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国际LNG(液化天然气)需求趋旺,国际LNG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这使得我国的LNG项目资源采购面临难以落实的困难局面.根据对国际LNG市场供需变化的分析,预计2010年前国际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LNG资源紧俏;2012年后,新的LNG生产线将陆续建成投产,供需紧张情况有可能缓解.面对国际LNG市场的变化,应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出发,确立LNG产业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上协调LNG产业的发展.从全局和长期来看,在LNG卖方市场条件下,适量进口LNG仍有必要.为此,应及时调整LNG发展规划,注重LNG进口策略,采取与资源国一体化合作的方式,共同寻找互利共赢的途径,创新我国LNG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应加强需求侧管理,完善天然气利用政策,优化天然气用气结构,确保民用,限制发展气电,努力提高市场承受能力,消化高气价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实现液化和压缩天然气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气在本世纪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销售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CNG(压缩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是天然气的深加工产品,可用作汽车燃料,同时也为天然气上下游的生产、深加工与销售实现一体化提供了现实条件。随着市场的发展,CNG、LNG汽车加气站将会出现“群雄争霸”的局面。中原油田CNG汽车加气站产业是1996年开始规划的,目前在濮阳、开封、济南(合资)三市建汽车加气站10座;LNG产业1999年开始规划,2001年LNG工厂建成投产,LNG现已成功地成为汽车燃料。从L-CNG(液化和压缩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市场开发等实际运行的情况看,产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汽车是近年乃至未来5~10年公共交通领域最现实的选择.拓展天然气特别是LNG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对我国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实现能源利用多元化、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国已经具备发展LNG汽车所需的资源基础,汽车整车生产及零部件制造技术也趋于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汽车产业链,全国各区域LNG汽车推广也取得很大的成果.当前我国LNG汽车发展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未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扶持.“十二五”期间,我国LNG汽车将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天然气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将成为我国天然气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2021年欧盟27国加上英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为5012亿立方米,其中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约占32%。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提出进一步加快能源转型、摆脱对俄罗斯化石能源依赖的《重新赋能欧洲: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REPower EU)。欧盟寻求替代俄罗斯管道气资源,短期内将加剧国际LNG市场供应紧张,使未来2~3年国际LNG价格在回归供需主导的基本面后仍处于高位;中长期将重塑国际天然气市场流向,俄罗斯天然气将加速向亚洲转移,使亚洲对国际LNG资源的需求增速放缓、部分增量将在未来几年释放,国际LNG贸易增速前快后慢,市场供应前紧后松。中国应做好2022年全球LNG市场供应收紧、现货价格处于高位的应对准备,把握好国际贸易节奏;加快推进LNG接收站储备调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培育LNG接收站未来调节国内国际LNG市场供需平衡的能力;加快打造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中心,降低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传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对液化天然气(LNG)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视,LNG接收站和天然气液化工厂项目迅速铺开。2013年进口LNG1802.8万吨,同比增长22.7%。截至2014年2月,中国沿海各地已投产LNG接收站项目共10个,在建和扩建项目10余个,预计2020年前我国LNG进口量将达到6000万吨/年。国内至今尚无采用自主技术的大型天然气液化工厂,但中小型天然气液化工厂数量快速增加,总液化产能大幅提高,技术发展迅速。未来,掌握更多国际资源是我国发展天然气能源战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加快发展LNG自主技术、提高装备国产化率,提高LNG议价话语权以促进我国LNG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存在四个相互独立的天然气定价体系。北美与英国实行不同气源之间的竞争定价;欧洲大陆实行与油价挂钩的定价;东北亚采用与日本进口原油加权平均价格(JCC)挂钩的定价;前苏联地区采用双边垄断(出口垄断和进口垄断)的定价。全球经济衰退、北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天然气液化能力的大幅提高等因素缓解了此前LNG资源的短缺状况,新的全球天然气价格互动体系正在形成。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产气和进口气之间、天然气与其他能源之间可以互相关联、有序联动的定价体系。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引导天然气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天然气与其他能源的合理竞争,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净回值价格体系将天然气价格与竞争性能源联系起来,避免单纯与油价挂钩而造成的价格虚高,可保证天然气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在目前油价高企、实现净回值价格体系尚有一定难度的LNG市场,可通过对JCC油价指数挂钩公式的调整来降低LNG的采购成本。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欧洲迅速提出了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长期战略,同时制定了相应措施。2022年,欧洲自俄罗斯进口管道气数量大幅下降,转而由进口LNG弥补,加重了国际LNG供需紧平衡的态势。在全球LNG供应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欧洲只能利用高价吸引原本流向亚洲的LNG转向欧洲,二者竞争导致全球天然气价格上涨,同时形成国际LNG贸易的全新格局。欧亚同时争夺的货物会成为全球LNG价格的锚定物。未来几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仍将保持“高价格、高波动”态势。为了保证中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加快国内天然气增产速度,加快进口天然气管道和储气库建设,加快推进LNG期货上市以及天然气产业数智化转型,增强中国天然气产业整体实力以应对未来市场挑战。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分析、了继续关注国国外近期天然气经济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天然气资源及其供应潜力、市场需求预测与展望、天然气工业数据天然气价格分析与预测、LNG的经济问题、市场改革与重组、天然气供应安全等方面。我国天然气经济研究除内天然气工业动态.研究天需远景、市场管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口价格变化与形成机制对我国天然气价格和然气工业和天然气市场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外。还应加强国内外天然气资源潜力和供天然气资源(包括LNG)的经济问题、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国外天然气市场需求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谢治国 《国际石油经济》2013,(3):56-61,109,110
2011年,日本能源进口成本因海啸和核事故大幅增加,导致日本31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日本能源安全。2012年9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开提出开展LNG期货交易。目前,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逐渐与油价脱钩,天然气交易向标准化、金融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但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方式仍然是亚太地区LNG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对我国而言,建立LNG期货市场不仅可以完善国内天然气市场,而且具有提升我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定价话语权的重要作用。我国应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同步推进天然气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阿尔及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被誉为"北非油库",该国天然气与石油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比重很大,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经济支柱。液化天然气(LNG)是阿尔及利亚主要的油气出口产品之一,经过40余年的发展,该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LNG出口国,但目前其LNG工业上空乌云密布,如出口略有下降、国内外投资崎岖坎坷、市场寻求多元化供应等等,给其发展带来众多的不确定性。阿尔及利亚堪称液化天然气(LNG)之家。1964年,运往英国的第一船LNG就是在阿尔及利亚由天然气超低温液化制备而成。目前,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运输技术的提高使得LNG已经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能源产品。阿尔及利亚液化天然气工业也已发展壮大。阿尔及利亚是世界第六大天然气生产国,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加拿  相似文献   

11.
美国页岩气发展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突破后,美国页岩气产量迅速增加.这不仅给美国天然气市场带来一场变革,而且对其进口来源国--加拿大的天然气生产影响显著,并改变了北美及全球天然气和LNG市场的供求关系,亚太地区的天然气和LNG市场将获得更多资源保障.我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国际合作,加快国内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同时适时调整国内天然气利用政策,加快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韩国立足本国资源禀赋,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关切,制定能源政策和发展规划,能源战略从早期的"供给导向"逐步转向"绿色低碳"。2019年,韩国《第三个国家能源总体规划(2020-2040)》提出将逐步退出核电,阶段性关停老小燃煤机组并禁止新建与扩建,加快发展风能和太阳能,204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到35%,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韩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立足引进LNG资源,LNG进口及管网设施建设长期坚持由国有控股公司--韩国天然气公司(KOGAS)主导经营,实行第三方协商准入;同时谨慎稳妥推进市场化改革,渐近式引入民间企业参与LNG资源引进,妥善解决韩国天然气公司持有的国际"照付不议"长期协议的资源采购合同问题。借鉴韩国的天然气产业发展经验,中国的"十四五"规划需全面把握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促进天然气消费;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走出去"获取海外天然气资源;稳妥推进天然气结构重组和市场化改革;妥善解决天然气"照付不议"长期贸易合同问题,避免无序竞争;多措并举稳定供应,解决天然气应急调峰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日本能源进口成本因海啸和核事故大幅增加,导致日本31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日本能源安全.2012年9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开提出开展LNG期货交易.目前,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逐渐与油价脱钩,天然气交易向标准化、金融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但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方式仍然是亚太地区LNG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对我国而言,建立LNG期货市场不仅可以完善国内天然气市场,而且具有提升我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定价话语权的重要作用.我国应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同步推进天然气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4-8日,第25届世界天然气大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会议以“天然气: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全球能源增长点”为主题,交流总结了2009-2012年以来天然气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认为天然气逐步成为一次能源结构中不可替代的清洁能源;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将改变世界天然气供需格局,成为推动天然气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20年LNG需求将增加一倍多,北美LNG出口将影响世界贸易格局;全球天然气价格将以区域性价格体系为主,近期难以形成统一气价;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增长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加大了对储气库的需求;俄罗斯推行天然气出口新策略,纳布科管道项目遏阻;人力资源竞争激烈,人才是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的天然气发展势头迅猛,市场空间广阔,将为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低碳化发展进程中,天然气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全球天然气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需求重心东移;发电仍是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全球LNG市场供应将趋宽松;北美地区天然气价格将上升,亚洲价格回落.但全球LNG项目能否按期投产,天然气在发电领域能否与煤炭竞争、与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经济进入换挡期的中国是否会拉低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速,这些不确定因素将影响未来世界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天然气从业者应认清并把握住“在所有主流能源中,天然气含碳最低;在所有清洁能源中,天然气价格最低”这一核心.预计2015-202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速在1.8%左右.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全球天然气储量继续增长,产量比2009年有所提高,但消费量仍低于2008年水平;天然气贸易继续以管道气为主,但LNG的作用日趋明显;天然气价格有所上涨,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展望2011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相对平衡,LNG供大于求,价格有所增长,但仍维持低位。  相似文献   

17.
<正>为减轻我国能源紧张和结构失衡的压力,我国政府做出大规模引进液化天然气(LNG)的重大决策。2006年6月,我国第一个LNG进口试点项目——广东大鹏的第一期工程正式投产,拉开了我国规模化进口LNG时代的大幕,也推动了我国LNG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天然气资源贫乏,进口LNG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发展尤为引人瞩目,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能源,但从媒体报道和实际应用来看,LNG被误读了。目前,媒体广泛宣传LNG是一种新能源、清洁  相似文献   

18.
LNG现货贸易:全球的发展与我国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以来,在长期合同贸易基础上,国际液化天然气(LNG)市场贸易形式日趋灵活多样,短期和现货贸易比重大幅增加.2000年全球LNG短期和现货贸易量不足500万吨,2006年达到约2600万吨,占LNG贸易总量的16.5%.欧洲、美国发展LNG短期和现货贸易的驱动力与亚洲有所不同.利用欧洲和美国天然气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是欧美发展LNG短期和现货贸易的主要驱动力,而亚洲LNG短期和现货的发展与该地区LNG供应不足密切相关.2007年我国开展了LNG现货贸易尝试.作为构筑我国天然气供需安全和应急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和长期LNG合同资源供应的有益补充,我国进口LNG现货十分必要,但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LNG中、长期合同供应仍将是我国进口LNG的主体和基础,进口LNG现货只能作为调剂和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蓬勃发展,大型石油石化国有企业是中国天然气产业的主力军,作为天然气市场的补充,中国的小型LNG市场也在不断发展。2009年6月25-26日,广东油气商会和深圳梓元咨询有限公司在重庆主办了"2009年中国小型LNG市场开发研讨会",与会的约150名业内人士对我国小型LNG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天然气主导世界能源的新世纪。世界天然气由产地进入消费市场主要通过两种形式: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过去的LNG链上中下游界限清晰。由于电力、燃气市场放宽限制,LNG项目费用下降,新兴LNG市场扩大,世界LNG链逐渐形成了上中下游相互渗透的经营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