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认为语文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读”会“写”,二者间“写”更为重要。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为读是“感知”,是“理解”,而写才是“提高”,才是“创造”。所以“读”的教学是基础,“写”的教学是“巩固”,是“深化”,它们在教学中是相辅而行的。在施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而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写作的迁移训练,不失为一种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联相辅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它们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听”是“说”的前提,是“说”的基础:“说”又是“读”的必要准备阶段:“写”则是听说读能力的语言概括,是听说读综合能力的再现。但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尤为突出的是忽略“说”与“写”的训练。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有意识的将“说”与“写”结合起来,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学完《口技》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口技节目,每组推荐2—3人,上台表演口技,这样就有模仿火车进站的、有模仿孩子撒娇的,还有国…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的听、说、读、写教学中,很多人都侧重于“写”的教学,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对“说”的训练。事实上“说”比写更重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随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七种。  相似文献   

4.
罗丽冰 《广西教育》2004,(6A):22-2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低年级课文后面的习题,大致是按“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我会读”、“读读说说”这样的顺序安排的。在教学中,如何将习题训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防止走过场,把它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读与写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延伸,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读写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应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其进行拓展延伸,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职业教育中的语教学,提出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及课后练习中注重“读、说、听、写”的综合。此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明确语感培养目标 语感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听、说、读、写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而“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在其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也获得了“如何传播信息”的“语言智慧”,这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育学生的语言智慧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喻富强 《教师》2012,(19):56-56
语文,“语”语言“文”文章。有人概说语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说话和写文章。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由此可见,“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写好作文更是学生综合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抓语文教学,应从“读”抓起,从课堂抓起。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其中,“读”是基础,是前提。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汇,领悟为文之道,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读”不过关,写、听、说就失去了依托,学好语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语文先抓读,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往往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怕写,二是不知写什么,三是不知怎么写。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抓住阅读的训练,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读”和“写”是语文训练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在“读”中渗透“写”,才能读得懂,悟得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写”与“听、说、读”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成为一个为多数人所忽视的角落,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书面表达”能力差,“动笔出错”。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民族学生,他们一般还没养成用汉语思维的习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它反映了学生的第二语言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木可避免的。我们对学生的偏误及其规律进行分析的过程就称为偏误分析。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有效的偏误分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  相似文献   

15.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其中“写”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非一日之功可就,因此把“写”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英语写作训练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已成为近年来大家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学科课程”以及目前正在兴起的“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了一个“三类课程”的新体系。这三种课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它们的同步运行将小学语教学带进了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做到既读又写,以读促写,落脚于写。假如将阅读课文中名家名篇比作“品酒”。那么作文就如同“酿酒”。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品酒”,更要让学生在“品酒”中学会“酿酒”,要通过模仿、改写、批评、联想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静 《河南教育》2004,(2):40-40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对口头语言和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但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文轻语”的弊端,听说的训练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欠缺。因此,我们必须开辟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读而优则写,写而优因读。”阅读和写作是教学的一个整体。而按照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本是英语教学目的之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孙雯 《教书育人》2014,(2):60-60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读和写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点,准确结合读与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