250mm旋流器,研究了分级效率、浓缩效果与入料压力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干扰沉降效应对分级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的最佳分级效率与最佳浓缩效果位于不同的入料压力区间。在低压区,随入料压力的提高,旋流器分级效率与底流浓度随之增大,超过一定压力值后,分级效率却随之降低,原因是旋流器锥段存在干扰沉降效应。因此,操作分级旋流器时,必须同时考虑浓缩作用及干扰沉降效应,避免压力设定不当导致分级效果恶化。  相似文献   

18.
煤变质程度对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了长焰煤、气煤和贫瘦煤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颗粒在水中的相互作用能,分析了变质程度对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变质程度越高,颗粒之间静电排斥能越小,疏水吸引能越大,所以贫瘦煤颗粒之间最易凝聚,气煤次之,长焰煤最不易凝聚,即煤泥水所含煤颗粒变质程度越高,越易澄清.  相似文献   

19.
沉降理论在浓缩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沉降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煤泥沉降的因素。利用沉降理论,结合试验,确定了浓缩机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陈河 《铀矿冶》1991,10(4):7-11
细粒级尾砂絮凝沉降性能是全尾砂充填应用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找出了影响细颗粒尾砂絮凝沉降的因素。文章详细论述了浓度与沉降速度的关系、絮凝剂投入量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以及絮凝剂用量同沉降充填体含水率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