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移反分析法的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庶  蒋新山 《山西建筑》2008,34(9):153-154
从分析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和进行地应力回归计算两方面探讨了位移反分析法的理论,通过工程算例说明了位移反分析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了位移反分析法的工程应用前景,以推广位移反分析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复杂初始地应力场的反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复杂初始地应力场的力学模型。在该模型中,地应力不必符合某种特定的分布,通过求解构造应力在边界上的节点力,可以确定这种地应力。讨论了在线弹性介质中,通过有限元计算求解这种地应力的方法、过程,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3.
糯扎渡水电站#2导流隧洞开挖经过F3断层,开挖过程中,F3断层影响带附近的岩体力学参数直接控制着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为了评判后续Ⅱ、Ⅲ层开挖围岩的稳定性,需要反演出F3断层附近围岩的岩体力学参数和初始地应力场。对于隧洞开挖反分析问题,考虑到现场位移监测数据与隧洞开挖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开挖位移增量形式进行反分析,并且分析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以开挖位移增量的均方误差作为目标函数的反分析计算过程。为了减少现场的位移量测数据对反分析结果的影响,改善其规律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位移监测数据进行整理,有效的提高了反分析计算结果的精度。最后,利用上述方法反演得到了#2导流隧洞F3断层附近岩层的岩体力学参数和初始地应力场。  相似文献   

4.
丁敏 《山西建筑》2007,33(5):90-91
结合某矿区地形地质资料,利用7个测点的实测资料运用三维有限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模拟了矿区的地应力场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为地下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西石门铁矿的地应力量测和应力场的反分析,对该矿区地应力场首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西石门铁矿的应力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的旋转压应力场,从南到北,其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北南→北西向;揭示了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之比“K”值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并从力学角度探讨了应力场与井下巷道稳定、采矿工程设计之间的关系,为地下采矿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隧道位移智能化反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阐述隧道工程的特点及位移反分析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隧道位移智能化分析的特点、神经网络模型及输入输出参数。结合实例分析,证明了隧道位移智能化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信息化施工及岩石力学反问题研究具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反分析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岩土工程反分析的定义、特点及本质,重点讨论了位移反分析的概念、分类、发展现状,指出了反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清源 《山西建筑》2009,35(21):344-345
通过对东山隧道现场量测得到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的数值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法程序模拟围岩初始应力场,初始应力场代替自重应力场数值模拟隧道开挖,通过计算,评价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优化支护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隧道位移智能化反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隧道工程的特点及位移反分析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隧道位移智能化反分析的特点、神经网络模型及输入输出参数。结合实例分析 ,证明了隧道位移智能化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信息化施工及岩石力学反问题研究具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试验洞的位移反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明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所在位置围岩初始地应力场的情况,沿厂房的拟设轴线开挖了模型试验洞,量测了围岩位移与洞周收敛位移,并据以进行了反分析计算。文中所用的数值计算法为边界单元性,包括弹性问题和粘弹性问题的反演计算,所得初始地应力的方向及量值与以其它方法测得的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的智能反演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岩土力学位移反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位移反分析智能反演方法的原理、特点及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智能位移反分析简便实用、计算精度高,克服了传统算法的诸多不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位移反分析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位移反分析的深基坑渗流场与应力场完全耦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三维比奥固结理论,建立了考虑渗透系数非线性耦合响应的渗流场与应力场完全耦合模型。并在深基坑降排水和开挖初期变形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得到模型参数中k,n,G,λ的优化取值。分别运用不考虑渗透系数耦合响应的完全耦合模型和考虑渗透系数耦合响应的完全耦合模型,对深基坑降排水及开挖过程中的围护及外围土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进行模拟,预测土体变形。与深基坑降排水及开挖过程后期的变形观测值进行比较,说明考虑渗透系数耦合响应时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更加吻合,所建立的考虑渗透系数耦合响应的完全耦合模型是可靠的和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重庆鹰嘴岩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资料,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进行了公路隧道围岩位移反分析研究。首先利用FLAC3D对隧道开挖衬砌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建立各围岩参数组合与位移计算值的对应关系,形成用于神经网络训练和检验的样本,通过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分别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得出较为理想的位移反分析模型;然后通过此模型根据重庆鹰嘴岩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的围岩位移资料对有关围岩稳定性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为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位移反分析的有限元线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限元线法作为一种半解析的数值方法,具有网格剖分简单,计算精度高等优点。将有限元线法应用于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提出基于有限元线法的位移反分析方法。工程实例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兰渝铁路线天池坪隧道为工程背景,以现场监控量测资料为依据,基于ISTOPT中的通用全局优化算法克服了当今世界上在优化计算领域中使用迭代法必须给出合适初始值的难题,而由1STOPT随机给出,找出最优解来预测围岩最终位移值,再分别基于Matlab中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位移反分析法,为保证系统训练样本符合工程实...  相似文献   

16.
考虑时空效应的隧道工程黏弹性位移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材料受力变形的性态常与时间有关,这类现象一般称为材料变形的黏性效应,材料发生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时,如果始终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则称发生的变形为黏弹性变形.结合乌鞘岭隧道穿越F7断层所取得的量测资料,将计算区域内的岩石视为均质各向同性体,初始地应力假设成均匀分布,采用三单元模型和工程实践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围岩变形规律通过引入位移释放系数考虑测点的时空效应,对有限元黏弹性问题进行优化反演分析,得出围岩区域内的水平侧压力系数和所使用模型中的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为挤压性断层中隧道的支护设计、施工组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有海  王长虹 《地下空间》2009,5(3):468-472,629
工程材料受力变形的性态常与时间有关,这类现象一般称为材料变形的黏性效应,材料发生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时,如果始终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则称发生的变形为黏弹性变形。结合鸟鞘岭隧道穿越F7断层所取得的量测资料,将计算区域内的岩石视为均质各向同性体,初始地应力假设成均匀分布,采用三单元模型和工程实践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围岩变形规律通过引入位移释放系数考虑测点的时空效应,对有限元黏弹性问题进行优化反演分析,得出围岩区域内的水平侧压力系数和所使用模型中的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为挤压性断层中隧道的支护设计、施工组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实测地应力资料,分析影响区域初始地应力的因素;在ANSYS中实现对工程区初始地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回归计算;在实测地应力值与计算得到的地应力值之间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求出各回归系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实用;并为地下厂房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合理的初始地应力场.  相似文献   

19.
某电站模型洞围岩位移反分析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北省井陉县测鱼镇甘陶河干流上。电站安装4台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000 MW。地下厂房开挖尺寸(长×宽×高)为151.1 m×23.4 m×48.3 m。为进一步研究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和优化设计参数,在地下厂房近旁进行了模型洞围岩观测试验研究,依据模型洞围岩收敛位移、钻孔多点位移、锚杆应力观测结果,进行了反分析,计算结果:水平应力2.52~2.88 MPa,应力比值0.7~0.8,弹性模量26.0 GPa。依据反分析的围岩初始地应力及变形参数,对主厂房及主变室围岩位移及应力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围岩变形均较小,且与地下厂房围岩位移实测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岩土力学位移反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着重介绍了位移反分析智能反演方法的原理、特点及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 ,智能位移反分析简便实用、计算精度高 ,克服了传统算法的诸多不足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是位移反分析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