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柞蚕场的管理 (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 辽宁各地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  相似文献   

2.
一、柞蚕场的管理(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很多地方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1.补植时期通常,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蚕业的进步,为了保证柞蚕场永续利用、蚕业生产稳步发展,蚕场生态建设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蚕业生产部门重视。现就生态蚕场建设的几个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柞蚕场生态系统是由柞树、草灌植物、柞蚕等生物和外围环境构成的。柞树是柞蚕的食料,是生态蚕场建  相似文献   

4.
文中分析了本溪满族自治县柞蚕场存在树势衰退、缺株少墩等问题的原因,阐述了该县应用蚕场补植、柞树复壮等技术进行柞蚕场建设。  相似文献   

5.
介绍柞蚕高产技术,包括选用优质蚕种、规划和利用蚕场、柞树树型养成、饲料场地管理、消毒防传染、制种保蚕头、饲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柞蚕场优化结构的研究吴振多,王福廷,郎庆龙,刚少斌李海洋,史薇(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柞蚕场是放养柞蚕的饲料基地,多为天然次生柞树林经人工砍伐修剪而成。在柞蚕场群落结构中,柞树是柞蚕饲料的生产者,其生物量约占70%,草灌植物是柞...  相似文献   

7.
随着柞蚕业的发展,可利用的蚕场已被蚕民掠夺性地放蚕而严重影响了柞树的正常生长:为了使柞蚕业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加强蚕场建设,尤其要重视蚕场自然肥源的保护和利用,因为它关系到柞树生长、柞蚕事业的兴衰和自然界生态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柞蚕场是放养管理柞蚕和柞蚕幼虫期摄食、生长发育及营茧的场地。柞蚕场是集经济林、水土保持林和薪柴林于一体的特有林种。具有优化结构的柞蚕场 ,既有相当于一般森林的生态效益 ,又有特殊的放蚕功能 ,是最宝贵的生态经济资源。1 按照优化结构模式建设柞蚕场柞蚕场优化结构的研究表明 ,柞蚕场植被结构主要有柞树密度、树型养成、轮伐周期、草灌植被类型和柞树树种等。其中 ,影响生态经济效益最大的是柞树密度 ,贡献分值为 3 4.0 1 ;其次是树型养成和草灌植被类型 ,贡献分值分别为 2 5 .0 3和 2 4.81 ;轮伐周期的贡献分值为1 2 .0 8;树种的…  相似文献   

9.
王利媛 《新农业》2006,(2):53-53
刘喜庆是凤城市边门镇敖家村三组蚕农,丹东市蚕业劳动模范,放养柞蚕40多年,对中刈柞树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培养的树形全部达到中刈化,养蚕连年增产,是当前丹东地区中刈柞树管理的榜样。敖家村椿树沟共有蚕场512亩,现已改成中刈型柞蚕场352亩。刘喜庆中刈柞树管理的主要技术是“中刈留桩”、“中刈放拐留拳”和“合理砍伐更新”。  相似文献   

10.
丛娟 《新农业》2004,(11):51
凤城市的柞蚕饲养业具有传统性、大宗性、广谱性和派生性。在开放搞活的形势下,又具有外向性。然而柞蚕饲养属于生物再生产,其中的主要生产要素——柞蚕场,由于多年使用和输出。特别是随着能源的紧缺.人们频繁的砍伐更新。使蚕场地力逐年下降,柞树树势逐渐衰退。蚕场及其柞树是发展蚕业的基础.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柞蚕业的兴衰。而且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增加投入.使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市柞蚕场普遍存在的柞树密度不足、根刈柞产叶量不高、局部蚕场植被退化、个别地块出现砂化情况等现象,用单一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即对密度不足的柞蚕场进行柞树育苗移栽和橡实直播补植、改根刈柞为中刈柞,扩大树冠面积,增加产叶量,采取小柞树穿带、种植草灌植物、增加地表植被,对已砂化和被侵蚀的蚕场实行休蚕养树、修建闸沟并培植植被。通过以上技术措施根本改善蚕场的生态环境,提高蚕场等级,使多数蚕场达到2类以上标准,蚕场生态结构实现三层覆盖,第一层为中刈拐枝型树冠,第二层为密植的草灌植物,第三层为枯草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土层,蚕场郁闭度在60~80%,蚕场输入输出平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永续利用的能力。使蚕场生态环境和蚕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2.
柞树叶是柞蚕幼虫的主要饲料,合理开发利用新资源,改良与管理好老蚕场地是养好柞蚕的基础,加强柞蚕场地建设工作,也是合理利用柞林资源养殖柞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作者根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一、采种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20,(10)
正柞蚕场是柞蚕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建设、使用和管理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柞蚕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山区的生态平衡。1推进生态型柞蚕场建设1.1柞树补植加密一是柞树补植。柞树是柞蚕场主体,在沙化蚕场里,柞树缺株少墩现象都比较严重,有的缺株率达50%~60%。因此柞树补植既能增加柞蚕场单位面积的柞树株数,提高产叶量和产茧量,又能增加柞蚕场郁闭度,促进植被恢复,达到治理沙化、保持水土的目  相似文献   

15.
由于柞林蚕场保护和利用不合理,我国老蚕区柞林蚕场土壤沙化严重、柞树叶质量差、病毒污染重、繁种质量低.建国后,柞蚕种繁育基地发生两次大的北移,第1次是由辽宁省丹东市移到辽宁省西丰县,现又由辽宁省西丰县移到吉林省.目前,吉林省的柞蚕种茧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已成为全国的柞蚕种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吴洪新  刘凤全 《新农业》2010,(12):47-48
柞树生长多年后,若不合理修剪,会枝干老化、树势衰弱、发芽力减退。修剪柞树具有增加叶量、提高叶质和恢复树势的作用。合理规划柞蚕场,科学修剪柞树,有利于提高柞蚕场单位面积产茧量,既增加经济收入,又保护柞蚕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养蚕农户经济效益的增加,养蚕农户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把"树"和"蚕"同时养殖,加强了生态型柞蚕场地建设,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格局,有效地促进了柞树的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和保护了有限的蚕场柞林资源,保证了柞蚕这一传统、密集、特殊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凤城市柞蚕生产面临的几个问题,阐述了凤城市推广应用柞蚕新品种,推广普及蚕业新技术,提高蚕业服务水平,搞好蚕场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柞蚕生产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省柞蚕通常是一年放养两季,春放种秋放丝;部分一化地区,则种、丝茧均系春放.春季正是柞树萌发生长期,因产叶量少,产茧量低,工效差.春季干旱多风,柞叶老化快,移蚕次数多,既浪费饲料摧残柞树生长,又影响亩柞产茧量.因此,改放一季秋蚕是养柞增茧,提高柞蚕经济效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蚕场的定义是:在柞蚕场中,生物群落的发展达到与环境充分协调,即环境的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顶级群落即是达到生态平衡的植被类型。柞蚕场的顶级群落是密闭型植被;柞树密度较大,每亩有柞树150墩(株)以上,养成中刈树型,并且柞树长势旺盛,轮伐前树冠郁闭度达0.7以上;树下草和灌木植物茂盛,覆盖率在80%以上,地表有2-3cm枯枝落叶层,轮伐周期为4—5年。每亩柞蚕场年产茧量7.5k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