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水温对文昌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林加涵  方永强 《台湾海峡》1996,15(2):170-173,T001
研究表明,不同水温对文昌鱼性腺发育分化和成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14℃对文昌鱼性腺发育没有显著的作用,20和25℃十分有利于性腺发育和成熟,经40d培养,出现一些雌、雄文昌鱼产卵和释精以及加速性腺发育。本文还讨论了水温促进性腺发育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昌鱼幼体体腔、血管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24,48h文昌鱼幼体体腔、血管的发育状况,旨在为研究文昌鱼体腔细胞、粒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Tsingtauense)24,48h幼体。1.2 方法文昌鱼幼体经2.5%戊二醛(0.1mol/L二甲砷酸钠配制,pH7.3)固定1h,1%锇酸固定1h,然后经系列酒精脱水,Epon812包埋。半薄切片(2μm)经碱性美蓝-品红染色[1],光镜观察、照相。半薄切片定位的样品经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染色,JEM-100cx电镜观察、照相。2 结果2.1 光镜观察结果青岛文昌鱼卵子在室温条件下自受精后50~60min…  相似文献   

3.
4.
群体感应是一种细菌细胞间的通讯过程, 细菌通过测量细胞外自诱导剂浓度从而感知群体细胞密度变化。群体感应使细菌能够在两种基因表达模式下转换: 在低细胞密度时有利于个体发展, 而在高细胞密度时则有利于群体发展。目前主要有7种群体感应通路, 分别以oligopeptides、AHL(Acylated Homoserine Lactones)、AI-2(Autoinducer-2)、CAI-1(Cholera Autoinducer-1)、PQS(Pseudomonas Quinolone Signal)、AI-3(Autoinducer-3)以及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作为各群体感应通路的信号分子; 其中oligopeptides存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中, 其余6种信号分子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弧菌是导致人类感染和水产品污染的主要病原菌, 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弧菌感染具有很强的选择压力, 导致越来越多耐药弧菌出现。面对愈发严峻的弧菌耐药性问题, 目前群体感应淬灭被认为是治疗弧菌感染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 因而有必要调查弧菌属细菌不同群体感应通路的分布情况, 为针对弧菌的群体感应淬灭剂研发提供重要参考信息。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发现全基因组测序的46株弧菌存在AHL、AI-2以及CAI-1这3种信号分子通路, 其中5株弧菌均含有上述3种信号分子通路, 共有30株弧菌只含有AI-2和CAI-1两种信号分子通路; 而46株弧菌都不存在PQS、AI-3以及DSF群体感应通路。此外, 弧菌群体感应通路的分布与物种进化有关, 含有同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通路的弧菌, 其亲缘关系较近, 说明该通路的基因进化自它们的共同祖先。本研究表明开发针对弧菌的群体感应淬灭剂应以AI-2和CAI-1两种信号分子介导的通路作为靶点。  相似文献   

5.
Gcm(Glial cells missing)是含Gcm-motif的转录因子。在果蝇中,Gcm决定神经元细胞与胶质细胞的分化命运;而在哺乳动物中,Gcm基因有Gcm1和Gcm2两种形式,主要表达于非神经组织,分别参与尿囊绒膜和甲状旁腺的形成。故Gcm在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中的功能是有差异的,但对其是怎样进化的并不清楚。文昌鱼是在进化中接近脊椎动物的无脊椎动物,是进化研究的良好模式生物。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文昌鱼基因组中存在Gcm2-like基因,并对其进化与表达进行了研究。Gcm2(或Gcm2-like)基因存在于从刺胞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各物种中,而Gcm1基因仅从两栖动物中才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Gcm2-like基因可能代表了脊椎动物Gcm1和Gcm2基因分化前的原始形式,且无脊椎动物的Gcm2-like基因可能与脊椎动物的Gcm2基因直系同源。另外,通过利用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文昌鱼Gcm2-like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发现:Gcm2-like基因主要在文昌鱼的鳃、肠和肝盲囊中表达,特别是在鳃中明显高表达,支持哺乳动物甲状旁腺起源于鳃的观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Gcm功能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基因组已被广泛应用于后生动物分子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的研究。文昌鱼(Amphioxus)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在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作者综合分析文昌鱼2科7个种的51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面揭示了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标准的37个基因...  相似文献   

7.
8.
文昌鱼嘌呤代谢酶基因: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嘌呤代谢是动物含氮废物排出体外的重要途径之一.嘌呤代谢终产物在不同动物各不相同.这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参与代谢1种或多种酶基因或者酶活性的丢失所致.本文从JGI网站佛罗里达文昌鱼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文昌鱼参与嘌呤代谢主要5种酶(黄嘌呤脱氢酶、尿酸酶、尿囊素酶、尿囊酸酶、尿素酶)的基因,并且将它们与其他12种具有代表性且基因组序列已知的动物包括人、小鼠、狗、鸡、爪蟾、河豚、斑马鱼、海鞘、海胆、果蝇、线虫、海葵的基因结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文昌鱼参与嘌呤代谢的酶基因有的和脊椎动物基因相似(黄嘌呤脱氢酶和尿酸酶),有的和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基因都不相似(尿囊酸酶),还有的和无脊椎动物海胆与海葵基因外显子个数与内含子相位都相似但外显子之间缺乏对应关系(尿素酶).所有这些都支持文昌鱼代表脊椎动物始祖代表类型,同时兼具特化特征的观点.尿素酶基因存在于水生无脊椎动物中,而在陆生的果蝇和线虫中均未发现尿素酶基因,因而我们推测随着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参与尿素分解的尿素酶基因可能在陆生动物中完全丢失.  相似文献   

9.
脊椎动物的起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起源于同一个原始祖先。头索动物文昌鱼和尾索动物海鞘是现存的无脊椎动物中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类群,是研究胚胎发育机制和脊索动物统进化的典型材料。长期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姊妹类群,比尾索动物海鞘更接近于脊椎动物。但最近的研究却有了相反的观点,这导致了脊索动物进化历程之争,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本文介绍这两类原索动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它们的进化地位以及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文昌鱼科(Branchiostomidae),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认为(Carrol,1988),文昌鱼是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无脊椎动物,在系统演化上,它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珍贵材料。此外,文昌鱼体内蛋白含量高达70%,并含有丰富的碘、铁和磷,脂肪含量低(Svetashev et al.,1994),在我国福建省和东南亚地区被视为美味佳肴。但是,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文昌鱼种群在世界各海区都在减少(方永强,1987;Nishikawa,1992)。为保护这一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一定经济价值的濒危动物,开展全人工养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 杜琦等(1990)以及Wu等(1994)曾先后进行过文昌鱼人工培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我们又开展了实验室培养文昌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有关天然海区文昌鱼的产卵、排精及其受精卵胚胎发育已有大量描述(Wickstead,1975;金德祥,1964),但是,实验室培养文昌鱼的产卵、排精及其受精卵早期胚胎发育观察却未见报道。通过研究发现:(1)文昌鱼只有在雌、雄同时存在时才能产卵、排精,而雌、雄分开后都不产卵排精,说明文昌鱼产卵、排精很可能受性外激素的控制;(2)实验室培养的文昌鱼受精卵能正常发育,并形成正常幼虫。  相似文献   

1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具有成像清晰、获得三维图像、进行多标记观察等优势。本文扼要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和特点,着重阐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海洋动物配子发生;受精过程中细胞内Ca~(2 )变化、肌动蛋白转移和蛋白激酶变化;胚胎和幼体发育的三维成像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LSCM在DNA含量、RNA含量等领域的定量、定性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陈楠生 《海洋与湖沼》2021,52(2):274-286
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下,全球范围内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地理位置、物种组成结构和优势度都呈动态变化.迄今,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形成与演变机制在生态、遗传和分子等层面正逐步得到解析.在生态层面,学界涌现出了物种形成中心、物种汇聚中心、物种重叠中心和物种保存中心等重要科学假说,解析了生物多样性分布格...  相似文献   

13.
鱼类生长激素的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依据1985-1995年国际有关资料对鱼类生长激素的分子生物学及其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进行综合评述。研究表明,已完成鳗鲡等9种鱼类生长激素的氨基酸组成与全序列分析及大麻哈鱼等20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有些已在工程菌或动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的调控机制与生长激素的活性部位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将外源的生长上入鱼体或将外源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受体鱼,以期促进生长,增加抗性,是生长激  相似文献   

14.
厦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厦门文昌鱼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2001年4月-2002年3月在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自然保护区进行4个季度月的文昌鱼资源调查资料,估算保护区内文昌鱼现有资源量约有27.6t,分析了影响文昌鱼生存的不利因素,并对保护区管理与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严格控制水温和盐度条件下,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野生鱼、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野生鱼、海葵双锯鱼(A.percula)选育种和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选育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所有双锯鱼几乎均稳定在一个月产卵两次,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中,不同种类双锯鱼产卵时间相差不大,产卵间隔规律性较强;但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差别,海葵双锯鱼的选育种胚胎发育时间最长,眼斑双锯鱼的选育种最短。四种双锯鱼有着相同的胚胎发育学特征和孵化期,但胚胎发育时间不同,分别为244h、240h、260h、181h;其中卵裂期到神经胚期的发育时间差小于2h,翻转期至孵化期决定了胚胎发育时间。研究发现,不同双锯鱼胚胎发育时间可能与进化距离有关,且温度、光照周期以及卵质量与形态对其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影响。本研究的海葵双锯鱼选育种为纯人工选育的后代,在整个繁育过程中与野生种都有较大的差异。人工选育眼斑双锯鱼的胚胎发育时间最短,与野生眼斑双锯鱼差异明显。通过对不同双锯鱼比较胚胎学的研究可以丰富其人工选育技术,确定双锯鱼之间以及双锯鱼与其他鱼类的亲缘关系,为观赏鱼进化学说的发展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技术路线的发展及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关于其技术路线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更新,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海洋生物应用中的进展情况对此进行了阐述。微卫星技术路线主要涉及4个方面:微卫星位点的开发、引物设计与合成、结果检测和数据分析。在这4个方面,微卫星技术正朝着结果分析更精确和自动化分析等方向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克隆获得的可口革囊星虫(Phasolosma esculenta)、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ejiangensis)、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白肛海地瓜(Acaudina leucoprocta)6种无脊椎动物的铁结合蛋白基因为基础, 通过NCBI检索下载相应的氨基酸序列, 采用SingalP程序查找信号肽, 用TMHMM程序搜寻预测跨膜区, 采用Clustal W程序多序列比对, 构建进化树。对其编码蛋白的信号肽、跨膜区以及磷酸化位点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6种动物的铁结合蛋白都没有信号肽, 也无跨膜区, 不可能是膜上的受体或定位于膜上, 均为胞外蛋白。泥蚶的ferritin有4个磷酸化位点, 仿刺参ferritin有10个, 枝吻纽虫有8个, 白肛海地瓜有9个, 可口革囊星虫和缢蛏的ferritin未搜寻到磷酸化位点。6种铁结合蛋白的疏水性有一定的差异, 最大值在1.0—1.6之间, 最小值在?3.3—?2.8之间。可口革囊星虫和仿刺参的铁结合区域特征序列完全相同, 与文昌鱼、缢蛏、泥蚶、牡蛎、盘鲍有2个氨基酸差异, 与人、小家鼠和叉尾有1个氨基酸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暴发的石莼属绿潮既包括大规模暴发的跨海域绿潮,也包括小规模暴发的局地绿潮。我国有关绿潮致灾物种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黄海绿潮浒苔,而针对局地绿潮致灾物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局地绿潮物种的鉴定和分布调查是有效预防和监测潜在大规模绿潮暴发的重要环节。本文对2020年11月初于山东烟台第一海水浴场暴发的石莼属绿潮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随机采样获得了12株藻体,根据tufA分子标记初步将其中11株鉴定为Ulvalaetevirens。本研究完成了U. laetevirens的一个代表性株系CNS00533的叶绿体基因组构建和解析。叶绿体基因组为110 889 bp,含有71个蛋白编码基因、27个tRNA基因和3个rRNA基因(rrl、rrn和rrn5)。烟台海域U.laetevirens株系叶绿体基因组基因组成和排列顺序与爱尔兰海域U.laetevirens株系MT179351完全一致,DNA序列相似性为99.8%,进一步证明CNS00533为U.laetevirens。此外,U.laetevirens的烟台株系与爱尔兰株系的叶绿体基因组也存在差异,烟台株系比爱尔兰株系多了5个I型内含子和1个II型内含子,导致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增加7kb。CNS00533与U.rigidaMT179352叶绿体基因组之间存在多个不同的长片段插入序列(763—2 346 bp), DNA序列相似性也较低(93.1%);与U. australis MT179348相比差异更大,存在一个较大(覆盖45个基因)的基因组反转事件。在基于71个蛋白编码基因的遗传进化树中, CNS00533与U. laetevirens MT179351聚类在一枝,与U. rigida MT179352遗传距离较近,与U. australis MT179348的遗传距离很远,表明U. laetevirens、U. rigida和U. australis为石莼属的3个不同物种。2020年11月烟台海域局地绿潮事件的原因种U. laetevirens在我国近海绿潮事件中首次报道,本研究对该物种的分子进化分析将有助于对我国近海绿潮监测、物种鉴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是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并已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在系统研究扬子块体构造旋回演化及沉积发育的基础上,以地质类比为手段,剖析了上、下扬子区宏观地质特征的异同,认为上、下扬子区叠合盆地演化具有"早期统一、晚期分异"的特征,主要控制因素是扬子块体与周缘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分异的界限大致是以印支运动为界。通过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上、下扬子区典型叠合盆地成藏要素存在时空关系上的可类比性,并与构造旋回具有良好的耦合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对南黄海盆地勘探的指示意义,认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是南黄海油气突破的潜力区,深层油气勘探需重点关注,以及古隆起对油气聚集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硅体形态类型,主要来自草本、阔叶和裸子植物等,植硅体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组合特征。在温暖指数和草本覆盖指数计算基础上,获得了中-晚更新世以来的3个古植被、古气候演化组合带;运用植硅体和分子化石的相关指标(C21-/C22+、C23/C30)揭示了洪积扇红土沉积时期的植被与气候信息,即间冰期气候暖湿,风化作用强,降水较多,高等草本植物繁盛;而冰期时气候干凉,风化作用弱,降水减少和地下水位降低等则有利于洪积扇体上木本类植被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