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山东省农药研究所自行开发研制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氟啶脲,日前通过山东省科委小试技术鉴定。氟啶脲为苯甲酰脲类氟代氮杂环杀虫剂,具有作用机理独特、高效、毒性极低、对环境友好等显著特点。可用于蔬菜、棉花、果树、松树等,主要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苹果桃小食心虫及松毛虫等,防治效果显著,特别对蔬菜害虫的防治,将成为取代现在所用高毒农药的主要品种之一,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新的杀虫剂品种。该技术工艺路线合理可行,易于工业化生产,药效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成本大幅度降低,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氟啶脲开发…  相似文献   

2.
氟啶脲是一种新型高效、微毒类抑制昆虫蜕皮的杀虫剂,为了探索其对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无公害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5月31日在通州市农科所种植的卷心菜上进行了氟啶脲等药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药效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试验了生物农药增强型病毒杀虫剂、阿维菌素、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氟啶脲及其复配剂对芦笋甜菜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增强型病毒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杀虫速度显著提高,在药后3d即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后5d效果明显,而病毒单剂在药后7d才表现出明显效果。除杀虫速度外,增强型病毒杀虫剂还明显提高了杀虫活性,杀虫效果提高了10%以上。阿维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出理想的控制作用,不仅活性高,而且作用速度快。氟啶脲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氟啶脲的作用速度有一定提高,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好。生物农药增强型病毒杀虫剂和阿维菌素以及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氟啶脲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剂均是防治甜菜夜蛾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选择适于防治苜蓿盲蝽的高效低毒药剂,采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苜蓿盲蝽的种群控制作用.[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处理96 h后,氟铃脲与氟啶脲对试虫的LC50.值分别为25.77、18.09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5%氟铃脲乳油、5%氟啶脲乳油1500 mL/hm2,7 d后对苜蓿盲蝽防治效果为97.21%、96.56%.[结论]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天敌的友好性和人畜的安全性,结合本研究结果,该类药剂防治苜蓿盲蝽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吡虫隆又名啶蜱脲,氟佐隆,氟啶蜱脲,化学名:1-[4-氯-3-(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属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是含氟杀虫剂的重要品种之一,可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其杀虫机理独特,高效、广谱、低毒、对人畜安全,是对环境友好的杀虫剂新品种,被专家誉为21世纪新型杀虫剂。吡虫隆是一种寄生虫生长调节剂,对牛、羊、兔等多种动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杀虫剂防治姜异型眼蕈蚊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和田间试验比较了6种杀虫剂的毒力和防治效果。[结果]除球孢白僵菌外,吡丙醚毒力最高为0.82 mg/kg,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辛硫磷、吡虫啉。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药后150 d,5%吡丙醚ME、50 g/L氟啶脲EC防治效果最高为85.02%、82.98%,显著高于70%辛硫磷EC、2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OD处理;药后180 d,2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OD、5%吡丙醚ME、50 g/L氟啶脲EC处理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84.76%、80.21%、79.01%,均显著高于4.5%高效氯氰菊酯ME、70%辛硫磷EC的防治效果。[结论]从杀虫剂毒力和防治效果来看,可以考虑将吡丙醚、氟啶脲、球孢白僵菌用于储藏期姜异型眼蕈蚊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一种环保高效杀虫剂丙溴磷、氟啶脲(简称"丙"、"氟"),前不久在江苏省句容市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该杀虫剂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据介绍,"丙、氟"是一种环保高效杀虫剂,2005年已试生产示范应用农田7万,亩,并取得成功。这种  相似文献   

8.
氟啶虫胺腈是砜亚胺类杀虫剂,可通过茎、叶、根吸收从而进入植物体内,适用于防治果树、水稻、蔬菜、小麦等作物上的飞虱、蚜虫、粉虱、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快速、高效且持效期长,能有效防治对菊酯类、烟碱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吸汁类害虫。综述了氟啶虫胺腈开发背景、理化性质、毒性、合成路线、作用机制、残留分析方法、应用、登记情况等方面,并对氟啶虫胺腈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农化新世纪》2004,(6):23-23
氟铃脲杀虫剂,适用于蔬菜、棉花、果树、林木等作物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并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产生抗性的害虫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对家蚕、鱼类等毒性大。美国的陶氏益农公司于1998年在我国登记商品51%大福生乳油(毒死蜱 氟铃脲复配)防治棉花棉铃虫。国内首家企业于1996年登记氟铃脲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07,46(4):285-285
石原株武会社期望其杀虫剂氟啶虫酰胺在未来两个月内能在中国和日本得到登记。该有效成分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盲蝽科害虫。去年氟啶虫酰胺已经在多个国家登记,用于棉花、蔬菜和水果等。  相似文献   

11.
1、成果内容简介: 氟啶脲系新型含氟氮杂环类高效杀虫剂,属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很高的活性,其作用方式是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一定触杀作用。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①作用机制独特:氟啶脲主要是通过抑制几丁质的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脱皮,使卵的孵化、幼虫脱皮及蛹的发育畸形,成虫羽化受阻从而发挥杀虫作用。②高效:氟啶脲一般使用浓度为12.5—50PPm,每亩用药量约0.75—1.5g(a.i.)即可取得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2.
三氟苯嘧啶为新型嘧啶酮类化合物,是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介离子类杀虫剂,对防治水稻飞虱、叶蝉等具有优良的效果。由于其持续、高效、用量低以及环境友好的特点,正在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三氟苯嘧啶的合成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主要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东方农药~(TM)呵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原药:氟啶脲原药(含量≥94%,≥97%)●杀虫剂:5%氟啶脲乳油1.14%甲维盐乳油5%氯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敌百·辛硫磷乳油20%毒·辛硫磷乳油20%辛硫·灭多威乳油  相似文献   

14.
吡啶衍生物是农药的重要原料,介绍了除草剂中的敌草快、杀菌剂中的氟啶胺、杀虫剂中的啶蜱脲等三种农药的合成路线,指出吡啶衍生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大白菜、豇豆、花菜、番茄等蔬菜中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氟苯虫酰胺、虫螨腈和虱螨脲等6种杀虫剂残留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蔬菜经乙腈高速匀浆提取,过NH2-SPE小柱净化,再用甲醇定容。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利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5,254,230 nm)对待测组分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浓度在0.1,0.5,1.0 mg/kg时,蔬菜中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氟苯虫酰胺、虫螨腈和虱螨脲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8.9%~11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11.56%,仪器的最小检出量为1ng,这6种农药在样品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kg。  相似文献   

16.
<正>1前言含吡啶杂环的中间体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抗生素、香料、农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领域应用十分广泛。2-羟基-6-三氟甲基烟腈是合成高效除草剂氟啶嘧磺隆的重要中间体。氟啶嘧磺隆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其对许多一年生或多年生阔叶杂草有很好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小麦作物田、稻田、大豆田、玉米田,只需极低剂量(约2~75g/hm2)。磺酰脲类除草剂活性为常见除草剂的  相似文献   

17.
氟啶虫酰胺的研究开发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啶虫酰胺是含三氟甲基的烟酰胺类杀虫剂,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介绍了氟啶虫酰胺的发现过程、作用机理和毒性资料,概述了氟啶虫酰胺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总结了其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4.65%高氯·氟啶脲乳油防治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 4 .6 5 %高氯·氟啶脲乳油对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4 .6 5 %高氯·氟啶脲乳油在药后第 1、3和 7d防效逐渐提高 ,至药后第 7d防效最好 ,6 0ml/ 6 6 7m2 最高防效为 96 76 % ,30ml/ 6 6 7m2 的最高防效为 93.5 5 % ,它兼有了高效氯氰菊酯的速效和氟啶脲的持效期长的优点。可以作为当前防治菜青虫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19.
阿维菌素和烯啶虫胺杀虫剂组合物;一种含氟虫腈和氟铃脲的增效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含有氟虫腈的杀虫剂组合物;含有醚菊酯的杀虫剂组合物;玫烟色拟青霉与吡虫啉的复配杀虫剂;玫烟色拟青霉与抗蚜威的复配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9,(11)
[目的]绿盲蝽是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筛选成本低效果好的氟啶虫胺腈混剂。[方法]以北京市上庄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滴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4种杀虫剂对北京上庄地区种群的毒力依次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分别按1∶4、1∶8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为125.67与170.71。[结论]上述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氟啶虫胺腈混剂对绿盲蝽进行田间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