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闽江下游多个观测站1993年~2018年的潮位观测数据资料,对闽江下游潮汐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上下游多年平均高潮位、低潮位、潮差、最大涨落潮历时特征值,得出闽江下游段近26年来潮汐特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闽江下游河段整体表现为高潮位缓慢下降、低潮位显著下降;涨落潮潮差增大;涨潮历时延长、落潮历时缩短的特征。时空格局上,上游站位潮汐特征变幅大于下游站位,低潮位变幅大于高潮位变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沿海及长江口31个潮位站同步潮位数据分析比较可知,浙江沿海各站的潮汐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和明显的规律,即在半个月的潮汐周期中出现1次大潮和1次小潮,而在1个太阴日中,出现2次高潮和低潮,潮汐变化过程呈现出半日潮特征。在河口区,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且由河口口门向上游历时差逐渐增大;在近岸浅海区,长江口至浙中沿海的大目涂站,表现为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向南至浙中沿海的东矶岛、大陈岛站涨落潮历时基本相等;总的来说浙南沿海松门、披山岛、坎门、洞头站涨潮历时略长于落潮历时;而南麂岛、琵琶门和霞关站又以落潮历时略长于涨潮历时为特点。在近岸浅海区,潮差分布从长江口往南到霞关总的趋势由北向南增大。在河口区,最高潮位和平均高潮位由河口向上游逐渐增大;在近岸浅海区,最高潮位和平均高潮位由北向南增大,最低潮位和平均低潮位的分布则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系列实测潮汐资料和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涌潮起潮点下游杭州湾实测潮汐和天文潮长周期变化,进而分析了天文潮变化对钱塘江涌潮的影响。结果表明:乍浦站实测潮汐每年八月初三和八月十八同日同潮实测潮差、潮到时间和涨潮历时变化幅度很大,最大变幅分别为1.95 m、102 min和122 min;乍浦站天文潮每年八月初三和八月十八同日同潮潮差、潮到时间和涨潮历时最大变幅分别为1.52 m、93 min和46 min。天文潮变化对涌潮影响很大,盐官站同日同潮涌潮高度最大相差1.12 m,涌潮到达时间最大相差93 min,涌潮流速最大相差2.05 m/s,涌潮陡度最大相差18.1%。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钱塘江河口区感潮河段的潮汐特性和日涨落潮量变化规律,对涨潮潮差、涨潮最大流速、日涨落潮潮量和日平均涨潮流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各潮汐要素在月内和全年的变化规律。结果得出,各潮汐要素的变化较为同步,在月内和全年都表现为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同时也受到风暴潮、径流、江道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1年以来东江三角洲区域内樊屋、石龙(二)、大盛和泗盛围4站近30 a实测潮位资料及东江干流博罗(二)站近10 a极值流量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各站在相应年份高高潮、高低潮、平均高低潮和涨落潮潮差、历时等潮汐特征值的变化规律以及樊屋、石龙(二)、大盛、泗盛围4站潮汐变化与上游博罗(二)站极值流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基于潮流泥沙数值模拟,针对茅洲河口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滩涂利用规划的比选方案,研究了不同径流与潮流耦合水文条件下,滩涂围垦对茅洲河泄洪纳潮的影响,以及对交椅湾滩槽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规划方案占用了茅洲河口主槽,泄洪不畅,造成茅洲河水位抬升,潮位最大壅升0.459 m,潮差减小,涨、落潮量缩减,最大潮量减幅为3.54%,对茅洲河的泄洪纳潮有不利影响。受浅滩面积减小和水沙输移路线改变的影响,交椅湾冲淤情势改变,茅洲河出口北汊被冲深,口外滩地则普遍回淤加大,最大淤强可达0.40 m/a。各方案影响基本相似,洪潮和河势影响与围垦规模正相关。鉴于此,滩涂开发利用需结合河道泄洪整治方案,才可确保区域的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研究表明,综合方案实施后,壅水幅度缩减到0.012 m,涨、落潮量与现状持平,新开河槽较稳定,可实现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省围海工程建设条件较差,海堤施工难度大,海堤地基土多为深厚淤泥层,其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力小。沿海潮汐多属正规半日潮,因闽东沿海地处福建凸出部,潮差年均5~6 m,落潮潮差最大达8 m多。在同一潮汐过程中,涨潮历时比退潮历时长,且因落潮潮差比涨潮潮差大,造成海堤断面外压载尺度比内压载大。为确保筑堤安全与稳定,在海堤施工期间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充分掌握地基土指标的固结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年长江下游大通水文站的逐日流量以及南京、镇江、江阴、天生港、徐六泾、共青圩6个潮位站的逐日高潮、低潮资料,研究海洋潮汐从河口向河段上游传播过程中的潮汐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潮位站25 h滑动平均的潮位变化与流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南京和镇江两个潮位站的水位变化最为明显,江阴、天生港、徐六泾的水位变化相对较小,共青圩潮位站的潮位基本不随径流发生相应的变化趋势;各潮位站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相邻两个潮位站之间的水位相关性较高;随着潮位站之间距离的增大,水位的相关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低水位的传播延迟时间均大于高水位的传播延迟时间;随着站点与入海口距离的增大,涨潮历时出现逐渐减小、落潮历时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汕头港整治试验模型面积约1500m~2。模型的水平比尺为1:500;垂直比尺为1:80。据妈屿潮位站提供的资料,多年平均潮差为1.10m,平均涨潮差1.02m,平均落潮差1.00m。因模型的垂直比尺取得较小,故对模型中水位控制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希望控制点水位的控制精度在1mm以内,才能保证妈屿潮位站潮汐水位的验证相似。由于在模型试验中,既要产生涨潮和落潮的水位变化过程以复演天然潮汐现象,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场大量实测资料,研究分析鳌江河口海域水动力泥沙环境。结果表明,本区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型,平均潮差超过4 m,属强潮海区。沿岸及河口区以往复流为主;河口区及近岸涨落潮方向是SE-NW向,平均流速除了河口区超过0.5 m/s,其余海区均在0.3~0.5 m/s之间。鳌江属山溪性河流,多年实测平均流量仅为16.5 m~3/s。本区波浪以涌浪或涌浪为主的混合浪为主,常浪向和强浪向均为E向,最大波高为4.9 m。海域沉积物类型主要以粉砂质黏土和黏土质粉砂为主,属于典型的淤泥质海岸。近岸含沙量可达0.1~0.3 kg/m~3。鳌江河口悬沙中值粒径很细,约介于0.002 2~0.003 8 mm之间,为黏土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运用前后鄱阳湖水位的变化特性,分析了湖口、星子、都昌、棠荫和康山5个水文站1964-2016年的水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除湖口站的年最低水位为显著增大的变化趋势外,其余4站的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及年平均水位以及湖口站年最高水位和年平均水位均为下降的变化趋势;鄱阳湖枯水期10月份水位变幅最大,从10月至次年3月枯水水位变幅递减,除湖口站外,其余4站3月水位变幅最小;枯水期鄱阳湖区的水位变化幅度呈北高南低的状态,12月至次年3月,星子站的月均水位变化幅度小于都昌站的月均水位变化幅度,枯季湖口水位较建库前有所抬高;鄱阳湖枯水时间延长,平均延长了41 d,枯水出现时间呈波动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流域径流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象更为严重,分析水资源变化趋势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海河流域实际地形地貌特征及水文站分布情况,选取观台、响水堡、张家坟、下会和桃林口等5个水文站所在的区域,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及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检验各典型区域年径流量的历史变化趋势。基于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采用水文模拟的途径,定量评估了典型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归因结果表明:除桃林口外的其他4个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均呈显著减小趋势,海河典型区域年径流减小主要跟人类活动有关,其占比都在65%以上。人类活动对观台、张家坟和响水堡站径流量减小的影响占比为65%~70%,对桃林口站径流量减小的影响占比为75.4%,对下会站径流量减小的影响占比高达81.7%,主要原因是海河流域自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所产生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沿海海平面上升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沿海11个验潮站实测潮位资料,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分析浙江沿海海平面的上升变化,并对未来50年浙江沿海的海平面上升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通过西江干流、珠江三角洲河口区的天河水文站的洪水特性分析,根据上游的高要站洪峰水位及石角、天河站同时水位,对天河站的峰水位及出现时间进行预报。对受潮汐顶托及网河交汇影响,不便用合成流量法来进行实时水文预报的站点,用相应水位法进行预报,也能取得较好的预报精度,且简单快捷,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宁波象山港大桥桥墩冲刷严重问题,为了剖析潮流径流共同作用下跨海大桥复式桥墩局部冲刷机理,科学预测桥墩局部冲刷规律,通过系统分析、评估、复核象山港大桥相关试验成果和现场实测数据,深入研究了象山湾内关键水文泥沙参数( 波浪、潮流、潮位、泥沙量、海底冲刷) 变化特征,利用主因子分析及量纲分析等手段,建立象山港大桥桥墩局部冲刷公式,并利用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象山湾内各涨急落急流速变化不大,涨急和落急之间差别明显。涨急和落急时的代表垂线平均流速分别为-1 m /s 和 1. 14 m /s,且涨落急时刻对应的代表潮位分别为 1. 37 m 和 0. 54 m。针对象山港大桥桥墩特性分别建立三类桥墩局部冲刷公式,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观测值误差在±5%以内,说明所提出的预测公式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能有效地揭示象山港大桥的冲刷规律。  相似文献   

16.
马海涛 《水力发电》2006,32(9):95-96
北溪水电站是浙江省永嘉县装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在温州电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溪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由H9000系统集成和二次开发而成,是新一代分布开放式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和强大的异机网络互联功能,为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上海沿海潮汐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上海沿海主要水文测站芦潮港、堡镇和高桥3站的历年潮位、潮差、潮时等水文要素变化趋势,研究得出上海沿海潮汐主要受海平面上升、上游洪水等因素影响。平均潮位变化趋势基本与海平面上升趋势一致,潮差情况呈现杭州湾变大,长江口北港变小的趋势。杭州湾涨潮潮时也出现增大。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受下垫面变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的影响,洞庭湖流量、水位呈现新的变化趋势,研究洞庭湖水资源演变特征可为洞庭湖保护提供依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洞庭湖出口控制水文站城陵矶(七里山)及长江干流水文站枝城站、螺山站的1960-2015年流量、水位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上游长江枝城站在2000年以前径流量变化不大,但从2001年起呈现下降的趋势,水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洞庭湖出口城陵矶(七里山)站整体径流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平均水位呈现上升的趋势,洞庭湖下游长江螺山站径流量整体上变化不显著,平均水位则呈现上升的趋势;三峡枢纽运行后,3个水文站汛期(4-10月)的径流量和水位均呈现下降趋势,枯水期(1-3月)则出现水位上升趋势;长江上水利工程尤其是三峡工程的修建,对洞庭湖水资源的调节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