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柚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它价廉物美,柚子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祖国医学对柚皮早有论述,《本草纲目》申记载了柚子具有“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化痰”等功效。柚皮入药叫做化橘红,性温,味苦、辛。含有挥发油,主要为柠檬酸和芳香醇,能散寒理气,燥湿化痰,消食宽中,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喉痒痰多等。  相似文献   

2.
芦荟的药用与食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芦荟是集医药、食用、美容和观赏于一体的重要经济植物。在美国有“神奇植物”的美称,在日本被称为“不要医生”、“女人的美容师”、“男人的全科大夫”。芦荟以其独特的功效和广泛的用途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视,一个席卷全球的芦荟热正在  相似文献   

3.
灰苋菜为藜科一年生草本小藜的嫩茎叶。小藜又称灰灰菜、金锁天等。灰苋菜入药始载于唐《本草拾遗》,性凉,味甘苦,无毒。其能清热退烧、去湿解毒、治疮疡肿毒及疥癣风瘙。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灰苋菜全草含挥发油。根含香藜素、甜菜碱和油脂;叶脂质含棕榈酸、亚油酸、油酸、油醇、蜡;种子含油。本品对呼吸和心脏有抑制作用,亦可降低血压。据此,取全株灰苋菜阴干每天以15-20g,水煎代茶饮,对高血压和中风有防治功效。  相似文献   

4.
蔬菜汁的营养与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蔬菜汁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有增进体力、延缓衰老的功能,对老年人尤为适宜。蔬菜汁来源丰富,制作简单,可随季节变化而选取,因而是很好很方便的天然饮料。 番茄汁 番茄味酸,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功效。其所含的番茄素对各种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它还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和利尿  相似文献   

5.
鲜蔬菜汁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有增进体力、延缓衰老的功能,对老年人尤为适宜。蔬菜汁来源丰富,制作简单,可随季节变化而选取,因而是很好很方便的天然饮料。  相似文献   

6.
药用百合与食用百合的区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用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 L ilium lancifolinm Thunb.百合L ilium brounii F .E. Broun. var. 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 L .Pum 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 [1 ]。呈长椭圆形 ,长 2~ 5 cm,宽 1~2 cm,中部厚 1.3~ 4m m,表面类白色 ,淡棕色或微带紫色 ,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维管束 ,顶端稍尖 ,基部较宽 ,边缘薄 ,微波状 ,略向内弯曲。质硬而脆 ,断面平坦 ,角质样 ,气微 ,味微苦。百合的主要功效是润肺止咳 ,清心安神。主要用于肺热咳嗽 ,劳嗽咳血及虚烦悸惊 ,失眠多梦。食用百合 (习称大百合 ) ,形态上与药用百合基本相近 ,鳞茎盆较大 ,…  相似文献   

7.
药用佛手与食用佛手瓜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用佛手与食用佛手瓜的鉴别汪风芹孙迎东刘义升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31佛手佛手具舒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等证,为常用之理气药。1.1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  相似文献   

8.
绿豆是防暑佳品。绿豆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下气、利便强身、和五脏、润皮肤、散目翳等作用,炎夏伏天若能经常喝些绿豆汤、绿豆粥,可有凉爽舒适,神情愉快之感,并可起到预防暑热之作用。 中医认为,绿豆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绿豆花可解酒毒;绿豆叶捣烂加醋少许,治呕吐下泻;绿豆皮  相似文献   

9.
蚂蚁的食用和药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蚂蚁能食能入药,这在我国古籍中早有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到蚂蚁可供药用。唐代刘珣在《岭表录异》中记载:“古代酋长多取蚁卵,淘净为酱,味似肉酱,非尊贵不可得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蚁处处有之,有大小黑白黑赤数种,穴居卵生,其居有等,其行有队,能知雨候,春出冬蛰,壅土成封,其卵名蚔,山人掘之,有至斗石者,古人食之。”  相似文献   

10.
食用百合与药用百合的成分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食用百合与药用百合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浸出物含量及多糖含量测定法、HPLC法、指纹图谱相似度检查、GC—MS法对两类百合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类百合的浸出物及多糖含量、HPLC、指纹图谱、GC—MS图谱之间都有明显差异,但食用百合的浸出物及多糖含量高于药用百合。结论:食用百合不可以作为药用百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食用百合与药用百合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浸出物含量及多糖含量测定法、HPLC法、指纹图谱相似度检查、GC-MS法对两类百合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类百合的浸出物及多糖含量、HPLC、指纹图谱、GC-MS图谱之间都有明显差异,但食用百合的浸出物及多糖含量高于药用百合。结论:食用百合不可以作为药用百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青蒿虽药用、食用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已明确认定中药青蒿的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典籍中,青蒿却有不同的名称,为了还原青蒿的药用、食用历史,对青蒿的记载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其药用、食用历史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为合理利用青蒿资源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黄,别名怀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怀庆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 f. hueichingensis(Chao et schich)Hsiao的根状茎。全国均有载培。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明确有久服轻身不老、耐老、延年等功用。古人所用的干地黄、生地黄与现代概念不同。《纲目》记载:“《本经》所谓干地黄者,乃阴干、日干、火干者。”又云生者尤良。  相似文献   

14.
据分析,茄子每百克含蛋白质2.3克、脂肪0.1克、钙2毫克、磷31毫克,除维生素A和C的含量较低外,其他维生素、脂肪、糖、铁、磷的含量都与番茄接近,蛋白质及钙质的含量比番茄高3倍。每百克茄子中含维生素P700毫克。维生素P能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保持小血管的正常生  相似文献   

15.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种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效[1],是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莲子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为"藕实"及"水芝丹".古籍记载其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2-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历代本草方剂文献中蜘蛛的药用和食用资源及其临床配伍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通过完善补充相关资料,为开展蜘蛛的资源利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结合笔者的调查情况,并将国内所使用药用和食用蜘蛛种类及其临床应用方剂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国产食用和药用蜘蛛种类共8科18种,按照个体大小分为中小型蜘蛛和大型蜘蛛,前者种类6科14种,中药中应用较为广泛;后者种类有2科4种,富含蜘蛛毒素,在黎族医药中应用广泛,是今后蜘蛛药物开发的主要源泉;蜘蛛药材加工炮制方法和入药部位多样,临床配伍用于治疗疝气、止痛、风湿、痈疽恶毒、无名诸疡、内外痔、腋臭等;可研末内服,浸酒或入丸、散,外擦或捣敷等。此外,少数民族食用蜘蛛主要有7种,常去头足,油炸或烧烤。结论:今后应拓展大型药用和食用蜘蛛资源,综合利用蜘蛛各部位和化学成分,精心组织对经典方剂和少数民族药物应用知识的筛选开展研究,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为蜘蛛资源的现代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槟榔药用和食用安全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俊辰  弓宝  孙佩文 《中草药》2017,48(2):384-390
槟榔不仅为我国常用中药材,还是东南亚和我国传统食品之一。近年来相关报道提出槟榔对人体安全具有一定的危害。现就对槟榔的使用方法沿革和安全性进行综述,探讨槟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针对槟榔安全性提出相关建议,为槟榔药用和食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银杏(GinkgoBilobaL.)又称公刊。树和白果树,是我国的特产植物。自古以来,我国对银杏(白果)的滋补保健功能就有所认识。《本草纲目》记载:银杏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人肺,有益肺气、定痰喘、止带浊、缩小便、通经、杀虫等功效。我国民间,不仅将白果用于治疗”,还将白果制成食疗食品’“’‘’。本世纪60年代,西德对银杏叶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银杏叶中的类黄酮物质对动物的循环系统、脑功能改善有良好的作用,从此开始了银杏叶药理及应用的现代研究。1990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两次大脑老化新趋势和治疗脑缺血的学术会议上…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提取物的食用及药用开发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黑蚱也叫蚱蝉。为蝉科野生昆虫动物蝉的成虫。呈俯首弯曲状,其腿爪多相抱拢,“长约一寸,宽约六分”。全体为黄棕色。头部横生二目,稍突出。额部具有黄棕细毛。上唇宽短,下唇伸长呈管状。胸部生足三对,前一对带齿钩,似螳螂前爪,后两对稍细长,作两截形,足尖有细钩,均有黄棕色细毛。中部两旁有小翅两对,前对长,后对较短。背腹部圆而丰满有曲纹,末梢则钝尖。由腹部至尾部共分九节,每节均有棕色横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