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加深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65例COPD病人中合并肺结核的78例临床表现、X线、胸片进行分析。结果:COPD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占COPD的21.9%,且男性及吸烟者较多,易出现反复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结论:COPD合并肺结核在临床并不少见,且易引起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共收住老年COPD合并结核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积极抗结核治疗及抗炎、对症、支持、免疫治疗下,本组患者中除15例抗感染治疗无效发生痰窒息和呼吸衰竭、心力衰蝎死亡,其余患者在肺结核好转同时,肺部感染均好转。结论老年合并COPD患者由于常年慢性咳嗽、咯痰、气喘,当并发结核感染时,缺乏结核典型症状,早期临床上常被原发病掩盖,致使诊断被延误,导致误诊。内科医师应提高警惕,在不能明确是否合并结核病的情况下,应慎用或禁用激素,以防结核病恶化播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COP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我院50例非合并COP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检查方面、症状上,COPD组与非合并COPD组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伴COPD是不会影响肺结核的疗效。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在临床诊断中没有特异性的方法;对于其诊治,应当落实早发现,早诊断,进行有效合理的积极综合治疗,则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气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入院的130例COPD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COPD合并气胸的患者中,闭合性气胸67例,交通型气胸45例,张力型气胸18例.12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10例死亡,死亡率7.69%.结论 COPD合并气胸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较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原发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48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COPD并肺癌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男性吸烟者43例(89.6%),病理类型以鳞癌23例(47.9%),腺癌12例(25.0%),TNM分期:Ⅲa期11例(22.9%),Ⅲb期15例(31.3%),Ⅳ期14例(29.2%).结论 COPD合并肺癌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吸烟者,以Ⅲ、Ⅳ期为主,对于COPD患者要列为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以对症、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为主,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患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患者多为男性(78.6%)、老年(平均年龄69岁)、吸烟者(69.6%),TNM分期以III-IV期为主(76.7%)。结论应定期检查,避免肺癌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4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40例单纯性老年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咯血、消瘦、胸痛症状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咳嗽咯痰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室检测显示两组患者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率、痰涂片阳性率、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但结核杆菌的培养阳性率近似(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其慢性阻塞性肺病对肺结核无明显影响,患者诊治工作无特异性方法,但早期的诊断和综合治疗介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而老年肺结核的上升趋势是全世界结核病的普遍现象.洛阳市第二商业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共收住老年COPD合并结核患者62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对其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胸片等表现不典型,本组80例患者经全面整体的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75例,后行门诊及疾病防治所继续治疗。死亡5例,死因为合并呼吸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等。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X线表现不典型、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病可能。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与机体状况、结核病情性质及范围、结核耐药性、肺气肿程度等相关,重视合理用药,严格管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林莉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6):153-154
近年来,随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肺间质纤维化(PIF)的进一步研究,发现PIF是COPF发展的必须趋势。现将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32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诱因:屏气用力(如举重物、用力排便等)10例(20%),呼吸道感染且伴有严重咳嗽患者22例(44%),情绪出现异常波动患者4例(8%),未发现明显诱因14例(28%).临床表现:41例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加重,烦躁不安患者3例,具有刺激性咳嗽患者6例,有胸痛现象患者2例.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并且要注意有无气管移位和单侧呼吸音减弱,及早检查胸部X线片,及时明确气胸诊断.治疗时要以综合措施为主要措施,及早排气,缓解患者病情,以减少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80例,研究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从而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80例患者中以男性患者居多,吸烟患者居多,并同时伴有单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咳嗽、气喘、胸痛、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咯血、食欲不振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PPD阳性者有15例,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者有18例,血电解质紊乱者21例,低氧血症者16例,Ⅱ型呼吸衰竭者10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此外,双肺不同肺叶有均匀一致的斑片状阴影、类似肺炎X线表现的患者有33例,合并空洞症状的患者有21例,胸膜粘连或肋膈角变钝症状的患者有26例。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复杂多样,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疗,确保实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COPD合并PIF患者的病程、症状、体征、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单纯COP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与单纯COPD相比较,COPD合并PIF患者病程较长,临床多表现为混合型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肺部听诊可闻及Velcro啰音伴有杵状指(趾)(P〈0.01);2合并PIF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肺弥散功能降低显著大于单纯COPD组,单纯COPD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合并PIF组;3合并PIF组PaO2降低和PaCO2升高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4影像学显示合并PIF组胸部X线片显示弥漫点状、结节状影、网格状、毛玻璃状和蜂窝状影较多,HRCT显示以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变形、小叶间隔增厚为主。结论 COPD合并PIF患者由于双重的病理损害造成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严重障碍和严重低氧血症,并具有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影响患者预后,肺功能及HRCT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6 MWT)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金水宝胶囊口服。对比干预后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6 MWD)和SGRQ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过干预后, SGRQ评分包括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以及总评分和6 MWD结果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6%,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能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提高六分钟步行距离,降低SGRQ评分,减少气道阻塞程度,防止支气管痉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多  陈思宇  邓述恺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39-124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老年病人和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基础疾病病人多见。结论 合理使用抗茵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及时早期诊断和抗真菌治疗,是降低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庆余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47-124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998年5月以来的4年中我院收治的80例COPD伴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治愈56例,好转14例,死亡10例均非真菌感染所致。结论:广谱抗生紊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使肺部真菌感染也日益增多,COPD的老年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概率较高(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治疗3 d后插管情况及插管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结果治疗组血气指标改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3 d后插管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插管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后插管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倍氯米松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112名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只接受抗炎、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吸入倍氯米松气雾剂200μg,每日4次。于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气道反应性变化,6个月后评价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41.9%),好转32例(51.6%),无效4例(6.5%)。对照组显效8例(16%),好转16例(32%),无效26例(52%)。治疗组肺功能FVC、FEV1、FEV1/FVC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变.且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倍氯米松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COPD,不但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肺功能亦获得较好的改善,而且控制了肺气肿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余彩娥  薛梅 《云南医药》2010,(5):498-50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其与气流受限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测。COPD患者依据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分级;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SAP)值,将COPD患者分为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单纯COPD组(PASP〈40mmHg)。结果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22%,进一步分层发现轻,中、重、极重度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5%、27%、29%和54%(χ2=9.04,P〈0.05),两两比较仅极重度COPD组与轻度COPD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及单纯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FEV1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与单纯COPD组比较FEV1占预计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占预计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单纯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间年龄及性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SP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DLCO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42,r=-0.52,r=-0.38,均P〈0.01),PASP与PaO2相关性更强(r=-0.61,P〈0.01)。结论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气流受限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并非单一因素,部分COPD患者存在与气流受限"不成比例"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