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宏亮 《金陵瞭望》2011,(27):108-108
每一个地区.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文化特色的标志性美食.在外地人看来.宛如一张精美的名片.一目了然.同时又被深深地吸引。这种标志性的美食.必定是当地非常大众化的食品.广泛深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相关产业链.凸现着这个城市的地域性格和文化品位。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西安的羊肉泡馍等等。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从媒介研究的视角,提出实践成都"美食之都"国际传播多模态媒介策略,相对于传统单一模态媒介,多模态传播媒介能更好满足"美食之都"文化品牌多模态国际传播媒介需求,最大限度地展示"美食之都"之"美"的本体特征与文化内涵,减少传播中的信息衰减,达到"美食之都"国际传播主体的预期目标,以提升成都美食文化与成都城市品牌国际传播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对于忙碌的现代女性来说,亲情与友情都必不可少,往往美食与所爱同在。有时工作不顺心,被同事明里暗里挤对了,或者别人的失误却被老板不分青红皂白痛批……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心情也难免郁闷。这样的时刻,对我来说,只有美食才能扫清一切不快。两个字:吃去!约上要好的同事或朋友,也许是穿过大半个城市的某家川莱馆,也许是两条街外的咖啡西餐厅,川菜麻辣鲜香的酣畅可以带走所有的负面情绪,而西餐厅若有若无的音乐、好友同仇敌忾的声讨或对我小题大做的调侃,也有同样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慢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以减速慢行、简约低碳、自然求新、享受生活为特点,通过舒缓、细致的旅行,融入本土的 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成都被誉为休闲、美食之都,是一座非常适合发展慢旅游的城市,通过与友好城市法国蒙彼利 埃2座城市之间的城市文化底蕴、区位、旅游资源、饮食、娱乐、旅游交通等慢旅游要素的对比,分析成都在发展慢旅游过程中 的优势、劣势,借鉴蒙彼利埃在旅游开发、城市建设、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经验,更加深入地开发成都休闲慢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潘钦楠 《北京纪事》2016,(10):68-70
了解一座城市不能不提到吃, 那是一种"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息和味道.作为一个吃货,不论在哪里,都要把自己的胃照顾好.更何况在大悉尼,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源源不断的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让这里成为一个多元丰富的美食天堂.悉尼是海滨城市,最不能错过的美食自然是海鲜了,这里能品尝到帝皇蟹、鲈鱼、鲔鱼、牡蛎、龙虾等极天然的东西,也可以吃袋鼠、鳄鱼、泥蟹等其他国家很少见的食物.此外,悉尼当地的红白葡萄酒、水果、牛肉及奶制品也都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6.
从提升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满社会的角度,研究淮扬美食文化的对外宣传问题。从10届淮扬美食节入手,以美食及生态文化两大主题为切入点,探讨淮扬美食外宣和城市生态文化的关联性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涂端玉 《社区》2009,(30):39-40
28元/位、68元/位、358元/位……各种价位的自助餐遍布各城市,从五星级酒店到街头小饭店,尽管高低档次不一,但无一例外都是凭借琳琅满目的各式美食吸引顾客。如今,自助餐已经成为都市人一种时尚的饮食方式。  相似文献   

8.
佳佳 《今日南国》2008,(15):52-53
“过早”,地地道道的武汉话,您能猜出是什么意思吗?它是武汉人吃早餐的俗称。武汉的美食有很多,既有上得了正席的武昌鱼,也有沿街叫卖的鸭脖子,但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武汉的“过早”。被很多都市轻描淡写的早点,在这个城市却被演绎得异彩纷呈,各式各样的平民美味算不上精致但却足够丰盛。清晨的袅袅炊烟眷裹着丝丝香味。拉开了武汉一天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祖籍天津的素昆于1981年出生在香港,那时老爸在香港九龙旺角一家五星级酒店做厨师,所以素昆不但从小遍尝天下美食,而且耳濡目染,对于各种菜系以及甜点、葡萄酒等都有了一个十分系统的慨念。而升入香港城市大学后,她就读的也是有关食品方面的专业,因此更是“侯门一入深似海”,坠入美食的殿堂不能自拔了。  相似文献   

10.
王志琴 《新天地》2017,(8):36-37
美食有很多种,比如直接来点龙肝凤髓之类寻常人根本吃不到的,冲着这份稀奇,就是美食;传说中给食欲不振的帝王开胃,饿上三天,什么食欲都来了,这时候能饱肚的都是美食;又比如思乡的人,一口家乡菜,百种思乡情,这也是美食.  相似文献   

11.
专注,只为成为专家 曾经看过一个米其林主办的美食节目,相当于世界版的”舌尖上的中国”高标准.严要求的甄选世界美食介绍给全球食客。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老外.连个餐饮节目都能做到高度的互动.在米其林厨师选择菜品之前,节目组在网上,广泛征求网友的意见.并在FACEBOOK上建立了饕餮群,由专人打理,选择最有人气的美食种类.再进入深度的节目制作——日本的寿司和韩国的泡菜都成就了八点档的黄金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美食"作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旅游文化的深化意义重大。以济南市为例,深入挖掘美食旅游和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将美食与泉水旅游密切融合,依托现有泉水旅游路线设计不同的、常态化的美食主题旅游路线,明确市场推广和开发策略,构建美食旅游的评价体系,将小众化的旅游餐饮提升为大众的特色美食主题旅游,从而丰富游客的区域游览体验,延长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形成区域特色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可可 《社区》2009,(29):39-40
提起美食、美酒、美女,就让人联想到法国。不错,它们是法国的骄傲.而且都和法国人的标志联系在一起,那法国人的标志是什么呢?告诉你,是他们的嘴!别小看了这一小块地方,法国人的文化、日常生活和习性都体现在了这张嘴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腰包渐鼓,太平路大小面包房的门槛已然被我踏平。太平路大小十余家西点面包店,摆得上台面的,无非优力美食、金凤呈祥和旺市的超大面包房。金凤呈祥以生日蛋糕为主,优力美食则主攻甜点,旺市的面包房已陷入批量生产的程式化困境,都无法将面包做得地道。美食也是艺  相似文献   

15.
[摘要]法国传统美食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美食背后体现了法国社会人文气息及其所代表的法兰西民族的生活态度,文章从组织保障、传播方式、社团组织、美食游、教育和科研部门配合、媒体宣传等方面对法国美食文化遗产传承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饮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不仅刺激了“吃货”们的味蕾,更是掀起了一波美食经济热潮。片中所介绍的美食在各购物网站热销,就连烹煮美食的餐具、烹饪图书等产品也随之走俏,更有不少旅行社适时推出了“舌尖上的旅行”等美食路线。  相似文献   

17.
伊莎 《社区》2011,(18):44-44
有人说,旅行不过是为了吃。我深表赞同。西双版纳不仅是热带植物的王国,也是美食的天堂。如果你来到了这个热情洋溢的地方,一定要尝一尝热带雨林为您送上的美食盛宴。  相似文献   

18.
钱国宏 《社区》2012,(27):43-43
初到洛阳,对千年古都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雄伟壮观的龙门石窟,历史悠久的白马寺,花香四溢的王城公园,雄踞中原的丽景门……不过,最让我好奇的是一种美食一此物名为:“洛阳不翻”。  相似文献   

19.
沈昌文 《社区》2008,(35):52-52
蔡澜先生有一文集《未能食素》,是我早年喜读的谈美食的图书之一。当年大读境外作家写的食经,油然而生的一个念头是:怎么能想办法到香港去住一阵,天天尝些美味。因为蔡澜以及其他诸贤所谈的美食,都在香港,不在什么尖沙咀金巴利道,便是湾仔的大王东街,叫我在北京哪里去找。天哪!那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念”之动,虽说已离“文革”十来年,脑子里有这种叛逆念头还是太不应该。赶紧打住!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与伴侣》2009,(1):60-61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下面介绍几种选材和制作都很方便的冬季滋补美食,祝大家享受美味的同时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