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0 kV配网线路中,为提升配网线路供电可靠性,针对配电自动化开关的规划布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路最大分段用户数的配电自动化开关规划布点方法。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部分地区配电自动化开关规划方法。然后以XX供电局的10条高故障配网中压10kV线路为例,计算出10条10kV高故障配网线路的n年故障停电时户数,建立了n+3年故障停电时户数预期降幅比例指标、n+3年预期故障停电时户数指标、n+3年预期平均停电户数指标、n+3年预期平均单次停电影响户数指标4个供电可靠性指标模型来计算线路最大分段用户数并以此作为配电自动化开关布点依据。然后利用供电可靠性指标进一步验证了该配电自动化开关规划布点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装备》2003,(8):14-15
技术发展。国外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应用配电自动化的早期目的是缩短馈线故障停电时间。在应用配电自动化初期在配电线路上装设多组重合器、分段器.使线路故障不影响变电站馈线供电。日本配电自动化的发展途径和美、英等国不同,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停电中压配电线路相间故障检测技术。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经电力电子开关接入一逆变电源,馈线停电后,通过控制电力电子开关将逆变电源经配电变压器短时接入,在给停电线路故障相间施加瞬时高压以击穿可能存在的故障点的同时,通过对断路器下游侧暂态电压的检测与分析判定是否存在相间故障。该技术无需通信,既可用于配电线路自适应重合闸,也可用于停电一段时间后的尝试性送电,理论、仿真分析和模拟实验均验证了所提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量化分析配电自动化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建荣 《供用电》2013,(3):7-10
通过统计厦门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以来的系统运行数据,计算遥控操作和故障处理两方面减少的停电时户数,进而得出配电自动化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量化数值,为评估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配电终端离线引起停电区间扩大与开关遥控失败导致馈线自动化动作终止等常见问题,详细介绍某城区典型10 kV电缆线路及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控制策略,分析城区配电网典型10 kV电缆线路分别因配电终端离线、开关遥控失败导致的2种故障,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总结实际经验教训,有效缩短调度员处理此类故障的时间,提高了城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新型配电线路自动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配电线路故障的快速、有选择性的切除、隔离与恢复,缩小停电面积并减小停电时间,提出一种新型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新系统由断路器、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DNCP(distribution line non-communication protection)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单元三部分组成。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后,故障区段两端的断路器在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的作用下动作跳闸,切除故障部分;失去电源的非故障区段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单元的控制下,投入备用电源,恢复相应区段的正常供电。新模式切除故障只需要一次断路器动作,一条具有6分段的配电线路最长故障切除时间小于1.1 s,非故障区段失电时间小于1.2 s。  相似文献   

7.
《电世界》2015,(5)
<正>配电网自动化是将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及自动化技术集于一体,对配电网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和控制,并进行先进的电网优化运行和管理的技术。利用此技术可以实现配电网线路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缩短配电线路故障停电时间,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介绍一种基于数字化智能型故障指示器的配电网智能故障定位系统,及整合多个系统提供的配电网运行信息后构成的简易配电网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电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湖南农村配网自动化发展越来越快。农村配网自动化发展和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湖南省由于地域辽阔,农村用电负荷逐年增长,部分线路长期处于过载情况,所以经常会出现一处发生故障造成整条线路停电的现象。而大部分地区尚未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较低,配电网实时状态感知能力不足,故障诊断、隔离和恢复时间较长,直接影响到公司供电可靠性水平,运行维护工作量巨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配电线路管理中存在的故障定位困难、停电面积大、影响时间长等问题,采用EPON与广域馈线保护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呼和浩特供电局的部分线路开展了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试验研究,分析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实施中需要关注的要点,为全面实施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具备自愈功能的智能配电网可以减少配电网停电时间,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DAS)的应用为配电网自愈提供了可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隔离故障,快速恢复非故障区段供电,有效减少配电网停电时间,实现配电网自愈。详细介绍了济南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自愈原理及控制策略,通过同一条10 kV线路智能化改造前后实际案例的对比,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以及配电网自愈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马骏  万黎  田野 《湖北电力》2010,34(1):13-14
文章介绍了基于MAP GIS开发的XTFA3.0馈线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为馈电线路提供了控制和监视手段。在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并确定故障位置,迅速提出排除故障方案,从而降低线路停运时间和减少线路开关倒换次数,以达到配电运行自动化的目的。并在XTFA3.0平台上模拟停电故障,通过系统分析,迅速隔离出故障,并对非故障区恢复了供电,证明了该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复杂配电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计算及设备布局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有效地评估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效益,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水平,进行了复杂配电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析,建立了计及故障段内定位时间的复杂配电系统分区可靠性计算模型。基于馈线多向树结构,分析了不同终端配置情况下的故障处理逻辑,计算了区域用户停电时间和系统停电时间,同时计及设备计划检修的影响。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开关及二次设备混合优化难题,提出"最大比效益增量"法,通过两种优化目标完善架空、电缆线路开关和二次自动化设备的选型、数量和安装位置,为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馈线自动化功能,提出了一种配网自动化系统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的整组试验方法。该方法能够在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的配电线路上通过主、子站下传带时标的模拟故障信息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在规定时间点上传解释后的虚遥信,从而实现配网故障研判、隔离和重组。该方法在配电线路停电或运行时均适用,停电试验或在线仿真试验简单、实用、高效,可作为配网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功能整组试验的通用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爱民 《电网技术》2002,26(7):84-86
对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供电所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作一简要介绍。软件设计以系统工程为设计思想,通过统一规划,将集中与分布相结合,角保数据和信息资源高度共享。馈线自动化原则是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就地处理功能,故障时实现快速故障区段隔离,非故障区段供电恢复,减少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配变监测终端实现对线路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的监视,整个系统方案是一个实现对电网的基本监控,运行,管理和经济运行的配电自动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网自动化方案要具备自动配电、故障定位、测量、消除暂时性故障和隔离永久性故障、恢复非故障区段供电的功能,并应具有逐步升级功能,最终可达到整个系统完全自动化及远控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光纤通讯集中处理保护的配电自动化方案,试验及应用证明此方案不需要配电站出口断路器跳闸,大大缩短了非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动作准确可靠;介绍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如何根据配电网的特点合理设计和配置光纤通信设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线路故障检测技术和设备硬件技术的进步,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作为简易型配网自动化的实现方式,以其投资小、见效快、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成为配电自动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城和农村配电线路中,应用故障自动定位技术成为提高故障抢修效率、缩短故障停电时间的重要手段。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依赖于故障"遥信"信息的及时、可靠上传,因此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中的通信环节成为影响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的关键环节。比较和分析了在县城和农村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技术手段,并提出针对不同条件下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的故障自动定位系统,做到对线路故障定位的全覆盖,为县城和农村配电网故障快速定位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直流线路故障的快速有效识别是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中压直流配电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流线路故障电流上升十分迅速,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过载能力小。因此以串入直流线路限流电感的中压直流配电系统为基础,分析直流系统的故障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线路电流二阶导数的中压直流配电系统直流线路故障快速识别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故障侧、故障类型及故障线路极性的快速识别,进而实现对线路的保护。最后基于Matlab验证了所提故障检测方案的有效性,并与基于线路电流一阶导数的故障检测方案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故障电阻、故障距离及负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可实现直流线路故障的快速准确检测,且相比基于线路电流一阶导数的直流线路故障检测方案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崔爱国 《电气应用》2011,(20):91-93
列举了目前在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几种基于保护原理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包括常规线路保护、面保护和快速光纤纵差保护,比较分析这些模式的优缺点及其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适用场合。综合应用了面保护及电流型配电自动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光纤通信集中处理保护的配电自动化方案,试验及应用证明此方案不需要配电站出口断路器跳闸,大大缩短了非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动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中压配电网络故障率是决定供电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东莞10kV中压网电缆及架空线路的故障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力求减少故障的发生,或在故障发生后,正确判断、查找故障,缩短停电检修时间。提高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配电线路自动重合闸由于无法实时判断线路故障性质而进行的盲目重合会对系统及断路器等电气设备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提出一种配电线路三相自适应重合闸技术,即当配电线路因相间故障跳闸且故障点断电去游离后,利用电力电子开关将逆变电源短时加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在给可能存在的故障点施加瞬时高压的同时,基于产生的暂态电压、电流获得停电线路的频域特性,借助线路谐波阻抗对停电线路内部结构进行辨识,进而决定断路器投入与否。该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停电配电线路自动故障检测技术,理论、仿真和模拟实验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