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多发伤急诊科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131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31例患者中转科71例、直接送手术室6例、在急诊科继续留观8例、死亡46例(其中院前死亡12例、来院时处于濒死状态19例,在我科抢救无效死亡15例)。结论急诊科应采取正确的救治模式,做出快速,有效的急诊救治,对提高多发伤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与急救。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急救经过。结果35例安全送入手术室或ICU,2例急诊抢救无效死亡,4例手术中或术后很快死亡,6例因后期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抢救时间为28~123(49.0±6.4) min。总病死率为32.4%(12/37),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1.9%( 34/37)。结论掌握老年严重多发伤的特点,迅速、准确、全面评估伤情,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突出时间观念,制定严格的抢救程序和方法,是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科建立的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措施。方法从早期急救措施,中期急救措施,后期急救措施的综合实施,急诊科建立了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措施。结果救治严重多发伤82例。其中43例在急诊科开展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死亡7例,39例在急救中心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病房,死亡7例。结论在急诊科建立一套对严重多发伤完善的能指导工作的救治措施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9,(3):406-409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999应急创伤体系进行干预后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确定救治方案期间,对照组选择创伤救治原则完成;观察组应用院内999应急救治原则完成。结果在现场救治至转送入院时间、院前救治时间以及院内救治时间方面,观察组分别为(24. 39±4. 23) min、(30. 39±9. 72) min和(81. 66±21. 83)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12. 310 6,3. 189 5,2. 242 7,P <0. 05);对照组致残率、成功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20. 00%、70. 67%和9. 33%,观察组分别为6. 67%、92. 00%和1. 33%,观察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 769 2,4. 753 5,P <0. 05),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 241 2,P <0. 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 67%,明显高于对照组(82. 67%),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 344 5,P <0. 05)。结论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院内999应急创伤救治原则可以缩短患者现场救治至转送入院时间、院前救治时间以及院内救治时间,降低治疗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提高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及院内转运对策,提高多发伤急救水平及抢救成功牢。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02~2009年救治的123例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方法及院内转运对策。结果经过综合救治,抢救成功104例(84.6%),死亡19例(15.4%),其中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2例,需急诊住院手术治疗9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7例。结论刨伤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为患者开辟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尽量减少危重患者搬运,强调遵循一定的检查程序(以“CRASH2PLAN”为指导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漏诊,对严重多发伤积极进行抗休克及I期手术治疗,同时采取改良的院内运送策略,以降低转运途中病死率,可显著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救治新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比较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新模式(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救治710例(A组)和采用传统模式(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模式)救治299例(B组)严重多发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病例的急诊手术前时间、漏诊、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漏诊、并发症、急诊手术、急诊手术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是41例(5.77%)、149例(20.99%)、581例(81.83%)、(67±32)min、(31±18)d和29例(9.70%)、92例(30.77%)、267例(89.30%)、(128±65)min、(42±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2003-2004年和2005-2006年救治病例的病死率、致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B组.结论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有效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水平,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救治严重多发伤1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痊愈60例,转诊上级医院30例,死亡28例,伤残10例,住院治疗83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15例,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感染性休克2例.结论 严重多发伤早期及时诊断,早期合理治疗,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教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并探究高效急救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入实施急诊抢救的23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记录并汇总所有患者急诊抢救具体情况,根据患者急诊抢救相关资料分析多发伤患者急诊危险因素,且以此为依据探究高效的急救措施.结果:多发伤患者不同性别、致伤原因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以上患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存在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高患者其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在急诊过程中可见其年龄、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ISS评分等因素都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医护人员还需以此为参考依据深入探究降低多发伤病死率的有效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65-1666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救治,试验组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及预后。结果试验组的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率和植物生存/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救治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救治效果,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现代工业、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及现代交通业的不协调,导致多发性创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现在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急救中心及急诊科条件简陋,医务人员没有经过创伤急救训练,很难对多发伤进行正确的判定并作出相应处理。现就多发伤的诊治中的几个问题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救治方法,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3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治愈115例;死亡7例,主要死亡原因:3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脑疝,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死于 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情严重复杂,常为多脏器损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尽早、快速正确实施救治处理,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度胸外伤病人康复效果的的影响。方法:将83例老年重度胸外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治疗1周和2周的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康复时间等。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老年重度胸外伤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牙外伤的临床特点,为牙外伤的防护和应急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牙外伤急诊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0∶1。外伤时间春季较少,冬季较多;周末较平时增加。外伤牙受伤牙位左右基本对称,上中切牙最易受累。各类型牙外伤中,冠折为最多见。大部分患者在牙外伤后24h内到急诊就诊。结论应针对牙外伤的发病原因、地点、人群、好发季节、好发牙位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牙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在胸腹部闭合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5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FAST检查,以明确有无胸腹腔、心包游离积液及有无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并与常规彩超检查、CT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AST用时(2.85±1.15) min,常规彩超检查用时(15.48±5.17) 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5).85例患者中FAST阳性10例,5例提示腹腔中等量或大量游离积液,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证实均为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破裂伴腹腔积血;2例提示肾破裂伴肾周血肿,经全腹CT检查证实;2例提示胸腔游离积气、积液,经胸部CT检查或胸腔闭式引流术证实;l例提示心包积血,经心包穿刺证实.常规彩超检查阳性1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T筛查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敏感度为10/12,特异度为100.0%(73/73),准确度为97.6%(83/85).结论 FAST对胸腹腔、心包游离积液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检查用时短,环境要求低,无需移动创伤患者,且可与液体复苏等急救措施同步进行.对于大批量创伤患者及严重多发伤患者,FAST能够快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胸腹部闭合性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术后并发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实施手术治疗的257例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术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探讨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57例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术后并发应激障碍64例,发生率为24.9%。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性别(OR=2.646)、受伤时恐惧情绪(OR=2.675)、ISS评分(OR=0.818)、性格(OR=1.536)、严重创伤既往史(OR=2.535)、SSRS评分(OR=0.616)、CD-RISC评分(OR=0.696)、VAS评分(OR=4.549)、HAD评分(OR=1.579)为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术后并发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受伤时有恐惧情绪、内向性格、有严重创伤既往史、ISS评分>35分、SSRS评分≤32分、CD-RISC评分≤45分、VAS评分>5分、HAD评分>12分的患者,需辅以心理支持、家庭-社会支持及认知行为干预等相关干预,以减少术后应激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急救中心一体化救治的意义及重要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48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6例,植物生存状态7例,重残17例,轻残26例,痊愈72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往往伤情严重,变化快。此类患者必须由急救中心医师组织实施救治,边抢救边诊断。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及时纠正休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手术时机的选择,尤其是行多发伤一期手术,脏器功能的监测和保护,注意营养支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而且急诊ICU在多发伤救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内重要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损伤控制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e)、Pubmed(截止至2013年1月)及其参考文献,语种为中文。筛选所有损伤控制应用急诊外科多发伤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ROT),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治疗的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检索时限定研究对象为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应用损伤控制治疗急诊外科多发伤的RCT文献38篇,筛选出采用ISS评分并行临床疗效判定的6篇文献(损伤控制治疗组为226例,对照组为239例),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损伤控制治疗急诊外科多发伤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目前数据库的临床资料显示,应用损伤控制治疗急诊外科严重多发伤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211例,其中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传统模式救治102例患者(A组)、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开展急诊一体化救治109例患者(B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A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24.7±6.2)分,死亡14例,病死率13.7%,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8±0.2)、(2.3±0.3)h.B组ISS为(26.6±7.4)分,死亡6例,病死率5.5%,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1±0.1)、(1.5±0.2)h.两组病死率、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123例患者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87例。治愈100例,占81.3%,好转13例,占10.6%,死亡10例,占8.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多变,救助困难。积极抢救和精心合理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救治和监护重症胸部创伤患者的具体方法。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60例,给与急诊手术救治方法,给患者解除呼吸道阻塞,维持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使用机械呼气,进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开胸手术等治疗。对合并伤展开积极处理,为患者充分止痛,开通患者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并展开严密观察期病情变化的监护措施。结果采用急诊手术救治方法并对其展开了严密观察期病情变化的监护措施下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治愈55例,治愈率为91.7%,死亡5例,死亡率为8.3%,但其治疗表现也有一定积极意义。结论重症胸部创伤患者通常易伴随创伤性休克,急诊手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有效抢救,但时间短,对于术前准备的充分和抢救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要求很高,需要医生既有较强的鉴别诊断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术,高度的责任心,护士护理过程的严谨负责,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手术时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就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挽救一次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