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一些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囊破裂、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术时后囊膜巨大破口合并玻璃体脱出,不能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可以行人工晶体悬吊术。我院对晶状体囊外摘除术中破囊及外伤性晶状体后囊膜破损或晶状体囊内摘除,不能按常规植入人工晶体的26例患者(26眼),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方法,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 ,6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 2年 ,视物不见半年于 1999年 5月 10日入院。入院检查 :视力 :双眼眼前手动 ,光定位准 ,双眼前节无异常 ,晶体灰白色混浊 ,眼底窥不进。全身查体无特殊 ,心电图正常 ,胸透( - ) ,入院诊断 :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入院后 2天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顺利 ,术后 5天左眼视力 0 .3。入院第 8天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中发现术眼视力差 ,故术中未植入人工晶体 ,术后第 2天检查 :视力 :眼前手动 ,玻璃体混浊明显 ,右眼底视乳头 ( - ) ,视乳头鼻侧视网…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刚 《微创医学》2011,6(4):323-32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对24例(28眼)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0°)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作自闭性巩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或截囊,摘除白内障,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8眼中有25眼成功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2眼因晶状体囊膜不全行人工晶体单侧袢缝线固定术,1眼因囊膜缺失行双侧袢缝线固定术;所有术眼人工晶体稳定、居中;术后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120°)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已做过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因术中并发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的患者,需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改善视力。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42例此类患者施行巩膜缝线固定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 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 ~ 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 ~ 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8岁,双眼视朦10几年到我院就诊。查体:双眼视力均为0.06,双眼角膜清,晶状体混浊明显,眼底窥不进。诊断:老年性白内障。分别于2002年6月及9月在上级医院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视力:右眼0.08,左眼0.1,不能矫正。双眼角膜清,人工,晶体在位,眼底清晰,可见黄斑区大片黄白色斑块,以右眼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1岁,干部。于1990年在新疆某医院行“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左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因左眼视力恢复不佳,故右眼未做人工晶体植入术。1997年5月29日来我院就诊想取出或更换左眼人工晶体。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4...  相似文献   

9.
宋汉义 《广西医学》2010,32(11):1372-1373
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高龄白内障患者112例(160眼),术前视力为光感至0.2,无手术禁忌证,均在局麻下施行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60只眼(112例)人工晶体植入率达98.8%,术后视力恢复至0.6~1.0者40眼,0.4~0.6者62眼,0.1~0.3者53眼,0.06以下5眼。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成功率高,术后视力恢复理想,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48例(48眼)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5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摘除组),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结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后一月平均眼压(12.75±4.05 mmHg)较术前(32.70±5.55 mmHg)明显下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9,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房角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一样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张中花  邢丽君 《右江医学》2008,36(5):646-646
病历介绍 例1:女,72岁,有糖尿病史11年,因双眼渐进性视力下降5年,诊断为双眼白内障。于我院行左眼小切口自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左眼视力手动/20cm。晶体棕黄色混浊,眼底窥不入。术后视力0.3,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内,眼底检查DRP4期,术后嘱病人控制血糖,一周后复查。但患者一直未曾复诊,直到一个月后左眼疼痛、视物不见5天复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眼压59.4mmHg,角膜轻度雾状水肿,前房深,虹膜表面布满新生血管。瞳孔圆,直径约5mm,对光反应消失,人工晶体位置正,眼底朦胧窥不清。给予行睫状体冷凝术,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无光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方法、复明效果及手术成功的关键.方法 对580例患者(718只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视力≥0.1者为578只眼,占94.4%,<0.1者为40只眼(5.6%).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复明手术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冯延琴  边红莉  王飞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30-1631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29例老年性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0.1~0.4者101眼(44.1%),0.5~1.0者118眼(65.9%)。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手术费用低、复明效果佳等优点,该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手术经验和技巧对术后视力提高、减少并发症有至关重要作用。适合在基层医院复明活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 ,由于各种原因 ,如医生显微手术技巧不熟练 ,老年患者不配合 ,玻璃体液化 ,高眼压等 ,致术中玻璃体脱出并发症出现 ,正确处理好玻璃体脱出及人工晶体的植入 ,对术后视力恢复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 1 995年 1月~ 1 999年 6月间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 2 6例眼病例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性 1 5例 1 5眼 ,女性 1 1例 1 1眼 ,年龄 5 5~ 79岁 ,平均 6 7岁。全部病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在娩出晶状体时 ,由于前囊撕裂至晶状体赤道部 ,玻璃体脱出者 1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独眼白内障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对56例独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56例仅1例术中出现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手术后视力提高至0.3以上50眼(89.29%)。[结论]正确进行术前评估,选择好适应证,手术的时机,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从而有利于独眼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遂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简称非超小)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1例32眼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行非超小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及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视力≥0.5者15眼,占46.88%;0.12~0.4者13眼(40.63%);≤0.1者5眼,(15.63%)。结论:非超小高度近视性白内障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的实用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于兰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1):996-997
目的分析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5例(68眼),51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7眼Ⅳ.Ⅴ级核,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55例(68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58眼(85.29%)术后1wk裸眼视力≥0.4。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经处理对术后视力无影响。结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取恰当的术式,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78例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眼部不同情况采取白取障囊外或囊内、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视力0、1以上者67眼(81%)。并发症主要为后发障、人工晶体前膜。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病情复杂,适时、正确处理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7岁。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4 d”于2014年3月14日就诊于本院眼科。患者诉视远近物体均看不清,不伴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不适。既往:有轻度近视,否认外伤史,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史。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身高体重正常,四肢发育正常。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0.2,屈光矫正:-1.50=-1.00×25。至0.5;左眼视力:0.08,屈光矫正:+9.50=+0.50×75。至1.0。双眼外眼检查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散瞳检查:左眼晶状体淡黄色混浊,向下方脱位入玻璃体腔内,可见晶状体上缘,视盘色淡红界清,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水肿及裂孔。右眼晶状体前囊下白色不规则片状混浊,视盘色淡红界清,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水肿及裂孔。眼压:右眼19 mmHg (1 mmHg=0.133 kPa ),左眼22 mmHg。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凝血、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全套、风湿全套均正常。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结果: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轻度返流。角膜内皮计数:左眼2422.0/mm。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结果:左眼房角宽、晶状体半脱位、周边玻璃体混浊。A超结果:眼轴右眼24.47 mm、左眼24.74 mm。 B超:左眼晶状体半脱位,玻璃体混浊(图1~3)。诊断为:左眼自发性晶状体半脱位,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完善检查后于2014年3月17日行“左眼经后路灌注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悬吊术”,在做好23 G后部玻璃体穿刺口并固定灌注管后,发现晶状体上浮至瞳孔区,然后做上方角膜缘切口,采用经前路晶状体囊内摘除术,晶状体圈套器从前房顺利娩出晶状体,切除脱入前房的玻璃体及残留晶状体皮质,植入人工晶体,并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后第1天:左眼视力:0.6,球结膜轻度充血,前房深浅正常,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人工晶体位正透明,眼底未见异常。眼压:16 mmHg。术后1个月复查:左眼视力:1.0,眼压:14 mmHg (图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与50例(55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