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地面系统标准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刘祎  杨光  王登海  林玉和  薛岗 《天然气工业》2007,27(12):124-125
苏里格气田集输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根据井站的功能和流程,设计一套通用的、标准的、经济适用的建造和运行指导性文件,坚持集气站设计的“五统一”(即统一集气站的平面布局、统一工艺流程、统一设备选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单体安装尺寸),实现集气站功能统一、操作统一。未来的苏里格气田将有上万口井、上百座集气站,每年建集气站20座以上。依据标准化设计可以提前对站场的材料、设备进行规模化采购,达到缩短建造工期、提高建设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路在脚下     
<正>没有那么简单,总有新的挑战横亘在长庆人面前。2001年,长庆油田开始对苏里格气田进行试采,看到的情景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压力下降快、关井复压后,恢复能力低。第二年秋天,新组建的采气三厂迅速建成了苏里格气田1号和2号集气站。2002年9月21日,两座集气站投产时,正是农历中秋节,苏里格气田第一批生产井也开始生产。当天,采气工打开了苏6井的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单井采气管网串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光  刘祎  王登海  郑欣  刘银春 《天然气工业》2007,27(12):128-129
苏里格气田未来将有上万口井、上百座集气站。单座集气站最终管辖井数量50口以上,采用单井直接进站的常规集气方式,进站管线的数量多、距离长,无法满足大规模、低成本开发苏里格气田的要求。为此,针对该气田自身特点,采用井间串接放射状采气管网,采气干管上开口少,串接过程全在井场完成,接入新井不会影响采气干管正常运行,适应苏里格气田滚动开发的需要,并且增加了集气站管辖井数量,降低了管网投资,减少了管沟密集开挖对苏里格气田脆弱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自大规模开发以来,后期地面建设和生产管理工作量依然很大,同时,气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征地、建设进度、生产成本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给气田经济、高效、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为此,数字一体化集成装置在苏里格气田建设及生产中得到逐步推广应用。文章通过介绍苏54区块集气站一体化集成装置特点及应用情况,详细阐述其在苏54-1站、苏54-2站运行效果评价。实际生产运行情况证明,一体化集成装置对实现集气站数字化远程操作、减少员工工作量、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压集气站电控一体化装置由稳压电源单元、供配电单元、自控单元、UPS单元及通信单元组成。此装置为集气站提供连续、稳定、不间断的电源,同时通过自控单元对站内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利用专用通信信道将所有生产数据上传至上位管理系统,在上位管理系统实现对该集气站的远程监控。根据装置内部各单元的操作方式,结合空间布局设计了三种布置方案。经方案对比,最终采用第三种环形布局设计方案。高压集气站电控一体化集成装置已在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的3座标准化集气站内建成并投运,真正实现了站场数字化无人值守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2013年天然气产量突破200×108 m3,达到200.6×108 m3,天然气日产量保持6 800×104m3上线运行,相当于建成一个1 660×104 t的千万吨级大油田。面对"三低"气藏的世界级开发难题,苏里格气田依靠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破解开发难题,提升开发效益,探索形成"六统一、三共享、一集中"管理模式和"四化"建设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通过推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苏里格气田实现了6个天然气处理厂、13个作业区、130座集气站全部数字化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长庆气田建设面临的有效建设时间短、投资控制难度大、管理区域广等问题,研发了天然气集气一体化集成装置。研发中对苏里格气田数字化集气站的流程和运行管理进行分析,将数字化集气站的工艺区域的功能进行组合优化,研制新的三通阀及压力容器,并将各类管件、工艺设备、压力容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电气设备等集成组合成橇。装置主要功能为气液分离、流程切换、闪蒸、自动排液、计量、清管、自用气供给,适用于中低压、非酸性集气站场,能够代替气田常规非增压集气站。应用后集气站施工周期缩短12d以上,征地面积较数字化集气站减少35%以上,实现了无人值守减少了生产定员,单座集气站可降低工程投资1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气田西区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气藏,随着气田的持续开发,集气站建站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工艺流程复杂、维护内容繁杂等问题突出,为适应气田低成本、高质量发展要求,新型的集气站一体化集成装置应运而生。针对苏里格气田西区集输特点,结合苏47-3集气站改扩建工艺要求,详细介绍了一体化集成装置的使用功能及特点,通过苏47-3集气站现场运行情况,评价工艺流程的优化及应用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下步运行建议。现场生产运行证明,一体化集成装置满足生产需要,适应气田滚动开发、高质量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南区已建的集气站布置分散,各集气站分离产生的采出水需要在处理厂集中处理,合格后回注地层。综合考虑集气站分布位置及采出水量等因素,采用管道输送+罐车拉运相结合等方式,在苏里格气田南区形成较为完备的采出水转运及处理系统。介绍了该区域采出水运输方式、主要设备选型及管材选用的原则,并结合对外输过程中采出水泄漏造成的风险性分析,提出对外输事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与苏里格气田的集输工艺对比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王红霞  陶永  杨艳  王遇冬  许茜  张璞 《天然气工业》2009,29(11):104-108
我国煤层气蕴藏量丰富,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是我国煤层气田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目前地面集输工程一期已基本建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盆地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特点,通过与已取得成功经验的苏里格气田天然气集输工程的对比,分析了该盆地煤层气田开发方案所提供的气井基本参数、地面建设采用的井场、采集系统、集气站场及处理厂工艺。进而提出了如下建议:我国煤层气田开发建设还应加强集输工艺、气田动力供应方式、采出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工作,合理选择采集气管线材质,加快煤层气田开发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