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神经后根小范围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加内收肌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珠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以下肢痉挛为主要症状的脑瘫施行SPR术及内收肌切断术。结果 通过术后2年以上随访,症状较轻的8例中,有6例能单腿站立,症状较重的10例中,有6例能在室内脱手行走。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收肌切断术加SPR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不但缩小了SPR在脊柱上的手术范围,而且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广泛查阅近期有关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文献,综述其解除痉挛的机理,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术后肌张力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SPR选择性地切断肌梭传入神经的Ⅰα纤维,阻断骨髓γ反射环路,降低肌张力,解除肌痉挛。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适应证的选择有密切关系。脊神经切除比例小于50%者效果良好。结论SPR是解除痉挛性脑瘫患儿肢体痉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1993年至1994年,对7例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高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断术,通过随访分析,本手术对痉挛性脑瘫的治疗价值。全部病例术后均可解除肌张力增高及踝阵挛、踺反射亢进。矫正足尖着地行走5例,术后可翻身运动6例,行走步态稳定1例,可扶物行走3例,可下蹲站立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至1996年3月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配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痉挛性脑瘫25例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脑瘫肌张力与临床表现分别选择不同的神经节段和切断比例(双或单侧)。本组L2~S111例(双);L3~S15例(双)、2例(单);L4~S13例(双),2例(单);L5~S12例(双)。比例为L220%、L325%、L435%、L540%、S145%,平均40%(±)。按选择神经后根平面,作椎板入路改良13例:保留L4骨桥的“有限”板切除术5例、椎板翻转回植术4例、小开窗术4例,力图保持脊柱稳定;再配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遗留固定挛缩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年,优良率达到88%。结论:改良的SPR方法可能是提高治疗痉挛性脑瘫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运动功能中、远期随访疗效。方法 收集1992年10月~2000年12月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脑瘫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最小的为3岁,最大的为22岁,平均为6.9岁。根据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手术前后的运动功能。结果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运动功能有改善。术前不能独立行走的共有37例,其中20例复诊时具有独立行走的能力。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远期可改善患者站立和行走时的交叉和尖足畸形,改善患者行走步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尤其是改善独立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腰骶部脊神经形态及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详细观测,以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的治疗既能使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快,且手术创伤小,发生并发症亦少的手术方式。方法 在手术显微下操作及解剖观测儿童标本40具,成人标本60具的腰骶部脊神经根及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已被公认为当前缓解脑性瘫痪痉挛效果最确切的手术。本文就SPR的历史、技术要点、疗效评估、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及发展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PR术对腰椎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2000年12月在本科行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结果:术前常规行腰椎X线检查,发现胸腰椎侧弯1例,L5峡部裂2例。在61例来院复诊的患者中,有10例行走时表现为明显腰前凸行走姿势,与术前相比,腰前凸角有增大。术后出现L5~Sl椎体不稳者4例,表现为Ⅰ度滑脱;腰后凸畸形1例。结论:脑瘫患者有脊柱发育异常,SPR术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和髂腰肌挛缩等因素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腰前凸角的增大及腰椎不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随机选择的20例实施SPR手术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执行预先拟订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分别在术前、术后及康复后进行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测定,观察坐、立、跪、走的姿势。结果手术后康复训练与否肌力改变差异显著(P<0.05)。手术前、手术后与康复治疗后三者之间关节活动度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资料完整的18例显示坐位、直跪、站立及行走姿势均有明显改善。结论SPR可解除痉挛、降低部分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而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改善运动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腰骶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后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意大地学者Fasano[1] 报导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以来 ,美国医学会组织有关学科专家 2 6人对SPR进行了评估(1 990年 ) ,认为SPR对解除痉挛性脑瘫 (cerebralpal sy,CP)患者肌痉挛和改善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在CP治疗与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 1 991年徐林[2 ] 报告此项工作后 ,1 0余年来已在我国得到较广泛开展 ,为上万名患者减轻或解除了痛苦 ,改善了功能。但目前国内对SPR术后疗效评估还没有固定的内容和统一的标准。我们根据 1 0…  相似文献   

11.
单开门式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单开门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方法:保留椎板棘突、椎板开槽、绞链式翻转、暴露硬膜脊神经根、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结果:临床应用16例,随访6~12个月,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可恢复椎弓后部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较好地防止腰椎肌乏力、腰椎滑脱、过伸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是治疗痉挛性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的有效方法,其选择性表现为需在麻醉状态下对相应的脊神经后根进行电刺激,根据肌肉收缩反应确定异常神经后根小束后将其切断。在此阶段,麻醉深度的控制对电刺激时的肌肉反应有重要影响,也决定了手术治疗效果。因此SPR对麻醉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高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5年11月~1997年1月,应用高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以双下肢痉挛为主的脑瘫56例,男38例,女18例,平均9.6岁(4~46岁),达3个月以上随访者36例,所有病例肌张力均较术前降低Ⅰ~Ⅲ级,9例在手术同时或Ⅱ期行传统骨科矫形手术,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介绍了手术操作要点及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强调肌力、肌张力及关节畸形情况检查的重要性,后根切断比例范围应个体化。并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半椎板显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机械灭活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减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创伤及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1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其中痉挛型7例,僵直型3例,混合性2例,痉挛程度Ashworth5级法:Ⅲ级6例,Ⅳ级5例,V级l例。单肢瘫2例.截瘫6例,四肢瘫2例,三肢瘫2例。智力情况基本正常。采用马尾圆锥区半椎板(7例)和保留椎板(5例)的小开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非切断性机械灭活阻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术后配合采用针对性功能训练的方法,部分肢体严重畸形患儿(4例)行2期肢体矫形术改善和恢复患儿的下肢功能。术后随访15~28个月。结果 术后肌张力情况:1级9例,2级2例,4级1例。肌张力降低率100%。功能明显改善11例(92%)。术后不借助支具恢复独立行走9例,借助支具独立行走2例,行走率为91.7%。其中有9例患儿术后流涎、斜视、语言障碍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半椎板显露,选择性脊神经机械灭活术也能改善痉挛性脑瘫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创伤小特点,能够减少SPR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95年3月到1997年3月,对47例重型痉挛性脑瘫患者L2~S1的470根脊神经后根进行了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SPR),并观察了其后根的超微结构。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在103例痉挛性脑瘫病人中按年龄、智力、...  相似文献   

17.
1993~1996年我们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57例,疗效满意,对术后病人肢体肌张力、肌力、反射、躯干和肢体自控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1临床资料本组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3~38岁,平均108岁;痉挛性脑瘫51例(6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elective anterior rhizotomy,SAR)治疗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选择48例混合型脑瘫患者,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3~22岁,平均8.8岁,均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术前下肢肌张力均为3级(根据Ashworth 5级法),术前下肢功能情况:独立行走36例,简单介助行走8例,介助站立并有行走动作4例。采用SPR+SAR联合治疗,术中根据肢体痉挛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其中L5、S1后根38例,L4、L5、S1后根10例,后根切断比例为30%~50%;按徐动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前根,其中L5前根28例,S1前根20例,切断比例为30%;术中尽可能保留椎板,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出现小腿或足底麻木感2例,下肢肌力下降3例,腰痛2例,腰部无力5例,小便控制差1例,经营养神经、康复锻炼、神经肌肉兴奋仪刺激等处理,6个月内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8个月。48例患者肌张力术后1周、6个月、18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痉挛缓解率100%。下肢徐动症状:术后1周时,1例症状加重,经联合应用镇静药物及巴氯芬3个月后恢复至术前,4例无变化,43例改善;术后6个月时,5例较术前无变化,43例改善,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时,44例明显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随访时,术前介助行走的8例患者中,5例可独立行走,3例无变化;术前介助站立的4例患者中,1例可独立行走,2例可独自站立,1例无变化。结论:腰骶SPR+SAR治疗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的混合型脑瘫,能有效解除肢体痉挛,降低肌张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下肢徐动症状,是治疗此种混合型脑瘫比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1994-1998年在脊髓圆锥部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同时进行选择脊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28例。并选10例双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作同体两侧肢体不同方法治疗对照,右侧行SPR+SAR手术,左侧仅行SPR手术。结果脊髓圆锥部手术较腰骶部传统术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捷,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按刘小林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年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年随访分析朱庆棠,劳镇国,朱家恺,刘小林,程钢为进一步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疗效和并发症,对我科1993年3月-1996年5月间接受SPR治疗的96例痉挛性脑性瘫痪(SPR)患者近3年随访观察,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