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心电图表现,探讨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5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41%,明显高于左室正常组的1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诊断中,使用心脏超声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天津市职工医院体检科2018年6月—2020年6月接诊患有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相同时间内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比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及E/A。结果 观察组LVEDd、LADd、A峰指标高于对比组,LVEF、E峰、E/A低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使用心脏超声诊断准确性高,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无损伤、可重复性等优势,可减少漏诊和误诊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病伴与不伴左室肥厚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赵敏  王丽萍  夏军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417-1417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伴与不伴左室肥厚心率变异性分析,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变化。方法对166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LVH)和132例高血压病不伴有LV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观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hHRV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HRV各项指标比不伴左室肥厚明显降低,P〈0.01。结论HRV各项指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的活性状态,其活性失衡也是造成左室肥厚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收集开平市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单独接受超声心动图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左室肥厚、左房肥厚情况、心律失常等指标。结果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为94.29%,超声心动图高血压性心脏病检出率为77.14%,两组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左室肥厚、左房肥厚、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91.43%、77.14%、37.14%;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左房肥厚、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72.86%、61.43%、20.00%;观察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检出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能有效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量(LVM)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50例患者的QT、JT、QTc、JTc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其中68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的复极离散度大小与左室重量呈正相关,伴左室肥厚者(LVH组)的QTd大于无左室肥厚者(对照组)(P<0.01),有持续性室速发生者(SVT组)的复极离散度大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对照组)(P<0.01),仅有室性期前收缩者(VPC组)的QT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极离散度的大小主要与左室重量有关,伴左室肥厚者的心性猝死率增加可能与QTd的增大有关,QTd的变化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徐雪兰 《健康大视野》2006,14(12):62-6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2005年于我院住院的2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标的测定,与其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有无相关性.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标水平为(152.9±15.6)g/m2,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7.2%和44.18%,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30.17%和9.4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诊的AHCM患者53例,全部接受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同时进行1个月至8年的随访。结果53例AHCM患者均合并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伴胸前导联巨大T波倒置0.2mV或以上,以V3~V4最明显者41例(77.4%);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但RV4〉RV5〉RV6者36例(67.9%);ST段压低,以V3~V4最明显者41例(77.4%);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心尖部肥厚均≥15mm。结论AHCM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对AHCM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UCG)在肺心病右心室肥厚与扩张诊断中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肺心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两种影像学检查,以对其心室肥厚与扩张的检出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40例检出右室肥厚与扩张,检出率为95.24%,心电图检查有23例检出右室肥厚与扩张,检出率为54.76%,超声心动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心病右心室肥厚与扩张的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姚零陵 《中国校医》2005,19(4):423-423
冠心病(CHD)的无创伤性诊断一直是心血管领域探讨的热点课题,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VWMA)是超声心动图(UCG)诊断CHD的特异性指标,有文献表明这种异常先于心电异常。为探讨食管调搏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TEAPL-UCG)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作者对60例临床疑诊CHD患者,进行了负荷UCG(TEAPL-UCG)检查,并与静息状态下的超声心动图(rest-UCG)和食管调搏负荷心电图(TEAPL-ECG)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森 《药物与人》2014,(8):89-89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采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诊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患者50例,将其分别看做治疗组及对照组,采用心脏彩超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诊断。结果:经过心脏彩超诊断,治疗组患者在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A比较急左房室瓣早期血流频谱E峰值方面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心功能分级与治疗组患者心脏彩超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采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心脏超声诊断结果。方法 :5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比组。两组均实施心脏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受检者LVESD、LVDD、LVEF及A峰、E峰、E/A值等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对比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LVESD、LVDD、LVEF及A峰、E峰、E/A值等指标值的变化,可对患者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探查,从而明确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李建平  付细娥 《中国保健》2005,13(24):63-64
目的评价心可舒伍用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使用心可舒4片,1日3次;卡托普利25mg,1日3次.对照组(58例)使用丹参片4片,1日3次;卡托普利25mg,1日3次.两组均治疗12周,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对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但在ST-T改善上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左室肥厚逆转方面,治疗组更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可舒伍用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疗效优于丹参片伍用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3.
郭凤贤 《职业与健康》2007,23(4):313-3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胸痛患者心电图有ST—T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伴胸痛及ST—T改变患者385例的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高血压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结果高血压伴胸痛及ST—T改变患者阳性率仅为40.3%,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伴胸痛及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的阳性率不高,其ST—T改变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下降有关。该类患者确诊冠D病仍需行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4.
李明启 《中国校医》2000,14(6):447-447
本文对 12 6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教师患者采用心痛定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 ,收到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本市 1998年全市教师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教师患者共 12 6例 ,男 84例 ,年龄 31~74岁 ,平均 5 2岁 ,女 42例 ,年龄 39~ 77岁 ,平均 5 6岁。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的诊断及分期采用“1993年WHO 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分类标准” ,选择收缩压≥ 14 0mmHg(18.6 7kPa)或及舒张压≥ 90mmHg(12kPa)的患者 ,左室肥厚的诊断方法采用心脏二维及M超声心动图检查 ,仪器使用HP -10 0 0型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功能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以此作为疾病组,与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位健康者组成的健康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早期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左室后壁肥厚者42例,室间隔肥厚者41例;疾病组各项左室舒张功能参数与健康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早期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功能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娜  舒晓丹  朱昱思  丁晶  裴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17-218,22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诊断高血压心功能受损。[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150例,将其中心脏超声示左室肥厚、血浆BNP水平≥100 pg/ml者70例归为A组;左室肥厚、血浆BNP﹤100 pg/ml者80例归为B组;另选健康检查50人作对照(C组)。空腹抽血测血浆BNP浓度,心脏彩超检测左室厚度及左室舒张功能。[结果]A、B两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测值无显著差异,但A、B组显著高于C组(P﹤0.01)。3组间的血浆BNP水平差异显著。[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血浆BNP水平能准确判断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逆转左室肥厚及改善心功能,但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如何,国内外报道较少见。为此我院应用新一代钙拮抗剂络活喜与第Ⅱ代ACEI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心功能、左室肥厚的逆转效应作初步的临床对比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自1998年2月至1998年10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和老干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患者,经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除外能引起左室肥厚的其他心脏病,符合以下一项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⑴室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于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超声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患者共计52例开展研究,设为甲组。选择这一同期来我院做健康体检的52例健康人员设为乙组。两组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心脏超声结果,并对比甲组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的心脏超声结果。结果:乙组心脏超声结果优于甲组(P<0.05)。甲组心功能Ⅰ级患者的心脏超声结果均优于Ⅱ级患者、Ⅲ级患者(P<0.05)。甲组心功能Ⅱ级患者的心脏超声结果优于Ⅲ级患者(P<0.05)。结论:于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超声的诊断价值比较高,并可对不同心功能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Ⅰ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Ⅱ 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服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8~10w,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减小,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上升。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患者心脏受累情况及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cardiography,UCG)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治疗后转归的评估.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患者治疗前后的UCG特征及心电图(eletrocardiography,ECG)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观察治疗前后UCG的改变.结果72例患者中,ECG异常者45例(占62.5%),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24例(占33%);治疗前UCG异常者72例(占100%),其中68例(占94%)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以左室扩大多见,65例(占90.3%).72例患者均有心瓣膜受累(占100%),其中二尖瓣受累67例(占93%),主动脉瓣受累27例(占37.5%).二尖瓣受累超声表现为二尖瓣增厚,瓣口狭窄及瓣口返流,各瓣膜口返流以二尖瓣口返流最多见,61例(占93%).部分患者出现左心功能降低及合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治疗后UCG复查,绝大部分病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受累形态改变恢复正常,返流征像消失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UCG诊断房室大小的敏感性优于ECG,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心瓣膜受累特征是二尖瓣轻度狭窄并瓣口返流,UCG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具有指导治疗及对治疗后追踪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