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15届国际勘查地球学会以于1991年4月27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雷诺(Reno)召开。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会议共分八个专题进行了连续三天的报告。这8个专题依次为:1.分析技术和方法的改进;2.内华达州西部和加州东部之间的三叠—休罗纪的岩浆弧带;3.Au,Pt矿床的地球化学;4.隐蔽矿床的历史状况和勘查方法;5.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区域制图;6.勘查工作中的遥感和生物地球化学;7.Au的搬运、沉淀和元素的原生分散;8.综合技术类。我国有南京大学、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和台湾大学受到该次会议的邀请。南京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国际冻土会议于1983年7月18日至22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城阿拉斯加大学举行。会议由阿拉斯加州及美国科学院组织,T.L.佩韦任组织委员会主席,W.D.哈里松任计划委员会主席,R.D.米勒任论文审查委员会主席,O.J.费里昂斯任野外旅行委员会主席,W.M.萨克肯格任地方筹备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国内外施工技术的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第四届中国国际岩土钻凿工程会议于1997年9月8日~9月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涉及岩土钻凿工程的一些主要工艺领域,包括:桩基、连续墙、锚固、土钉、高压注浆以及超前支护  相似文献   

4.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于1982年9月19日至25日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矿物会议。我国作为成员国,由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组成代表小组,参加了本届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0多个国家,共400余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于2008年10月10~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发起和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6.
1989年9月12日至16日在高原古城西宁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这届全国矿床会议是在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下,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及青海省、甘肃省地质学会、冶金地质学会联合筹办的。出席这届会议的代表共305人,其中既有老一辈地质科学工作者,也有中年科技骨干和崭露头角、年青有为的青年地质工作者。青海省宋瑞祥省长、吴承志副省长、地质矿产部夏国治副部长以及省政府有关领导光临会议。夏国治副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18日~21日,第八届国际矿床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孟宪来,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国际矿床地质学会主席戴维·里奇,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吴淦国等出席大会并致辞。各国专家在4天的会期中,就14个分会议题和6个专题讨论展开学术交流。会前于8月12日~16日和会后8月22日~31日对部分重要矿床类型作了野外考察。这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是中国矿床研究史上的第一次,开创了全球该领域内最高学术会议在欧洲以外国家召开的先例。…  相似文献   

8.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  相似文献   

9.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于1982年9月19日至25日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矿物会议。我国作为成员国,由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组成代表小组,参加了本届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0多个国家,共400余人。我国郭宗山、张培善、谢先德、秦淑英四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1985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城召开了国际第8届粘土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7个国家共469名,我国被邀请参加会议的有地矿部、科学院及冶金部系统的5名代表.这是我国第二次参加国际粘土学术会议.上届是1981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本届会议的筹备委员会由美国粘土协会等单位的11人组成,J·B·Hayes博士任主席.会议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收到的论文并经挑选编入《国际第8届粘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的共273篇.这些论文在会议期间有的进行了大会宣讲,有的在小组会上宣读,有的在展览厅展览,有的进行了个别交换.内容涉及到粘土  相似文献   

11.
第十四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86年7月13日至18日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亚、非、欧、美、拉美及大洋洲等,约700余人。我国参加此次会议的矿物学工作者有31人,其中包括国内各有关部门及院校的代表20人、在国外进修的学者6人及台湾省的矿物学家5人。  相似文献   

12.
2007年09月10~13日,由中国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泥石流大会”在成都家园国际酒店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94名泥石流研究学者(增外代表86名)齐聚成都。大会共收到论文134篇,经国际同行评议,其中83篇论文被接受发表。分别由国际出版商Millpress公司出版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Research》杂志发表。这些论文将被ISTP或EI(SCI)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检索其内容覆盖了泥石流机理、灾害预报及防治等所有泥石流研究领域,代表了国际泥石流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水文》1993,(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学协会(ICSU)于1993年3月22~26日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召开了第四届国际水文大会。大会就水文研究和业务水文如何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需要这个问题认真展开了讨论。UNESCO和WMO每隔六年联合召开一次国际水文大会,迄今已经举行了三届。水文大会的目的是协调两个组织在水文和水资源方面的活动,以求取得最佳合作。鉴于非政府间的科技组织在各自的业务领域中开展的与水有关的活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第四届国际水文大会也邀请了国际科学协会作为发起单位。  相似文献   

14.
由日本滑坡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滑坡讨论会和野外考察(Ⅳth In 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Fieldworkshopon Land Slide)于1985年8月23日至31日在日本举行。其中,8月23日—29日进行野外考察,8月30日至31日举行讨论会。前三届讨论会和野外考察轮流在美国和日本举行。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中,一周野外考察的内容是:东京出发至新庄考察第四纪火山碎屑流堆积物中发生的滑坡;在秋田考察大型岩  相似文献   

15.
正 由日本滑坡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滑坡讨论会和野外考察(Ⅳth In 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Fieldworkshopon Land Slide)于1985年8月23日至31日在日本举行。其中,8月23日—29日进行野外考察,8月30日至31日举行讨论会。前三届讨论会和野外考察轮流在美国和日本举行。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中,一周野外考察的内容是:东京出发至新庄考察第四纪火山碎屑流堆积物中发生的滑坡;在秋田考察大型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并由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古地磁与板块构造研究室负责会务的第四届全国古地磁学会议于1989年11月2日至6日在杭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38个单位103名代表,代表中除老一辈及中年科学家外,还涌现了一批刚从国内外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科学工作者为会议增添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地层学杂志》2012,(3):578
<正>为总结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在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进一步研究和推进我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的新发展,并及时进行全国地层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经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决定于2013年上半年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主  相似文献   

18.
19.
1992年7月13~19日,第七届国际水岩反应学术会议在美国犹他州Park City举行。水岩反应又称水岩作用,它在地球表面和地壳内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这些反应所发生的原因、过程、性质及结果,不仅在石油、地热和矿床的理论研究和勘查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今天和未来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和地区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最近十多年来,由于采样手段、仪器设备、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水岩反应的研究日益扩大和深入,并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令人瞩目的成果。鉴于本领域在野外、实验室、理论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协会(IAGC)专门设立了水岩反应工作委员会,并于1974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水岩反应学术会议;此后每三年举行一次。本届会议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40个国家的417  相似文献   

20.
《岩土力学》2004,25(12):2016-2016
第四届国际坝工会议于 2004 年 10 月 18~20 日在南京古南都饭店举行。来自中国、日本、伊朗、印度、美国、瑞士、奥地利、德国、新加坡等 18 个国家的坝工方面的技术专家共 130 余位汇聚南京,共同分享世界坝工建设的新成就,研讨和交流坝工建设领域的新技术和新问题。 本次会议是 2002 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三次国际坝工会议的基础上,继续就坝工建设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如:大坝现代设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大坝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估,大坝的安全监控的理论、方法和专家系统,坝工抗震及建坝后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本次会议的论文集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