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院内感染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990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治疗的 2 5 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 5 7例患者并发院内感染 5 8例 ,感染发生率为 2 2 .5 7% ;感染病原菌以 G- 杆菌为主 ,占 5 7.14 % ,G+ 杆菌占 2 3.81% ,真菌占 19.0 5 % ;感染部位前 3位为腹腔、胃肠道、呼吸道 ;并发院内感染的患者功能性肾衰的发生率为 4 1.38% ,病死率为 2 4 .14 % ,均明显高于无院内感染的患者 (P <0 .0 5 )。结论 :院内感染可影响失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干预。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4年收治24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的关系。结果 248例患者中有82例接受过各种侵入性操作,发生医院感染45例,发生率54.9%;≥60岁患者137例,发生医院感染63例,发生率46.0%;住院时间≥30 d患者122例,发生医院感染70例,发生率57.4%。结论为预防和控制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应高度重视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侵入性护理诊疗操作,加强对进行侵入性操作、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30 d患者的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爱丽  杨梅  苏希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28-1830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 640例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研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规律、原因、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慢性重症肝炎医院感染率为16.3%,与文献[5,7]报道不符;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医院内感染率为8.2%,明显高于一般慢性肝病(4.5%),和同期其他疾病感染率(1.7%)相比,经统计学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观察资料显示:各种慢性肝病医院感染率比2006年以前同比下降了100%~200%;但与现在同期疾病感染率相比,仍体现以慢性重症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率最高;且症状越重,肝功能损害越大,感染率越高。感染部位以腹腔系统感染和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病原菌检测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为主;真菌感染占第三位,尤以曲霉菌素和热带念珠菌感染为主。药敏试验和耐药性检测提示G-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及其他肠杆菌如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空肠弯曲杆菌、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完全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莫西林棒酸、庆大霉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检出G+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解糖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保持完全敏感;对头孢西汀、对头孢唑啉、苯唑西林、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拉氧头孢、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利福平、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40%~50%之间。观察资料还提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肝病伴有合并症及并发症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增高;侵入性操作也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率,且以各类管道(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各种导管类感染)感染为主;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是医院感染率升高的必然因素。结论:明确慢性重肝病人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感染发生的规律及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可有效防治院内感染发生,对提高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及确定的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46例肝硬化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例肝硬化患者,58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9.04%,感染部位构成以呼吸道、胃肠道、腹腔积液为主,医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肝硬化病变程度、年龄、住院天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等.结论 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其发生与某些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住院肝硬化患者 56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 15 36%,感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 01),以自发性腹膜炎占首位。感染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介入性操作、预防用广谱抗生素、并发症、多种疾病并存、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年龄大为易引起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对肝硬化的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资料500例临床资料分析,500例,对500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有:500例老年住院患者,其中有4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达8%;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和年龄、住院时间呈正相关;感染高发季节在春冬两季明显比夏秋季节感染率高;恶性肿瘤发生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系统;感染最多是革兰氏阴性菌;结论:年龄、住院时间、季节及原发病等因素都会增加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机率,分析这些因素后,可以为老年患者住院期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了解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分析感染的部位、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以及发生感染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探讨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5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感染组(88例)和非感染组(168例),对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为40.23%,共103例次;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64例次,占62.14%);培养出真菌26株;G-杆菌12株;G+球菌7株和G+杆菌1株;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介入性操作、肝功能C级以上、并发症、血清白蛋白降低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确定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感染部位以腹腔为常见;感染的菌种主要是真菌、G-杆菌和G+球菌,真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院内感染的发生与肝功能的Child-Pugh积分密切相关,确定因素是年龄、住院时间、介入性操作、Child-Pugh积分C级以上、出现各种并发症、血清白蛋白降低和抗生素的滥用7种暴露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到2016年5月期间所収治的400例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统计。结果本次研究的40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有55例患者出现住院腹部感染症状,感染率为13.75%;5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34:21,两者对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出现院内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率为25.46%;为出现住院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死亡率为6.67%;对比出现院内肺部感染患者和为出现院内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发热、胸痛、咳嗽、肺部湿啰音等;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住院时间、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是诱发肝硬化患者医院肺部感染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予重视并加强防护,从而才能让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得到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医院院内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精神病医院院内感染特点和易感因素。方法 调查1998年1月~2003年1月所有住院精神病病人,院内感染按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结果 17664例次中发生院内感染者820例次,年平均感染率为4.64%,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住院1个月以内及60岁以上病人感染率较高。结论 从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人手,制订合理的防范措施,保护易感者,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院内感染现状进行调研,发现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为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1 269例出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调查的21269例住院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811例,感染率为3.8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18.10%,手术切口感染率16.30%,下呼吸道感染率13.80%。院内感染源主要阳性标本为痰、咽拭、尿、血等污染物。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光滑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较为常见。造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龄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操作污染等。结论:院内患者易感类型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操作中的医源性污染是进一步预防院内感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