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老、赵老和我又见面了,我们照例是海阔天空地神侃。 “最近,我听到一件堪称悲壮的事。”陈老说:“在阿富汗博物馆的大门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这句话使人想到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几乎面临绝境的现实。” 我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台词:‘生  相似文献   

2.
黄根柱 《气功》2010,(9):776-779
每一个人,从举止、言谈、饮食、起居到待人接物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好坏之别,美丑之分,荣辱之差。每一个人的修养不同。所表现的习惯也有所区别。现代生命科学证明,人的祸福与健康长寿的关键不在于财富与用药,而在于人的习惯与素养。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改变一生命运的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第二句话是“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思想”。这两句话对于改变人的一生命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骄阳似火,暑气逼人。我等3人仍有高谈阔论的兴致。“赵老,上次您说要谈谈传统文化靠传承的话题”我照例开门见山。陈老说:“暂且打住!就传统文化已写了两篇东西,总不能尽由着我们自话自说吧!应当先了解一下读者的反映”?我翻开一沓信件,说:“一个比较集中的意见是上两篇涉及的新概念太多,尤其是第二篇,许多概念一带而过,过于扼要,语焉不详。因此,读者希望做必要的诠释”。“能提出如此批评者一定是有心人了!”赵老高兴地说。“哪些要诠释?”“比如,我们多处谈到‘有知识’与‘无文化’。有读者来信说似乎意会到了,但又觉得这种提法似乎有矛…  相似文献   

4.
一笑百年少     
儿子放学回来,满脸的不高兴。爸爸看见了,忙问:“发什么愁啊?是不是作业太多了,没关系,我帮你写就是了。”儿子急了:“你还说呢!昨天你给我写的造句‘我吃了一顿饭’写成‘我吃了一吨饭’,同学们都笑我是个大饭桶!”  相似文献   

5.
1997年6月中国科协宣传部印发《“捍卫科学尊严、破除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文章汇编》第5辑中,有著名科学家何柞麻院士写的评论,题为“为什么我们要反对伪科学?”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话:“自从科技界响应中央号召,奋起反击伪科学以来,有不少同志希望我们对‘什么是伪科学’给一个界定。由于伪科学内涵极多,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有许多同志试图做一些研究,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这里不拟用几句话来给它下一个定义。但是,由于反对伪科学,涉及到如何行动,所以,我们这里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界定,那是龚育之教授所提出的:现在讲反对…  相似文献   

6.
<正> 1975年4月,名医蒲辅周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生行医十分谨慎小心,真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学医首先要认真读书,读书后要认真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光读书不实践,仅知理论,不懂临床;盲目临床,不好好读书是草菅人命。”行医一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代宗师总结一生的行医操守,作为临终遗嘱,郑重教以后辈,今天读来,犹觉份量所在。记得中科院院士、著名西医大师张孝骞教授也曾说过:“我一生都是‘戒、慎、恐、惧’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在病人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戒、  相似文献   

7.
一位妻子来信说:“我老伴这个人一生忠厚老实,作风正派。可最近也不知怎么了,忽然变得很不正经起来,特别爱看描写性的文章,前天还弄了一盘有色情镜头的影碟回来看。我真为他难为情,接近50岁的人了,他这不是有点‘老不正经’吗?”  相似文献   

8.
今年85岁的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依然是满头黑发,满口真牙。他说:“牙齿在减少,97年少了一个,98年又少了一个,这二年还没有少。头发还不老,至今也不白,老朋友开玩笑说我‘还不成熟’,80多岁啦还不成熟,大概今生是不会成熟了吧!” 熟悉他的人,爱他的画更喜欢他这个人,与生俱来的乐观、纯朴、真诚和超然物外,他将生活中的重重磨难化为乌有。他的一生历尽坎坷和艰辛:被打成“右派”,流放北大荒,养  相似文献   

9.
霍寿善 《科学养生》2008,(11):52-52
父亲今年72岁了,但看起来,绝不像古稀老人——腰不弯,背不驼,脸无皱纹,声音洪亮,思维敏捷。熟人们见了,都说家父越过越年轻,而问及健身的秘诀,父亲最爱说的话是:“我一生都喜欢‘跑’,喜欢开自己的‘11路车’!”这个时候,父亲会伸伸左腿,再伸伸右腿,神情很是得意:“我这车还不费汽油哩。”  相似文献   

10.
漫画与幽默     
医生对护士说:“你去问那位受伤的太太的名字,好通知她家里人。”护士一会儿回来后说:“病人说:‘不用了,家里人知道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真男 《家庭中医药》2005,12(6):44-44
很多新婚夫妻,在水乳交融的作爱中感情日深。但是有很多人却发现,虽然可以连续作爱,但是射精时却达不到性高潮,不知是为什么? 有句俗话说:“男人喜欢女人说‘我要’,怕女人说‘我还要’。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2.
农历七夕夜,我们老友三人游景山。既登高,则遥望故宫和中南海的灯光。陈老忽然说:“赵老上次谈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毛主席说过的吧”? “是的”。稍停片刻赵老又说:“与你同样,一走近这儿就不由得想起毛泽东,好像能感应到一个磁场。”  相似文献   

13.
《亚太传统医药》2006,(1):53-53
<正>许多中医人常常听到这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它把“医”与“相”并提,更使人深觉学医责任重大。可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记载: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4.
崔普权 《养生月刊》2003,24(10):438-440
从50年代的“一条大河”到80年代的一曲“你从哪里来?”毫无华丽词藻,极其简洁,却颇引人入胜。乔羽说:“我不喜欢涂脂抹粉,就喜欢直来直去地写非常简单的大白话,‘淡扫娥眉朝至尊’,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5.
管窥篇     
■■《说文·疒部》:“■,寒病也。”徐鍇《说文解字繫传》“:《字书》寒噤也。”《正字通·疒部》“:■,今感寒体战曰。”《广韵》所臻切,音申。“■■”叠用谓寒战貌,古诗每有“寒■■”语。如唐·费冠卿《答萧建问九华山》:“入林寒■■,近瀑雨濛濛,宋·敖陶孙《大风怀林伯农》:“江湖易高风,六月寒■■。”段玉裁注“:古多借洒为■。”并指出“:凡《素问》、《灵枢》《、本草》言‘洒洒’、‘洗洗’者,其训皆寒,皆■之假借。”从声韵上来说,■为山纽真韵,洒、洗并为心纽文韵,山、心准双声,真文旁转,例得假借。一生拼命写书一次在剑风楼…  相似文献   

16.
刘明 《科学养生》2008,(7):48-48
木瓜成熟后,有一个掉到水中,发出“咕咚”一声响,小兔听见后拔腿就跑。狐狸见状便问小兔怎么回事,小兔说:“‘咕咚’来了,可厉害呢,快跑吧。”狐狸一听也跟着跑。松鼠看见它们在跑,也问怎么回事,狐狸说:“‘咕咚’来了,要吃我们,快跑吧!”于是松鼠也跟着跑。  相似文献   

17.
《小议》议     
学术争鸣,越“争”真理越明.因此我对周逸之先生《“古医书复杂谓语略说”小议》(简称《小议》)一文.除表示真诚的欢迎外,若为申说如下. 一、“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句,我原分析:“动词‘知’的宾语‘肝’,‘肝’同时又是动词‘传’的主语,意即‘知肝肝当传’,‘肝’是兼语,所以称它为兼语式.”如此分析有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从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发现,心灵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远胜于身体疾患。从早年沉潜医学到晚年逐渐关注人学,他认为医学的本质是人学,他撰写的《人学散墨》“是专门论述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人而写的”。他在先哲时贤众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及对社会人情的思索,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人学的观点,提出了“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义为衡”的为人三大絮矩。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主张的为人之道三原则寓有深意。  相似文献   

19.
四、对未来,无忧无虑所谓无忧无虑,就是不去忧虑。或许有人会问:“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难道这句话不对吗?”这句话说得不错。不过,这句话里的那个“虑”字并不是指“忧虑”,而是指“思虑”、“思考”、“计划”等意思。字相同而含义不同,因而不在本题探讨之列。为什么主张对未来不去忧虑呢?这有两方面的理由:其一,未来有很多变数,是很难确定的,早早地忧虑,徒劳无益,枉自费神而已;其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收获的必然性已经蕴含在耕耘之中,又何需忧虑呢?任何一位正直的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都不会否定奉献对于社会和人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茶淘饭     
黎戈 《东方养生》2011,(6):148-148
写茶淘饭最简短传神的还是周作人,“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以腌菜及‘泽庵’等为佐,很有平淡而甘香的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