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资本是1990年代以后形成的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范式,但是从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上看,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斯·韦伯关于宗教社会经济功能的分析。社会资本理论兴起后,这方面的研究以弗朗西斯·福山关于信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为代表。虽然到目前为止社会资本理论也受到许多批评,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是社会资本理论已经成为分析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渊源·理论·局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广利  桂勇 《河北学刊》2003,23(3):17-22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它产生于社会网络研究基础之上 ,逐渐发展成为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它的产生 ,为研究经济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大大拓展了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但是 ,它在概念的界定、测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制约了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本文主要对社会资本的理论渊源、概念界定、基本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理论的局限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使人们对社会资本理论有一个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 ,促进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局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前,社会资本理论已成为诸多学科重要的分析框架.从思想来源、概念界定、性质与特征三个方面来看,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存在着局限性对社会资本承载主体的论述不明确;对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没有予以充分关注;对社会资本的有关特性的说明尚值得商榷,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乡村社会资本生态:动态发展中的共存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转型"带来了"转型乡村社会"的情态。在此催酶诱化之下,乡村社会资本也就由"单质同一性"转向了"异质多元性"局面:既有传统社会资本,也有现代社会资本,更有处在亦新亦旧、新旧杂陈"中间状态"的社会资本。它们共同汇聚于乡村基层,使得社会资本生态呈现出"多元一体"关系中的动态发展。乡村社会资本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表明,两者并非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同时也昭示出乡村社会应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进行"建设性的建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狭窄选择。这就要求人们在对乡村问题(包括社会资本)考量时需要打破既成的"发展主义的思维范式"和"二元论"的思维取向,真正在破除"非此即彼"模式中去蠡测"转型乡村社会"的实在,惟有如此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结合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展现出来并阐释清楚。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理论史与主要论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岿 《学术探索》2007,94(3):49-57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解释框架,可以分为社会学、经济学社会资本理论和政治学社会资本理论两大派别,这两大派别在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上存在较大区别。社会资本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关于规范、道德和团体对于个人行为影响的经典论述。目前,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涉及社会资本概念、属性、作用、测量及创造等。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梳理,对于推进社会资本理论与中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一个理论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社会资本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的重要起点。它把价值判断和文化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 ,不仅对社会行动者的行动动因解释更加全面深入 ,而且对于描述和分析宏观层次上的集体行为和长期选择也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时还把微观层次的个人选择与宏观层次的集体和社会选择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分析范式。本文具体阐述了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逻辑、理论的界定以及社会资本、有效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7.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运用以社群协商为预设的寓公共选择于新制度主义中的研究方法,找到了社会资本这个切入点,找到了社群这个载体,从而在私有化与利维坦之间开辟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第三条道路,形成了自主组织治理理论.这个理论以制度分析为框架,以社会资本为支撑,但也因未厘清社会资本的类型及其作用而限制了其理论的适用性,不过瑕不掩瑜.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积极创造条件来运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资本"在学界频繁出现,这是一个研究误区,它不仅缺少对社会资本理论边界的认知,也忽略了社会资本适用条件与中国社会的差异性。社会资本理论的适用条件包括"共同体的回归"、契约精神与效率观念、公共理性、"人本精神"和"法人行动者"。我们应当在社会资本理论史的梳理过程中,确定社会资本理论的边界及其与中国社会环境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理论与公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湘莲 《学术界》2007,(3):87-91
社会资本不仅是公民社会的基础,也是一切政治共同体的基础。公民社会与公民信任成为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这也使得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有了广泛的结合。公民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资本,而且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运作。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以及信任和宽容精神,既是当代公民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在构建现代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发展公民社会,落实公民权利,培养公民意识,对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社会资本理论是非正式制度的延伸,该理论拓展了转型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思路;经济转型需要发挥社会资本的功能,构造政府、市场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经济治理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转型国家应当培育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宜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动力机制运行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不足,政府的工作存在比较大的改进空间,法律法规的规范力处在较低层次上,社会成员的认知程度和文化需求的现实满足程度还偏低。实现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必须把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政治动力、文化动力等充分激活,让创造社会价值和财富的源泉充分进发。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文献与进一步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社会资本日益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重要概念和分析逻辑起点 ,国内经济学界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刚刚开始。本文试图对关于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作系统的评论 ,并以此为基础 ,就其中涉及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语境因素的特点看,语境有稳态语境和动态语境的不同。动态语境和稳态语境是由语境因素的可变性和稳定性决定的。稳态语境和动态语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稳态语境可以通过动态语境得到展示;动态语境可以在稳态语境中得到聚焦。  相似文献   

14.
社会历史空间是不同于自然空间的客观存在,它应该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社会历史空间具有客观性、现实性、相对性和渐进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空间,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实践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战略和策略的基本依据。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是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理论发展的瓶颈:定义及测量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拓展了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作为一种新理论,社会资本的含义、测量与比较、特征等问题尚未厘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这些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或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能够调动和利用的嵌入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各种社会资源。对社会资本的测量可采用比较法,动用社会资本时所节省的成本就是社会资本的数值。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特性、不可转让性及可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资本看作一种类似于道德的经济资源,是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其公共物品化特征可使其产生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效益。我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应适时借鉴社会资本理论关于创建社会资本的观点,促进我国公民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文化全球化语境激发的民族文化身份焦虑和重塑民族辉煌的渴望,致使明清与近代历史题材小说大量涌现,有效地孕育和拓宽了当下历史叙事的思想文化内涵尤其是文化冲突的新内涵。但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在文化认同、批判、整合诸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事实表明,历史小说作家只有具备开放的文化视角和健康的民族文化心态,其明清鼎革和近代转型的历史书写才能获取富有现代性的崭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语境下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岚峰 《兰州学刊》2005,1(6):174-176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社会体制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但同时现代的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这种局面不仅制约了经济体制的完善,也导致了文化意识、社会关系网络层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出现,加剧了人们的困惑与迷茫.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摆脱新困境,学界引入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概念.我们从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概念入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分析二者在中国语境下的独特内涵和相互关系,旨在为现代化建设中所遭遇的问题提供可能的分析路径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情感治理不只是社会治理的一种维度,更是社会治理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的结合。从情感治理的视角考察新中国7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基层社会的治理实践中,情感治理并不只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治理维度,而是有着由来已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独特的实践内容。中国特色情感治理与中国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与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国家治理进程相互交织,与社会管制、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三阶段演进同步发展,从对情感进行管控,走向依情感的治理,最后回归治理的情感需求本身。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传统的情感治理表现出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受众、评价与效果等诸多困境,社会工作因其可以提供更加个体化、精细化和多样化的专业服务,全方位满足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愿望过程中的情感需求,进而适应情感治理现代化转向,最终实现现代情感治理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果。这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实践发展找到新的功能与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