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习丹  ;徐惠玲  ;赖小平 《中国药房》2009,(34):2665-2666
目的:研究莫昔沙星对苯妥英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0只家兔耳缘静脉推注苯妥英钠(10mg·kg-1),给药后10、30、60、120、240、360、480min时采血样建立苯妥英钠单用组;自最后一次采血样后48h喂服莫昔沙星(10mg·kg-1)连续5d,第6天给药2h后静脉注射苯妥英钠(10mg·kg-1),不同时间采血样建立苯妥英钠与莫昔沙星合用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样中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以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用组比较,合用组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下降;2组AUC分别为(5836.22±489.13)、(4329.21±344.67)mg·min·L-1(P<0.05),t1/2β分别为(196.11±22.68)、(158.21±28.76)min(P<0.01),消除速度常数和清除率分别增加1.38、1.32倍(P<0.01),V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莫昔沙星合用后苯妥英钠体内代谢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
邓子煜  邢蓉  华剑  陈根德  刘晓东 《医药导报》2004,23(9):0622-0625
目的:探讨莫昔沙星对茶碱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给家兔静脉注射茶碱10 mg·kg 1后测定血浆中茶碱浓度,停药7 d后,灌胃给予莫昔沙星20 mg·kg 1,qd,连续6 d,再静脉注射茶碱10 mg·kg 1后测定血浆中茶碱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合用莫昔沙星前后茶碱呈一室模型,K值分别为(0.162±0.057),(0.158±0.059 )h 1;t1/2分别为(4.79±1.85),(5.16±2.26) h;V分别为(0.524±0.109),(0.516±0.114) L·kg 1;AUC0~10分别为(97.39±12.40),(101.27±16.49) mg·h 1·L 1;CL分别为(0.081±0.018),(0.077±0.021) L·kg 1·h 1;Cmax分别为(20.09±3.77),(20.53±4.21) mg·L 1,合用莫昔沙星前后茶碱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莫昔沙星对茶碱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东莨菪碱所致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对其脑组织M胆碱受体结合力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组,设立正常对照组,东莨菪碱模型组及阳性对照药(吡拉西坦)组,牛磺酸小剂量组(0.3g·kg-1),中剂量组(0.75g·kg-1),大剂量(1.875g·kg-1)组,分别灌胃给药,于d5,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它各组注射东莨菪碱1mg·kg-1,20min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测试5d后处死,取其脑组织进行M受体结合力测定。结果在行为学实验中,牛磺酸各剂量组游出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缩短(P<0.05),并可以提高模型小鼠M胆碱受体的结合力。结论牛磺酸对东莨菪碱所致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及M受体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椿叶总黄酮大剂量(800 mg·kg-1·d-1)、中剂量(400 mg·kg-1·d-1)和小剂量组(100 mg·kg-1·d-1),优降糖组(60mg·kg-1·d-1),连续给药30 d后,观察血糖的变化。结果香椿总黄酮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结论香椿叶总黄酮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D-半乳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抗凋亡作用。方法给小鼠每日按150mg·kg-1皮下注射D-半乳糖一次,连续注射6周,以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造模2周后,给EGCG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小鼠每日分别按2mg·kg-1和6mg·kg-1灌胃给予EGCG一次,连续给药4周。通过HE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等方法观察EGCG对D-半乳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神经元凋亡情况及海马区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活性及表达。结果给小鼠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明显的增加了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P<0.01),并提高了小鼠海马区caspase-3的活性及表达(P<0.05);EGCG(2mg·kg-1和6mg·kg-1)明显的降低了D-半乳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指数(P<0.01),并降低了小鼠海马区caspase-3的活性及表达(P<0.05)。结论EGCG通过抑制D-半乳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区caspase-3的活性及表达,发挥有效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酰乙醇胺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新型PPARα激动剂油酰乙醇胺(oleoyleth-anolamide,OEA)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特点。方法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诱导脑缺血。OEA(10、20、40mg·kg-1)在术前3d开始每天灌胃给药1次;或在缺血前0.5h、1h、再灌注同时、再灌后1h,各单次灌胃给予OEA40mg·kg-1。脑缺血1.5h,再灌注24h后,测定小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脑水肿等评定脑缺血损伤的指标。结果OEA(20、40mg·kg-1)术前多次给药及OEA(40mg·kg-1)缺血前0.5h或再灌注同时单次给药可明显改善小鼠神经功能损伤,减小脑梗死体积和减轻脑水肿程度,且以再灌注同时单次给药效果最为明显。结论OEA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的保护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损伤,有效剂量为20mg·kg-1和40mg·kg-1,最佳治疗时间点为再灌注同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3-二苯-1,3-丙二酮(DPPD)对可卡因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及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可卡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C57BL/6N小鼠,DPPD(200,400,800 mg·kg–1/d,ig)预给药4 d,末次给药30 min后,sc可卡因70 mg·kg-1造模,24 h后处死,测定血清ALT,AST,LDH的活性及肝脏MDA含量,观察肝脏病理变化。DPPD抗可卡因神经毒性实验采用♂ICR小鼠,DPPD预给药3 d(给药剂量同前),末次给药30 min后,sc可卡因20mg·kg-1造模,记录小鼠0-180 min的活动次数。结果:可卡因70 mg·kg-1致部分小鼠死亡(5/7),存活小鼠血清ALT,AST,LDH活性及肝脏MDA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病理损伤明显,而DPPD预给药组无死亡,血清ALT,AST,LDH活性及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肝脏损伤明显改善,呈剂量-效应关系;DPPD抗可卡因神经毒性研究发现,DPPD预给药组小鼠自主活动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DPPD对可卡因致小鼠急性肝毒性及神经毒性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灵芝多糖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肽 (GLP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Griess法 ,观察GLPP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的表达 ,观察GLPP对iNOS的影响。结果 GLPP(2 5~ 2 0 0mg·kg-1)灌胃给药 5d或体外给药 (3 12 5~ 2 0 0mg·L-1)均可促进巨噬细胞NO释放 ,但对LPS刺激NO的释放影响不大 ;GLPP(10 0mg·kg-1)灌胃给药 5d或体外给药 (10mg·L-1)均可使巨噬细胞iNOS含量增加。结论 GLPP可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产生 ,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巨噬细胞iNOS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同时每日灌胃给予TGP(50,100,200mg·kg-1,连续8wk。结果TGP给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AER的增加。TGP给药(50mg·kg-1)大鼠肾小球平均容量(VG)明显低于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P给药(100,200mg·kg-1VG与TII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肾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200mg·kg-1)大鼠肾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肾组织1α(IV)Ⅳ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2.7倍,TGP给药(50、100、200mg·kg-1)8wk分别可使肾组织1α(IV)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下降47.9%、60.4%与72.9%。模型组肾组织ICAM-1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50,100,200mg·kg-1)肾组织ICAM-1与TGFβ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部分与其抑制肾组织中ICAM-1及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戊巴比妥钠 (PBS)催眠时间作为细胞色素 P4 5 0 (CYP)体内活性指标 ,观察司帕沙星 (SPX)对小鼠 CYP的影响。结果 SPX单次给药 (5 0 ,10 0 mg·kg-1,ig) 1h后 ,使 PBS催眠时间显著延长 ,但延长程度小于西米替丁组。SPX连续给药 5 d (5 0 ,10 0 mg· kg-1·d-1,ig) ,在末次给药 36 h后 ,则见 PBS催眠时间缩短 ,但缩短程度小于苯巴比妥组。提示 SPX单次给药后可能抑制 CYP,但连续给药对 CYP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淑萍  张洁  吴狄 《中国药房》2009,(19):1466-1467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利福平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利福平(对照)组和双环醇+利福平(实验)组共2组,双环醇与利福平的剂量分别为15.85、63.4mg.kg-1,每天1次,连续给药4d。在第4天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1、1.5、2、4、6、8、12、24h取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组利福平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2组各时间点利福平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环醇与利福平合用于大鼠体内后对利福平药动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芹菜根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等容生理盐水)、联苯双酯(0.2mg.kg-1)和芹菜根提取物高、低剂量(3、1.5g.kg-1)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d。ig结束,除正常对照组ip等容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ipD-氨基半乳糖(0.5mg.kg-1)。测定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芹菜根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半乳糖所致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的升高,并升高肝组织SOD的活性。结论:芹菜根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益  孙红斌  喻良  何保明  谢彦  杨艳萍 《中国药房》2012,(43):4033-4036
目的:研究全蝎醇提物(EES)对慢性癫痫模型大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首日腹腔注射氯化锂(Licl)127mg·kg^-1(3mmol·kg^-1),18~24h后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1mg·kg^-1,30min后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Pilo)30mg·kg^-1,以复制慢性癫痫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丙戊酸(120mg·kg^-1)和EES高、中、低剂量(1160、580、290mg·kg^-1)组。观察各组大鼠慢性癫痫发作级别情况,用RT-PCR方法测定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6h和1、3、7、14、30d各时点海马GFA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ES高、中剂量组大鼠慢性癫痫发作级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复制模型后3d大鼠海马GFAP mRNA表达明显上调,7d达峰值,然后逐渐下调,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给药7d时,与模型组比较,EES高、中剂量组GFAP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高、中剂量EES能降低慢性癫痫模型大鼠海马GFAP mRNA的表达,可能是EES发挥抗癫痫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次增量使用氯胺酮对小鼠体重、自主活动和行为学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小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按逐日递增原则,第一天腹腔注射氯胺酮5mg·kg^-1,之后逐日增加5mg·kg^-1,连续10天,10d给药量为50mg·kg^-1;每日分别于8时、12时、16时三次给药。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药剂量同实验组;11d侧脑室注射10ng·kg^-1 NMDA诱发戒断症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戒断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但10d实验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增多;且用NMDA激发后,实验组小鼠的直立、舔足、挠耳次数也显著增多。结论:连续多次增量使用氯胺酮及用NMDA促发对小鼠体重无明显的影响,但对自主活动、部分行为学症状有明显差异,故在此模型中,可用自主活动次数、直立、舔足、挠耳次数可以作为评价小鼠躯体依赖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袁崇芬  程振田  魏开惠 《中国药房》2010,(45):4253-4255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加兰他敏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吡拉西坦(15mg·mL-1)组、加兰他敏(0.14mg·mL-1)组及其2药联用高、中、低剂量(吡拉西坦/加兰他敏:30/0.28、15/0.14、7.5/0.07mg·mL-1)组,再设立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用基底核注射海人藻酸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容积的磷酸盐缓冲液,造模成功后第2天各组给予相应药物(10mL·kg-1·d-1),每天1次,连续给药14d,给药第9天行大鼠跳台实验测定主动回避次数;于第14天给药1h后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及其酯酶(AchE)的浓度,并在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联用组大鼠主动回避次数明显增加、Ach浓度明显升高、AchE浓度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作用优于2药单用组;其中联用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区颗粒细胞排列整齐,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吡拉西坦/加兰他敏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2药单用。  相似文献   

16.
黄桂红  贺敏  黄仁彬 《中国药事》2009,23(8):755-757
目的探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的最适剂量及成模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改变。方法选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0mg·kg^-1、150mg·kg^-1、200mg·kg^-1 STZ 3个剂量组(M1、M2、M3),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STZ,7d后观察小鼠的造模成功率、死亡率、体重变化、空腹血糖及血清T-SOD、MDA值。结果随着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剂量的增加,小鼠体重减轻明显,空腹血糖值显著性升高(P〈0.01),血清T-SOD值明显下降(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150mg·kg^-1时,小鼠成模率高、死亡率低、糖尿病模型稳定,为最适造模剂量;成模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较正常小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赶黄草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赶黄草提取物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5%的硫酸亚铁饲料进行饲养,应用灌胃乙醇法复制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复制模型6周后停止灌胃乙醇。实验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模型,槲皮素高、低剂量(50、25mg·kg-1),硫普罗宁(50mg·kg-1)和赶黄草提取物高、低剂量(4000、2000m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6周。计算肝脏系数;对大鼠肝脏行油红O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灌胃酒精6周后大鼠形成酒精性脂肪肝。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明显改善,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赶黄草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洁  ;曾煦欣  ;侯连兵 《中国药房》2009,(21):1611-1613
目的:研究维通注射剂(WTI)对大鼠术后肠粘连的防治作用。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模型对照、地塞米松及WTI高、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复制术后肠粘连模型。于手术当日起,空白对照与模型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1),地塞米松组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mg.kg-1),WTI高、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WTI(4、2mg.kg-1),连续给药7d。第8天开腹检查,评定粘连程度,取盲肠组织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并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高、低剂量WTI与地塞米松可降低大鼠术后肠粘连,且可显著降低肠粘连大鼠盲肠组织HyP含量(P<0.05)。病理切片显示,WTI高、低剂量组大鼠炎症程度轻,盲肠可见修复现象。结论:WTI具有防治术后肠粘连的作用,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氮平对雄性C57BL/6小鼠血糖及其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分成空白对照组、2.0mg·kg^-1氯氮平组和10.0mg·kg^-1氯氮平组;各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空白溶媒或氯氮平注射液1次,连续注射28d。于给药后第29d采血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水平;随后处死小鼠,提取出小鼠股四头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PPAR-γ mRNA在骨骼肌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给药28d后,10.0mg·kg^-1氯氮平组FBG、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明显增加(P〈0.05),2.0mg·kg^-1氯氮平组各指标稍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氮平各剂量组小鼠骨骼肌PPAR-γ mRNA表达量均有减少,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可慢性升高雄性C57BL/6小鼠的FBG、胰岛素水平及使糖耐量受损和诱发胰岛素抵抗;但不降低PPAR-γ mRNA的表达,表明氯氮平升高血糖,导致糖代谢障碍的原因可能与PPAR-γ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维血宁对环磷酰胺致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引起小鼠骨髓抑制。将模型动物随机分组,各组分别给予维血宁41.3,20.6和10.3 g.kg-1,以及升血小板胶囊和白介素-11,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2 h,取血,进行血液学检查,测定出血、凝血时间。结果维血宁能不同程度地升高模型动物WBC、PLT、RBC和Hb,其中维血宁各剂量组动物WBC、PLT、Hb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维血宁大、小剂量组动物RB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血宁组动物的出血、凝血时间较模型组缩短(P<0.01或<0.05)。结论维血宁对环磷酰胺致骨髓抑制模型小鼠具有治疗作用,能升高外周血WBC、RBC、PLT和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