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Riemrelaanatipestifer,RA)可感染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能引起1~8周龄的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1,2]。目前,在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RA感染是造成肉鸭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1病原特性1....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应用电镜对Ⅰ型鸭疫里氏杆菌荚膜进行了初步观察,在电镜下,负染的菌体周围呈一电子透明层;未经抗体处理的细菌超薄切片,荚膜在菌体周围呈松散的絮状结构,而应用同源抗体处理后,荚膜呈一均匀层。同时在超薄切片中还看到细菌的空泡和外膜结构。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成功地提取了培养物上清液中的荚膜成分,经过测定比较,加入5mM CTAB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原称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ipestifer)可侵害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但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由该菌引起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除直接引起感染鸭出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还可引起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此外因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发病率5%~90%,病死率高达80%。该菌最早由Rie…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张大丙郭玉璞任艳丽(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aanatipestifer,以下简称RA)(Segers,1993)以前曾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Pfeferelaanatipestife...  相似文献   

5.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从湖北地区分离鉴定的86株致病性鸭疫里氏杆菌进行了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耐药性高的药物为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和杆菌肽,耐药率分别高达100%、100%、88%、70%、67%;其次为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0%、35%、35%;敏感度高的药物为氟苯尼考、头孢噻...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是当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于RA毒力相关基因、耐药相关因子、DNA指纹图谱技术、16 S rDNA特性分析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免疫原性相关蛋白、RA基因文库的构建、单克隆抗体和原生质体的制备、噬菌体的发现等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该病,论文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氏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传染性浆膜炎对养鸭业造成了很大危害。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使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临床上已经发现了对多种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文章从耐药性的判断、同地区不同分离株、不同地区分离株、不同时间跨度所得分离株等角度分析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的鉴定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1997年1月-1998年3月,从北京市20个商品鸭场自然病死的北京白鸭和河南省与上海市部分鸭场的樱桃谷鸭分离到276株鸭疫里氏杆菌,采用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对其进行了血清型的研究。其中70株细菌为1型,64株为2型,其余142株怀1,2,型参考菌株的抗血清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鸭疫里氏杆菌三水、南海各1株菌分别用室温-营养琼脂斜面法(A法)、4℃-营养琼脂斜面法(B法)、室温-石蜡油-营养琼脂斜面法(C法)、4℃-石蜡油-营养琼脂斜面法(D法)、鸭疫甘油复方保护剂法(E法)五种方法进行保存条件筛选。结果,A法最长保存时间为15天;B法最长保存时间为36天;D法最长保存时间为71天;C法保存至71天仍部分样本有存活;E法保存至71天全部样本仍存活。用E法进一步作鸭疫里氏杆菌多个菌株保存试验,结果珠海株、南海一场株、肇庆林文株、鸭疫V株、海丰株依次达到120天、195天、207天、385天、404天、540天仍有存活。试验结果为本菌种作短中期保存和长期保存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疫里默菌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大疾病之一,在临床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实验室诊断必不可少。目前已报道的鸭疫里默菌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细菌的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间接ELISA、PCR、间接免疫酶组化法等7种,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采集福州郊区某番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荧光抗体试验,确定为鸭疫里默氏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致死率高达47%。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表型指标、RA种特异性PCR扩增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来自广东和浙江的5个待检菌株鉴定为鸭疫里默氏菌。随后用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这5株鸭疫里默氏菌为同一个血清型,但其代表菌株C2006与1~19型参考菌株和以往分离到的可能新型菌株C882均不发生可见的交叉凝集反应和交叉沉淀反应,说明这5个分离株可能属于另一个新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鸭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鸭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论文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秆菌是一种非常难以转化的细菌,国内外未见关于其质粒转化的报道,试验以鸭疫里默氏杆菌OD600为0.7时为受体菌,在高渗缓冲液中,经溶菌酶5 mg/ml于37℃作用50 min,制备的原生质体再生于再生双层固体培养基,原生质体成功再生.研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质粒转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某鸭场送检的发病雏番鸭进行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病原的分离和纯化,同时以外膜蛋白(OMPA)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回收目的条带,进行测序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小杆菌,在TSA培养基上形成光滑圆形透明菌落,有荧光,不发酵糖,初步怀疑为鸭疫里默氏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在600 bp处扩增出了一条清晰的条带,回收目的条带,测序,并与genebank中序列比对,确诊该菌为鸭疫里默氏菌.  相似文献   

18.
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北京地区两个发病的鸭场中分离到两株细菌,经过染色,生化鉴定,凝集试验和琼扩试验,鉴定为2型鸭设里默氏杆菌,经过致病性试验,其中一株有很强烈致病性,另一株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感染小鸭未能引起小鸭发病。  相似文献   

19.
1株无致病力的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安徽和县无病鸭场的健康鸭咽部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定名为LY-58株。经分离培养、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及PCR鉴定,分离菌株被鉴定为2型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毒力实验显示,2型RA参照菌株RAF2对10日龄北京鸭的LD50为5.57×107CFU,而分离菌株LY-58的LD50大于1.0×1010CFU,可确定为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从江苏兴化地区某养鸭场的病鸭中采集样本,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检测、凝集试验及PCR检测,分离到一株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并被鉴定为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定名为JY-58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