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甲基-β-环糊精对麸皮黄酮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相溶解度研究了甲基-β-环糊精与黄酮形成的包合物.相溶解度曲线表明甲基-β-环糊精与黄酮形成了1∶1包合物,包合物属于AL型,甲基-β-环糊精比β-环糊精具有更强的结合能力,其增溶作用也比环糊精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DHEA水溶性差这一缺点,利用β-环糊精(β-CD)对DHEA进行包合,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DHEA-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加热温度、加热搅拌时间及摩尔比工艺条件.通过显微镜法、薄层色谱法及红外光谱法验证DHEA-β-环糊精包合物的生成.并对DHEA形成包合物后的溶解性进行考察.通过实验得知,饱和溶液法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为50℃,加热搅拌时间为2h,DHEA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2.形成DHEA-β-环糊精包合物后能够明显提高DHEA的溶解度,是未加入β-环糊精溶液中DHEA浓度的2.01倍.  相似文献   

3.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奥硝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采用显微镜法、红外光谱法对包舍物进行了鉴定,并评价包合物溶解性与稳定性.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奥硝唑与伊环糊精可形成可溶性包合物,可提高奥硝唑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奥硝唑:β-环糊精=1:1,包合时间为3h,包合温度为60℃.包合物收率为73.10%,包合率为24.53%.  相似文献   

4.
对咯萘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其中包合工艺优选采用正交试验法.结果表明,咯萘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包合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咯萘啶分子比为5∶1,乙醇体积分数为70%,搅拌时间为1h;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咯萘啶的溶解度提高166.3倍,溶解度可达15.30%.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芒果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选.结果表明:芒果苷一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包合条件为芒果苷Y与HP-β-CD的分子比为1:0.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搅拌时间为1.5h.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芒果苷的溶解度提高约300倍,溶解度可达35.36%.  相似文献   

6.
1-MCP-α-环糊精和羧甲基β-环糊精对杨梅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1-MCP-α-环糊精包合物和羧甲基β-环糊精处理杨梅,通过对处理前后杨梅花青素、维生素C、总糖、总酸、水分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提高果实的耐藏性和品质,延长保鲜期,使营养成分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共研磨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合成β-环糊精和克百威的包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不同浓度下β-环糊精溶液对克百威溶解度的影响,绘制出相溶解曲线图以确定β-环糊精和克百威之间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包合物。利用克百威的内源荧光特性,根据包合前后以及在不同温度下荧光强度变化,结合Stern-Volmer方程,获取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和克百威之间的结合常数Kc;热动力学方法研究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根据热力学参数得出包合反应是自发熵和焓共同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ONIOM (B3LYP/6-31G*:PM3)理论方法模拟了β-环糊精包合反式白藜芦醇 (trans-Resveratrol)的过程,首先分别以β-环糊精和反式白藜芦醇为单体,然后通过穿越和旋转两个包合过程探讨了反式白藜芦醇从β-环糊精大小口径穿越的稳定程度,反式白藜芦醇和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驱动力,促进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气态环境中β-环糊精与反式白藜芦醇形成包合物的驱动过程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可以包合反式白藜芦醇且反式白藜芦醇容易从β-环糊精的小口径进入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电荷转移和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包合物的主要驱动力,氢键促进了包合物的稳定性,而且在298-15K和1atm的气态环境条件下,形成包合物的过程是焓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法制备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芦丁的水溶性,并采用紫外(UV)、红外(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该包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包合物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还原力测定和Rancimat法中都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砂岩储层酸化常规酸液体系在酸化过程中反应速度过快、有效作用距离短、易生成二次沉淀等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砂岩酸化MFC酸液体系。酸度特性、溶蚀率和配伍性等室内实验表明:该酸液体系能有效地溶蚀粘土矿物,且与粘土矿物的反应速度慢,有利于抑制二次沉淀;MFC酸液体系在与砂岩矿物反应过程中H+浓度降低缓慢,具有良好的缓速作用;与各种酸化用添加剂能良好的配伍,酸液润湿性为水湿;MFC酸液体系对砂岩储层具有好的酸化流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基于饱和溶液法用醚化β-环糊精包合防蛀剂2-(硫氰基甲基硫代)苯并噻唑(TCMTB)的工艺.当醚化β-环糊精投入量为16 g时,通过考察TCMTB的加入量、包合时间、包合温度、搅拌速度的影响,得到了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 TCMTB加入量为0.8 g、包合时间为2 h、包合温度为45 ℃、包合搅拌速度为400 r/min.此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产物,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用β-环糊精包合阿维菌素。分别用水搅拌法、超声法和研磨法制得包合物,并采用DSC验证了包合物的生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方法的包合率,对比后选择用水搅拌法包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包合条件为主客分子投料质量比10∶1.0、包合温度35℃、包合时间8h.此条件下的包合率、收率分别为43.8%和80.4%.  相似文献   

13.
氟苯尼考-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增加氟苯尼考的水溶性,将其制备成氟苯尼考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交叉正交实验对包合条件进行优选,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包合物的溶解度,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展开斑点和红外图谱对包合物进行鉴定。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包合条件: 包合时氟苯尼考与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HPCD)的投料比为 2 5∶1,氟苯尼考浓度为 4mg·ml-1,包合温度为 40℃,搅拌时间为 7h。结论: 经HPCD包合后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增加了 35 6倍(由 1 3mg·ml-1增加到 46 3mg·ml-1 ),HPCD是氟苯尼考理想的增溶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本脲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本脲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格列本脲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相溶解度图为典型的AL型,两者形成了1∶1的可溶性包结物,在25℃时包结物平衡常数(K1∶1)为303 L.mol-1。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是格列本脲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到羟丙基-β-环糊精中。包结物的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包结后格列本脲的溶解度增加了15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β-环糊精的包埋效果和保护能力,以正庚基缩水甘油醚和伊环糊精为原料,在1.5%的氢氧化钠碱性介质中反应,合成单取代烷基缩水甘油醚伊环糊精,并用FTIR、1HNMR、TGA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户环糊精和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包埋,结果表明: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埋率比肛环糊精的多1倍,保护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6.
辛夷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技术制备了辛夷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收率、含油率及油利用率作为工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辛夷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油与β-CD质量比为1:6,在60 ℃下超声包合40 min,超声功率为150 W.优选工艺的包合物收率为79.80 %,含油率为8.98 %,油利用率为58.40 %.按优选的工艺条件辛夷挥发油能够与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各项指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低水溶性大大限制了其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本文合成了一种带有氨基长链的β-环糊精衍生物四乙烯五胺-β-环糊精,并采用饱和溶液法分别制备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与它的固体包合物.利用核磁共振、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对两种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推导了其2∶1(主体∶客体)的包合模式.包合物的水溶性测试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水溶性与其本身相比分别提高了2 100和3 500倍.  相似文献   

18.
以β-环糊精(β-CD)、对甲基苯磺酰氯(p-TsCl)、叠氮化钠(NaN3)等为原料,经β-CD先磺酰化再叠氮化的反应路线合成了单-(6-叠氮基-6-去氧)-β-环糊精(6-N3-β-CD),通过熔点和红外光谱测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β-环糊精(β-CD)浓度、金属离子、脂肪醇、温度、pH、超声时间等因素对β-CD增强黄曲霉毒素B1(AFB1)荧光的影响,并根据Benesi-Hildebrand法和热力学方法分析了AFB1-β-CD包合物的包合特性.结果显示:增大β-CD浓度、添加Hg2+和异丙醇均能促进β-CD对AFB1的荧光增敏作用,且低温和酸性体系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但超声处理对包合反应无显著影响;该包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AFB1与β-CD在25℃下包合效果最好,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K=3.68×107 L/mol,ΔS=-0.11kJ/mol、ΔH=-74.03kJ/mol、ΔG=-42.38kJ/mol.  相似文献   

20.
基质酸化是砂岩油气藏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砂岩储层所含矿物成分复杂,目前所有用于砂岩基质酸化的主体酸液体系中均含有氢氟酸或其原始化合物。概述了砂岩基质酸化目前所使用的酸液体系,并分析了不同酸液体系的特性,随着对砂岩储层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对酸液体系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