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参与健康自我管理前后认知与行为的改变,为在社区推广应用健康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社区动员招募糖尿病患者,对符合条件、自愿参与自我管理的患者以连续6周,每周1次的频率给予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高(低)血糖急症以及负面情绪处理等知识和技能指导。在参加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知识与行为的改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招募到221名糖尿病患者参加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其中214例患者全程参加了自我管理,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措施、合理膳食、推荐运动量、推荐每人每日盐与食用油摄入量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与医生沟通交流、掌握自我血糖监测与自我足部检查方法、综合性治疗、达到推荐运动量等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的能力,该干预措施应在社区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和一般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10名自愿参加项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组(n=106)和健康教育组(n=104),基线时和干预后开展问卷调查,对知信行指标得分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①10项指标中,自我管理组干预后9项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血糖异常处理自我效能、生活方式干预、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 〈0.05);健康教育组干预后5项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饮食管理、足部护理和血糖异常处理自我效能、生活方式干预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 〈0.05);②2组患者相比,自我管理组5项指标(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饮食管理、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自我效能,足部护理行为)得分的改善程度较大(P 〈0.05)。结论2种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控制都有积极的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组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部分自我效能和部分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效果优于健康教育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相关知识、信念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97名建有慢性病管理档案的社区高血压或(和)糖尿病患者,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性的健康教育和常规随访管理,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专题讲座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观察一年后两组知、信、行及血压、血糖控制率等方面变化。结果:干预组实施一年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在正常BMI值、推荐盐摄入量、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损害和糖尿病危险因素、并发症等方面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坚持控制饮食的自我效能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饮食、有效运动、自我检测血压方面的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为85.9%,血糖控制率为85.5%,均高于对照组(56.4%、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和随访干预,对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及血压、血糖控制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临床治疗联合同伴支持、移动医疗技术和舒缓音乐治疗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优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方法2014年1月,社区公共卫生医师通过电话招募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共372例患者自愿参加项目。根据入选排除标准,共剔除179例不符合标准的患者,最终入选193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干预组(96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常规治疗和大组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常规治疗和同伴小组组长组织的小组教育(第1阶段干预);研究进行到第8个月,开展第2阶段研究,根据抑郁、睡眠障碍患者入选排除标准,入选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多重干预组(22例)和常规社区组(23例),开展6个月的多重干预研究。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腰臀比、自我效能得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评分(PSQI)、患者健康问卷(PHQ-9)得分情况。 结果第1阶段干预结束后,干预组的HbA1c与基线相比,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1.17% vs.7.15%± 1.04%,t=0.148 ,P〉0.05),自我效能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85±16.40 vs.109.20±13.88,t= 0.148,P〈0.05);对照组的HbA1c,较基线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6%±1.37% vs.7.53%±1.63%,t= 2.148,P〈0.05),自我效能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36±14.34 vs.102.09±14.67,t=2.132,P〈0.05),且对照组与干预组在自我效能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9±14.67 vs.109.20±13.88,t=2.643,P〈 0.05)。第2阶段干预结束后,与第8个月相比,多重干预组的PHQ-9得分(8.09±2.45 vs.2.55±1.67,t= 2.860,P〈0.05),自我效能总得分方面(104.09±16.40 vs.110.96±13.86 ,t=2.120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重干预组PHQ-9得分(5.95±4.02 vs.2.55±1.67 ,t=2.630,P〈0.05),和自我效能得分均优于常规社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58±17.68 vs.110.96±13.86 ,t=2.962,P〈0.05)。结论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联合多重干预,如同伴支持、移动医疗技术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自我管理行为以及疾病相关伴随状态等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对228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集体教育结合个体辅导的健康教育方法,并对其接受教育前后的血糖、血脂及体质量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血糖、血脂及体质量指数较教育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收治的1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干预组每天进行20-30 min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2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83.75%)、合理用药知识(81.25%)、日常预防知识(87.50%)、临床治疗知识(78.75%)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在饮食控制(91.25%)、自我监测(88.75%)、运动锻炼(86.25%)、健康心理(85.00%)、遵医行为(87.50%)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得分及对照组干预后得分(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自我效能的改变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社区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招募自愿参与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进行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收集基本信息和自我效能得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糖尿病患者345例,完成6次小组活动的325例,应答率94.2%;干预后,症状管理及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总分较活动前分别提高(0.89±1.81)、(0.92±1.75)、(5.51±1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5、9.06、9.39,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自费方式支出医疗费用、对小组活动总体评价、内容评价非常满意均是自我效能得分增加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干预前后不同阶段自我效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4年通过社区动员、从健康档案中筛选、发送招募邀请函等多种形式招募来自全国6省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重庆市)共3 54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在干预前后及2015年终末评估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自我效能等相关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我效能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4年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活动后自我效能总分[(102.57±17.05)、(100.21±19.22)和(98.14±18.50)分]均明显高于活动前得分[(90.23±20.93)、(86.96±23.42)和(83.78±20.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2015年终末评估时,2014年参与活动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98.59±20.09)分]较干预后升高,2012—2013年参与活动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100.34±19.15)、(98.39±20.89)分]较干预后下降,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自我效能受参加活动后时间、是否合并并发症的影响(β值分别为-0.074、-0.044,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参加活动后时间长、合并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较差,应重点加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长期持续开展,有效提高其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干预效果,为开展社区糖尿病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5月选取武汉市洪山区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1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组建25个自我管理小组,每2月开展1次小组活动,干预期为1年,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糖尿病自我效能评分和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配对χ~2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饮食、运动、遵医服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以及高和低血糖处理6个维度的自我效能得分及自我效能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能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提高自我效能并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为与血压的干预效果,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接受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干预.两组均干预12个月,干预前后评估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情况、自我管理效能指标变化值.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各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服药依从性评分、体育锻炼评分、医患交流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变化值均优于对照组[(-4.43±1.53)mm Hg(1mm Hg=0.133 kPa)比(0.33±0.95) mm Hg、(-2.65±1.85)mm Hg比(-0.42±0.83)mm Hg、(1.18±0.32)分比(0.07±0.11)分、(0.51±0.12)分比(-0.05±0.07)分、(0.53±0.21)分比(-0.05±0.04)分、(2.04±0.08)分比(1.22±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生活方式和行为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善,提高高血压知识与自我管理水平,提高血压达标控制率,是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糖尿病角色缺如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对121例糖尿病角色缺如者采用集体教育结合个体辅导的教育方法,并对其受教育前、后血糖、血脂及体质指数进行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的t检验。结果教育后糖尿病角色缺如者糖尿病知识增加(79.37±12.45VS31.69±9.36,t=2.860,P〈0.05)、自我管理能力加强(9.21±2.85VS4.43±1.72,t=2.812,P〈0.05),空腹血糖(6.3±1.8VS8.1±2.1,t=2.736,P〈0.05)、餐后2h血糖(8.1±3.7vs12.8±4.1,t=3.549,P〈0.05)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6.4±2.5VS7.1±2.7,t=2.603,P〈0.05)、胆固醇(5.2±2.3VS6.3±2.4,t=2.036,P〈0.05)、三酰甘油(1.7±0.7 VS 2.4±0.8,t=2.368,P〈0.05)及体质指数(25.6±6.2 vs 27.3±6.5,t=2.546,P〈0.05)较教育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角色缺如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干预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的作用。方法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并在干预前后对12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糖尿病的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的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知识和治疗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至96.67%、89.17%和80.00%,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提高(P〈0.05);合理控制饮食和坚持每天运动的比例分别为87.50%和80.83%,较健康教育前显著提高(P〈0.01);心理维度、满意维度及DMQLS总分的得分分别为37.46、35.77和210.87,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将1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58.2±18.1)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限制行为(20.6±3.2)等自我管理行为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68.9±16.9)、生理职能(37.3±15.2)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限制行为(23.7±3.3)、管理行为(11.1±2.7)等自我管理行为各因子评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评分及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定时复诊、自我监测、饮食控制、合理用药、运动治疗等遵医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8.6%、81.4%、82.9%、94.3%和68.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福州市鼓山镇城乡结合部开展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俱乐部的实施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10月在福州市鼓山镇开展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俱乐部的健康教育项目,研究对象为社区高血压患者33例。在俱乐部设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自我健康管理干预前后,分别评定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高血压意识情况,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且舒张压〈90mmHg的学员16例(16/33),干预后19例(19/31),高血压控制率提高,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8,P〉0.05)。干预前后学员对“正常血压值”和“应按医嘱服药控制高血压”的正答率较高,分别为(27/33)例和(26/31)例,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7、1.242,P〉0.05)。其余“35岁以后每年应测1次血压”等各项的正答率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10、4.280、4.039、14.249、10.573、14.539,P〈0.05)。干预后所有学员至少每月测量1次血压,其中至少每周测量1次的学员为28例(28/31),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32,P〈0.05)。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干预后学员整体健康状况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4,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提高患者高血压意识、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俱乐部具有可行性,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公务员人群综合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公务员人群健康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选取4家行政机关开展为期2年的健康干预,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研究公务员人群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4家干预单位均按照干预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干预活动.干预前共调查公务员588人,干预后共调查公务员568人.干预人群对于吸烟的危害(68.20% vs 87.15%)、二手烟的危害(10.03% vs 30.46%)、盐摄入量(41.50% vs 50.88%)、油摄入量(23.13% vs 39.26%)、锻炼强度(64.12% vs 73.06%)等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有了显著提升(P<0.05);干预人群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吸烟率、吸二手烟率由干预前的49.32%、30.78%和39.39%降低为干预后39.43%、24.47%和25.88%,吸烟和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显著(P<0.05).在饮食方面,干预人群不按时吃饭(6.80% vs 2.82%)和从不/偶尔饮用乳制品(48.13% vs 38.03%)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在运动方面,干预人群的锻炼频次、参加工间操的频率以及每使用电脑1h休息一次的比例均明显上升(P<0.05).在睡眠方面,调查对象睡眠时间超过7h的比例显著上升(64.79% vs75.88%) (P<0.05),睡眠质量显著改善(P<0.05).在预防保健方面,调查对象主动参加体检(78.74% vs 84.15%)、测血压和测血脂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 干预后公务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上升、吸烟和超重肥胖率显著下降,表明北京市公务员人群健康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职业人群健康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开展职业人群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市选取6家单位3类职业人群开展为期2年的健康干预,采用《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自评量表》,研究职业人群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共调查944人,干预后共调查916人。与干预前比,干预后3个分量表的自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生理健康分量表中,疲劳感(19.7%VS10.5%)、疲劳缓解(59.6%vs62.9%)、腰背痛(20.6%VS16.2%)、心慌气短(13.3%V89.4%)、脱发(22.1%vs16.9%)、胃肠不适(17.4%VS13.8%)、咽部不适(19.3%VS14.6%)、眼睛不适(24.7%VS15.7%)、性兴趣降低(13.8%VS9.5%)、抵抗力下降(7.0%VS4.8%)、嗅觉下降(7.3%vs5.6%)和皮肤黯淡(17.0%vs10.6%)等12项条目的自评症状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在心理健康分量表中,记忆力减退(21.0%VS12.3%)、感觉反应迟钝(11.0%VS7.7%)、做事犹豫不决(11.8%VS7.5%)、做事力不从心(8.7%V85.3%)等4项条目的自评症状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在社会适应分量表中,只有工作效率下降(8.4%V84.5%)1项条目的自评症状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干预后生理健康状况明显提升,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社会适应状况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运用自我管理模式。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有所降低(t分别为-5.03、-5.15、-8.48,均P〈0.05);遵医行为等相关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X^2=3.92~19.78,均P〈0.05);不良事倬发生率有所降低(,分别为19.21、22.22,均P〈0.01);生活质量显著改善(X^2=1.62~43.74,均P〈0.05)。结论自我管理可显著改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减少低血糖、酮症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一年以上的3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社区干预一年,于干预前后记录血压,并在给予统一指导语的前提下,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数值继续下降,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40.1%上升到67.7%(X^2=57.59,P〈0.05)。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均好于干预前(P〈0.05)。而物质生活维度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3,P〉0.05)。以41分为SDS粗分分界线判断抑郁发生率,干预前22.7%,干预后12.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65,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社区干预是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严杰 《中国健康教育》2014,(11):998-1000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及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干预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在入院时和3个月时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MBI评分(33.59±5.82)、Fugl-Meyer评分(28.31±10.32)、ESS评分(46.21±12.18)和MMSE评分(15.17±7.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MBI评分(66.26±7.57),Fugl-Meyer评分(52.89±9.75),ESS评分(62.27±11.36),MMSE评分(21.92±8.35)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评分(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抑郁(35.56%)、轻度抑郁(4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无焦虑(42.22%)、轻度焦虑(42.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长期规范化教育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充市中心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104例,对照组102例。治疗组采用普通内科治疗联合长期规范化化教育,而对照组仅使用普通内科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年收集相关资料,评价代谢变化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教育治疗2年后,治疗组代谢指标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脑梗死、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足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8%,8.7%,8.7%,1.9%,1.9%,1.0%;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7%,22.5%,28.4%,8.8%,8.8%,8.8%;治疗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范化化全方位教育能全面持久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