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林江  陈保富  叶中瑞  朱成楚  叶加洪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47-1347,1359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行分析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发生的4例纵隔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663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4例(0.6%),均采用纵隔清创冲洗引流,术后采用灌洗法治疗,并辅以全身抗感染及必要的营养支持,改善心功能,2例一期愈合,2例死亡。结论合理有效的全身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必要手段之一,而消除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4.
5.
心内直视手术后胸骨及纵隔感染的保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例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胸骨及纵隔感染的患者,采用局部清除异物,分段冲洗引渡以,胸骨后置硅胶管,每日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2次,然后局部点滴氯素,庆大霉素、甲硝唑,一般冲洗4d,感染控制,肉芽新鲜,对有胸骨裂开者,使用自制胸骨固定器,效果良好。故认为:(1)合理安置冲洗管是治理感染的关键。(2)对胸骨裂开者,应用自制胸骨固定器,既能固定胸骨,防止裂开加重,又能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胸骨结扎带联合钢丝在行胸骨劈开心脏手术患者胸骨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行胸骨劈开手术的心脏疾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固定胸骨的材料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28),观察组患者采用胸骨结扎带联合钢丝进行胸骨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钢丝进行胸骨固定。比较2组患者胸骨固定时间、胸骨固定过程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切口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胸骨固定时间分别为(12.2±2.1)、(20.8±4.1)min,观察组患者胸骨固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9.39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胸骨固定过程出血量分别为(92.2±20.3)、(130.5±39.1)mL,观察组患者胸骨固定过程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3.93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6±0.9)、(4.6±1.2)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4,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胸骨哆开、纵隔感...  相似文献   

8.
行胸骨劈开心内直视手术370例,发生胸骨裂开3例(0.8%)。胸骨裂开的原因为:胸骨后感染;固定胸骨的钢丝太细;钢丝固定不紧;固定胸骨的未根钢丝位置过高。胸骨骨擦音及伤口异常出血是本病的临床表现。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可确诊本病。胸骨后引流通畅是预防胸骨后感染及胸骨裂开的关键。胸骨裂开后若无感染时,应手术行钢丝重新固定;若有感染时,可行彻底清创或局部清创治疗。  相似文献   

9.
微创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微创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1例病人接受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双腔右室并亚急性心内膜炎1例,房间隔并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皮肤切口长6-9cm。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进行手术,阻断时间15-76min,平均31.3min。术中术后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24h内全部脱离辅助呼吸,疼痛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出胸骨感染根治性手术的概念;报告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短期治愈10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气管插管全麻,采用彻底清创、肌瓣转移、皮瓣游离和特殊的缝合技巧等技术,使伤口内不留任何线头等异物,减少伤口再感染的机会。将感染的伤口经处理后按无菌伤口一期缝合,从而达到短期治愈。结果11年间治疗102例胸骨感染,除1例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并发胸骨感染,因感染灶累及人工血管,经过手术伤口明显缩小仍留有一小窦道外,其余全部在短期内治愈,其中66例在2周内伤口愈合(占65%)。结论胸骨感染包括:胸骨裂开,胸骨、肋骨骨髓炎及胸骨后感染,经外科清创、肌瓣、皮瓣转移等措施根治性手术治疗,能在短期内治愈。因此,及早治愈胸骨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因咳嗽、痰血1周,摄片发现后上纵隔占位性病变入院。无胸闷、气促,无夜问盗汗、午后潮热,无四肢酸麻和二便失禁,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表情自如,全身皮肤未见静脉曲张,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面部无青紫、肿胀,颈部、胸骨上窝未扪及包块,胸廓未见畸形,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阴性,脊柱无畸  相似文献   

12.
13.
我院11年间做心内直视手术373例,胸骨感染7例(1.88%)。对7例胸骨感染进行了临床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及时引流、去除异物、负压吸引及药物滴入等措施。可使感染得到控制或治愈。本组1例死于感染消耗衰竭,1例死于无名动脉大出血,其余5例治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一种新的技术在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6月15日心脏术后发生纵膈感染成人患者,共有5例(1.2%),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9±19)岁,平均体质量(70±15)kg,2例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冠心病,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白塞氏病,患者确诊后...  相似文献   

15.
刘胜申  曾富春  丛伟 《四川医学》2012,33(7):1138-1140
目的 总结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按胸骨切口固定方法 不同,分为钢丝固定组(A组)、钛板固定组(B组)和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组(C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关胸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关胸手术时间短于A组.但住院费用却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C组,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24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缩短关胸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5例前上纵隔肿瘤设计胸骨旁纵形小切口手术切除,小切口长度平均7cm,术中切断1根肋软骨,手术结束时,被切断的肋软骨用2-0无损伤绦纶线缝接,术后不放闭式引流. 结果胸骨旁纵形小切口无中转开大口,病人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不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简单,病人活动方便,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自体心包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在116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手术中,应用自体心包作为修复材料。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3.45%。房间隔缺损修复术后发生残余分流3例。随访101例,无术后溶血、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补片钙化和心包片瘤样膨出等并发症。结论自体心包是心脏外科手术中优良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微创心脏外科是9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其以创伤小,痛苦轻而倍受推崇。但微创外科要求持殊的手术器械,价格昂贵,要求术者具有熟练外科手术技巧和清晰镜下操作的技能。因而在我国尚不能广泛开展。小切口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则弥补了上述不足,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创伤小,创口美观的目的,适合我国国情。我院自1998-05以来,应用右前外和正中小切口2种术式治疗心血管疾病92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F4)术后纵隔严重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F4术后纵隔严重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通过及时再次手术清创及纵隔冲洗等,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彻底清创、纵隔冲洗是治疗F4术后纵隔严重感染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台上缝针管理方法,使缝针易于清点管理。方法择期心脏手术167例,术中保留缝针内包装至手术结束作为参照物来确定缝针数目,通过骨蜡黏贴固定缝针、缝针放回原处、贴膜固定缝针管理术中缝针。结果 167例心脏手术无一例缝针清点不清。结论新式的缝针管理方法取材简便,预防术中缝针丢失取得良好效果且优势明显。此种管理方法完善缝针管理制度,便于核对清点,缩短清点缝针时间,避免缝针遗失。使缝针清点及管理更具有安全性、科学性、规范性。保证了患者的手术安全,有效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