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对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部以下手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在术中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美国麻醉协会标准(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A纽为腰麻组,经常规的消毒铺巾穿刺置管后给予0.75%布比卡因1.8ml;B组为硬膜外麻醉组,经常规的消毒铺巾穿刺置管后,硬膜外给罗哌卡因15~20d,术中每隔50min硬膜外给罗哌卡因5~7ml;A组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24h内用0.5%的罗哌卡因镇痛。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60min、90min各取桡动脉血5~10ml,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后30min全血高切及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P〈0.05),但B组这几项指标下降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且有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下降(P〈0.05)。结论腰麻有利于保持在术中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平稳,而硬膜外阻滞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更有利于预防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36):静脉全麻组(G组)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所有患者静脉全麻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d1(T2)、术后d3(T3)、术后d5(T4)5个时间点抽取肘静脉血5 mL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较,两组患者T1和T2时刻外周血的CD3+、CD4+及CD4/CD8值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G组相比,GE组T3~T4时刻CD4及CD4/CD8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有利于促进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硬膜外预充液预防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导管致硬膜外血管损伤及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产妇均取左侧卧位,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脊麻针穿过硬膜外针内腔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左布比卡因2.0 mL,拔出腰麻针.Ⅰ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Ⅱ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含麻黄素15 mg的生理盐水5 mL;Ⅲ组产妇硬膜外腔直接置入导管.记录3组产妇血管损伤发生率,观察麻醉注药前(T0),经穿刺针注药液后2 min(T1),5 min(T2)HR、SBP、DBP的变化,以及采用针刺法测定注药后5、10 min时的感觉阻滞平面.结果 Ⅰ、Ⅱ、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1.6%及13.3%,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均P<0.05),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T1及T2的SBP较T0有明显的下降(均P<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平面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Ⅰ、Ⅱ组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在硬膜外预充少许液体,可以预防硬膜外导管置入时损伤血管,提高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同时还可改善腰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总结静脉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三种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方法: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例323例,AsA Ⅰ~Ⅱ级,分为3组,Ⅰ组:116例,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102例,硬膜外阻滞麻醉.Ⅲ组:105例,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后不同时间血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Ⅱ组麻醉和气腹对循环、呼吸影响最大,Ⅰ组麻醉和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脉搏氧饱和度不降,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Ⅲ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介于Ⅱ、Ⅲ组之间(P<0.05),Ⅱ组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度较麻醉前下降(P<0.05),心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增加.Ⅲ组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增加(P<0.05);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快于Ⅰ组,术中疼痛知晓发生率最低(P<0.01).Ⅰ、Ⅲ组放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平稳、效果可靠,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苏醒快,费用低,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3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全麻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3组,对3组患者的手术后呕吐恶心状况、躁动情况、手术中肌松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收缩压、舒张压的改变情况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气腹后10 min ,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全麻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全麻组的舒张压与麻醉前比较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腹后60 min方面,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全麻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以及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气后20 min ,3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手术后24 h内全麻组的呕吐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的躁动以及肌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麻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在手术期间能使患者的呼吸循环保持平稳,且不容易出现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吸入麻醉药七氟烷(益君宁)对不同年龄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前的患者中青年组(<65岁)33例和老年组(≥65岁)29例.诱导麻醉成功后以3%~5%益君宁、0.05~0.2 μg/(kg· min)瑞芬太尼、0.05~0.2 μg/(kg· min)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流变性等指标.结果 麻醉后,2组各个血液黏度指标均下降(P<0.01或P<0.05);T1(MAC达到1~1.3并维持1 h)、T3(进入麻醉恢复室30 min)点2组血浆黏度(ηp)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T2点(停止吸入麻醉时)2组高切变率全血度Hη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老年组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升高(P<0.05),并维持至术后;2组红细胞刚性指数(ERI)都呈下降趋势.结论 围术期七氟烷麻醉能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能显著降低老年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毕清醒时间等的影响。方法 :60例 (ASAⅠ~Ⅱ级 )肾上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 (GE组 ) (n =30 )与单纯全麻组 (G组 ) (n =30 ) ,两组诱导用药相同。GE组选择T9~ 1 0 或T1 0~ 1 1 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待硬膜外阻滞作用确切后开始诱导插管。G组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 ,GE组连续输注异丙酚 ,硬膜外按需追加局麻药 ;两组均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分别于全麻诱导前 (或硬膜外注药后 )、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切皮、术中以及术毕记录HR及MAP值。术后观察并记录病人苏醒过程和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前基础HR、MAP均无显著性差别。全麻诱导后 ,两组病人HR、MAP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下降 ,GE组较G组下降更显著 (P <0 .0 5) ;气管插管后 ,G组于 1min、3min时HR增快 ,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别 ,而GE组HR始终保持在较稳定水平。G组插管后MAP有一过性增高 ,且在切皮、分离肾上腺或肿瘤、手术 1 .5h三个时点的HR、MAP均高于GE组 (P <0 .0 5) ;GE组插管后MAP仍略低于基础值 ,随后及术中MAP保持在基础值水平。术毕停药后 ,G组病人 (2 1 .8± 9.2 )min时可唤醒 ,而GE组病人 (6 .2± 3 .1 )min即可唤醒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全麻 硬膜外组(Ⅰ组)50例,穿刺点L1~2,用1.5%利多卡因4 ml,5分钟后无腰麻征象追加10~12 ml,麻醉平面控制在T5以下;全麻组(Ⅱ组)50例.两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手术过程间断静脉注入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同时吸入1%~3%的异氟醚,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时停用麻醉药.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麻醉诱导后较麻醉前均有降低(P<0.05).Ⅱ组气管插管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手术中、气管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Ⅰ组(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有利于对血液动力学的调控,术毕苏醒快且安全,并可进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间断给药和持续泵注给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Ⅲ级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组,每组30例。2组均行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均选择T10-11间隙硬膜外穿刺。A组硬膜外间断给药,B组硬膜外持续泵注给药。记录在全身麻醉插管前和拔管后的麻醉节段数,并以硬膜外首次注入维持量局部麻醉药后每15min为一时间点,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2组阻滞平面均满足手术要求。A组术中MAP的变化趋势比B组明显,A组MAP下降幅度>20%及HR上升幅度>1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2组全身麻醉插管前和拔管后麻醉节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持续泵注给药麻醉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麻醉前下肢加压包扎预防剖腹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ASA Ⅰ级~Ⅱ级,分成包扎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前下肢用弹力绷带包扎趾端到大腿中段,Ⅱ组不包扎.两组入室均开放静脉,给予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10 mL/(kg·h)扩容.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min(T2)、麻醉后20min(T3)和麻醉后30min(T4)各时点的SBP变化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SBP下降(P<0.05),Ⅱ组T1~T3时SBP均下降,其中T1~T2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T3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Ⅰ组比较,T1~13时Ⅱ组SBP下降明显(P<0.05),与T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醉前下肢加压包扎能有效预防剖腹产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60—75岁、ASAI-Ⅱ级、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各20例。G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全静脉靶控输注。GE组先行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固定后行全麻,药物及方法同G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入室后(TO)、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气腹建立后15min(T3)、气腹结束后(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过程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各时间点的MAP和HR有显著性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GE组r13时间点的MAP较G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1)。GE组乌拉地尔的使用量较G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20)。GE组患者丙泊酚(P=0.021)和罗库溴铵(P=0.038)的使用量明显少于G组。结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能有效地调控气腹产生的应激反应和循环改变,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利于病人平稳的度过围术期,是适合老年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A组(全身麻醉组)和B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清皮质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A组术后2 h至3 d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P<0.05),B组未见升高;两组术后IL-6、IL-8均显著升高,CD3、CD4、CD4/CD8显著下降,但A组IL-6、IL-8显著高于B组(P 0.05),A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可减小应激反应,对麻醉后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HIV感染者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HIV感染患者行手术治疗79例,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选择全身麻醉(A组)、局部麻醉(含局部浸润麻醉及外周神经阻滞,B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组)。记录麻醉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及术毕(T3)各时点HR、MAP和SpO2及术前CD4+T细胞计数、手术切口类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其余2组高,ASA分级较其余2组低(P<0.01);B组麻醉时间较A组短,术后发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其他2组低(P<0.05或P<0.01)。与A组比较:B组T1-T3时点HR较快、MAP较高、SpO2较低;C组HR T1时点较快、T3时点较慢,T1-T3时点SpO2较低(P<0.05或P<0.01)。与C组比较:B组T2、T3时点HR较快,T1-T3时点MAP较高、SpO2较低(P<0.05或P<0.01)。结论 3种麻醉方式均可安全用于HIV感染患者,但全身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围术期生命体征较平稳,局部麻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CGEA)及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术后T细胞亚群、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选择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CGEA及PCEA,对照组采用CGEA及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两组麻醉前30 min、术后2 h、24 h、3 d、5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循环和呼吸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2 h、24 h时CD3+、CD4+、CD8+、CD8+/CD4+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24 h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下降少,第3 d恢复正常平均水平,对照组第5天恢复正常平均水平;②观察组术后2 h、24 h、3 d MAP增高,心率增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2 h RR增快、Vt、Vc、SpO2降低,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EA及PCEA对食管癌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循环与呼吸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选择性偏侧法置管在单侧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II组。两组患者均取患侧卧位行直入法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I组按常规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3.5 cm,II组将穿刺针口斜面向术侧旋转25~30°,向头侧置入导管3~3.5 cm。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点血液动力学变化、麻醉平面不对称例数、麻醉效果、需要辅助用药的例数以及术后头痛、腰背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同时点血液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I组的术侧感觉阻滞平面高的例数显著多于I组( P<0.05);Ⅱ组麻醉效果(镇痛和肌松满意情况)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腔偏侧法置管用于单侧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常规法置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硬膜外复合全麻在乳腺癌切除同期乳房再造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行乳腺癌切除术同期乳房再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28例纳入观察组,单纯全身麻醉者4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2h、6h、24h、48h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48h内PCIA按压...  相似文献   

17.
梅习平  刘际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27-222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硫酸镁对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置管后,Ⅰ组患者通过静脉给予50mg/kg硫酸镁后15min,以15mg/(kg·h)泵注维持,直到手术结束;Ⅱ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其他操作均一致。术后均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应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较,Ⅰ组罗哌卡因用量明显减少,且术后疼痛开始时间明显延长(P〈0.05),PCEA术后用量为Ⅰ组小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中1分概率,与Ⅱ组相比,Ⅰ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时,静脉注射硫酸镁能改善麻醉质量,减少麻醉药用量并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9例。分别于麻醉前1 h(T0)、麻醉后1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7 d(T3)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两组各时间段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及NK细胞(CD16+56+)水平,分析两组麻醉手术后各时间点、各指标与T0时相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1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A组降低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T2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P < 0.01,B组P < 0.05),组间比较A组下降程度较B组更显著(P < 0.05);两组患者T3时各指标均接近T0水平(P>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D8+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均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抑制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