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早期诊断率,以确定手术范围,避免二次手术。方法 对1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术前诊断性刮宫结合宫腔镜,宫颈赘生物活检确诊率为60%(3/5);临床分期为Ⅰ期11例,Ⅱ期1例,Ⅳ期1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包括次广泛)切除6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5例,残端复发灶切除1例,行宫颈赘生物摘除1例;术后11例行全身化疗。结论 对此类患者,术前诊断性刮宫是必要的。疑有恶性应送冰冻病理检查;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辅以化疗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其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36例、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UES)1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ESS临床症状元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LGESS5年生存率可达100%,UES5年生存率较低。LGESS瘤细胞异型性小,可见大量螺旋小动脉,6例有平滑肌样分化;UES瘤细胞异型性大,无螺旋小动脉,浸润广泛,出血坏死较多。所有肿瘤细胞对SMA、Vimentin、Desmin、ER、PR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ESS临床缺乏特异性,术前极易误诊,定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女性生殖器肿瘤中比较少见的肿瘤,其恶性度及死亡率均较高,而且术前不易诊断,从临床到病理都曾误诊为平滑肌肉瘤。我院1987—1990年,3750例妇科住院病人中,生殖细胞肿瘤223例;卵巢肿瘤101例,子宫细胞肿瘤2例占妇科住院病人0.05%,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子宫肉瘤多发生在40—60岁,本文报导2例,1例42岁,1例64岁,2例均为二胎以上,一般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似,其特殊表现:①月经不规则,淋漓不尽或量多。②下腹部或肿物明显疼痛。③肿物生长迅速,以上症状发生在绝经期后更有临床意义,本文1例患者在绝经期后12年。初诊主诉下腹痛,肚子渐大,自以为是发胖,继而阴道流血到医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50天大小,拟子宫肌瘤收住,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常有疼痛伴发,但与月经周期关系不大,疼痛常突然发作,多因肿瘤迅速生长,包膜过度膨胀、或内出血坏死或向包膜外播散而引起的,一般子宫肌瘤在绝经期后多不发展或甚致缩小,如在绝经期后生长很快,则有恶度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龙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25-12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病理学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镜下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茶陵县人民院15例原发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相关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通过镜检分析发现,12例低度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标本为片状分布特征,对邻近组织存在舌形浸润,子宫内膜间质存在玻璃样变性以及黏液样变性,病理细胞呈现平滑肌状分化及性索状分化;3例为未分化型子宫内膜肉瘤标本基本不存在子宫内膜间质分化的相关表现,呈现出较强的异常型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凝固性坏死。在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面,15例CD10为阳性;15例Vim为阳性;6例PR为阳性;5例ER为阳性;4例inhibin为阳性;其余SMA、CK、Des、S100等都为阴性。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子宫间叶源性肿瘤,存在多成分分化表现,在临床病理工作当中,确诊需要对其病理组织形态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予以分析,同时要区别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血管周上皮样肿瘤、平滑肌肿瘤等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女性生殖器肿瘤中比较少见的肿瘤,其恶性度及死亡率均较高,而且术前不易诊断,从临床到病理都曾误诊为平滑肌肉瘤,我院1987-1990年,3750例妇科住院病人中,生殖细胞肿瘤223例,卵巢肿瘤101例,子宫细胞肿瘤2例占妇科住院病人0.05%,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红梅  曾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237-2238
在女性生殖道的恶性肿瘤分类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较为罕见的一种子宫间叶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所有恶性肿瘤总数的0.2%,在子宫肉瘤中所占比例为7%~15%。ESS分为高度恶性瘤(HGESS)和低度恶性瘤(LGESS)两种。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用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UES)取代了HGES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核分裂相在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研究1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中老年多发,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大子宫增大为主要症状。镜下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根据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相分为低度恶性型(7例)、高度恶性型(4例)。部分病例伴有平滑肌及性索亲分化。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多样性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瘤细胞多形性和核分裂与临床分期相结合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 ,ESS)的临床病理特点 ,分析核分裂相在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研究 1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中老年多发 ,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子宫增大为主要症状。镜下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根据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相分为低度恶性型 (7例 )、高度恶性型 (4例 )。部分病例伴有平滑肌及性索样分化。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多样性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瘤细胞多形性和核分裂与临床分期相结合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LESS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42.5岁。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肿瘤组织成舌状浸润肌层,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内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血管。网状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丰富,围绕瘤细胞生长。肿瘤细胞15例CD10阳性,14例ER阳性,15例PR阳性.5例actin阳性,CD34、CD117、Melan—A肿瘤细胞均阴性。结论LESS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形态上看似良好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10.
刘萍  罗艳敏 《江西医药》2014,(8):773-774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LGESS标本进行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9-50岁,平均41.3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及子宫占位。光镜下见肿瘤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肿瘤内有较多螺旋小动脉样血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肿瘤细胞CD10、Vimentin、ER、PR均阳性,部分伴平滑肌分化者SMA局灶阳性,CD34肿瘤细胞阴性。结论 LGESS是女性生殖道很少见的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据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朱凤花 《江西医药》2013,(10):931-933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经验。方法对12例LESS的标本采用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CD10和CD34定位于胞膜;Melan-A(HMB45)、actin (1A4)定位子胞质。阳性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棕黄色颗粒出现在瘤细胞的相应部位。9例表达CDl0,8例表达ER,10例表达PR,均为弥漫的瘤细胞阳性。3例平滑肌分化者actin染色呈局灶阳性。瘤细胞均不表达CK、CD34和Melan-A。结论临床上LESS常因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而造成误诊或漏诊,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帮助确诊,CD10、ER、PR是特异的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30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与病理学形态。结果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表现为肌壁间与子宫黏膜下结节,浸润性生长,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性出血。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程度低、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片状弥漫分布、呈短梭形或卵圆形。少数病例可出现子宫内膜型腺体和性索样结构。结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化多样化,不易诊断,诊断时需要结合免疫组化与病理学特点,并注意与其他子宫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4例子宫内膜问质肉瘤的诊治方法和结果.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术前病理检查7例,其中阳性5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6例,3例术前误诊者术后通过石蜡病理明确诊断.7例采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4例采用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二期手术.全部病例均接受化疗或放疗.结论:诊断性刮宫或宫颈赘生物活检、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降低误诊率;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度与预后关系密切,低度恶性者切除范围足够大,手术前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可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1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度恶性10例、未分化3例)患者资料.结果 13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4.5岁,月经量增多5例(38.5%),月经不规则2例(15.4%),绝经后阴道出血3例(23.1%),有子宫肌瘤病史2例(15.4%),宫颈赘生物1例(7.6%).13例患者中术前诊断5例(38.5%),术中诊断5例(38.5%),术后诊断3例(23.3%).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是主要手术方式.平均随访65个月,有1例复发.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治方法和结果。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术前病理检查7例,其中阳性5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6例,3例术前误诊者术后通过石蜡病理明确诊断。7例采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4例采用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二期手术。全部病例均接受化疗或放疗。结论:诊断性刮宫或宫颈赘生物活检、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降低误诊率;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度与预后关系密切,低度恶性者切除范围足够大,手术前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可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中特异性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蛋白(desmin)、CD10、CD44的表达,并分析ES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0~2009年本院收治的32例ESS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ER、PR、EGFR、desmin、CD10和CD44在ESS中的表达,并在镜下观察其病理学特征。另取30例子宫平滑肌瘤作为对照。结果:ESS多为单发,肿瘤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梭形,排列密集。EGFR在ESS和子宫平滑肌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desmin、CD10、CD44在ESS和子宫平滑肌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诊断ESS时应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CD10可作为诊断ESS的特异指标,CD44可辅助诊断ES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8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71个月;复发后再次手术4例;复发后全部病例进行了化疗,同时辅以孕激素治疗3例,GnRH治疗1例.同时合并放疗1例,生存38个月.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以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为其基本术式,孕激素治疗应为术后的基本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B超、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特点。结果:13例青年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术前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2例为子宫肌腺病,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病理诊断均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结论:年轻女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前在临床上与发生在子宫的其他肿瘤难以鉴别,容易误诊、漏诊,确诊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临床分期为Ⅰ期13例,Ⅱ期5例,Ⅲ期1例,Ⅳ期1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10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术8例,行宫颈赘生物摘除术1例;术后12例全身化疗,6例辅以盆腔放疗;随诊5例死亡。结论 对此类患者,术前诊断性刮宫是必要的。疑是恶性应送冰冻病理检查;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辅以化疗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20.
周琦  王玲玲  侯伟良 《河北医药》2013,35(12):1800-180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2例低度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1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等4例EST标本进行临床资料复习与病理学检测,并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形态上,EST呈宫腔内呈息肉状、肌壁间结节状或弥漫浸润性生长表现。组织学上,ESN和ESS的细胞形态相似于增殖期的子宫内膜,但ESS具有浸润性生长和脉管内生长的特性;UES具有明显异形性,丰富核分裂像和坏死;免疫表型上,本研究中4例标本的蛋白标志特征表达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肿瘤是否有浸润、脉管的侵犯以及细胞成分是否单一是确定本病性质及排除其他肿瘤的标准,应充分取材以寻找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