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拟高原训练对手球运动员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机体抗氧化能力情况。对北京市男子手球青年队进行模拟高住低练和低住高练后,观察机体T-AOC及MDA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住低练组(Hi-Lo)总抗氧化水平高峰期出现在第1周,持续时间较短;而血清丙二醛高峰期出现在急性暴露10h及第1、2周,持续时间长,第3周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高练低住组(Lo-Hi)总抗水平高峰期出现在低氧训练第12个单元,出现时间相对较晚;而血清丙二醛高峰期出现在低氧训练第1、5个单元,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然后有下降的趋势。提示机体总抗水平的变化在间歇性低氧暴露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而血清丙二醛对低氧暴露反应所需时间很短,二者在机体抗氧化系统中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大鼠进行一个月的运动训练发现,大、小两种不同负荷的训练可造成红细胞膜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进而对其整体机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本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一次急性运动可造成红细胞的破坏增多,但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红细胞膜性能等途径,使其有氧代谢能力及抵抗力竭运动造成损伤的能力均提高.大负荷的训练结果不但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加,且单个红细胞的机能也明显下降,在训练结束后可能发生运动贫血。②大负荷训练后侧流动性下降,与其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以广东省武术队运动队16名男性运动员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8名)和对照组(8名),经过12周实验后对反映武术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实验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稳定能力及肌肉的协调能力,降低了难度动作衔接的失误率,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供氧能力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探究21天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的供氧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12名专业男篮球运动员,随机被分为低氧(H)组和对照(C)组,每组各6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低氧组在模拟2500m的海拔低氧环境下进行间歇性的低氧训练,而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含量下进行训练。除此之外,两组的训练方法完全一致,并且两组的测试指标一致。结果:实验统计数据表明低氧训练会显著增加运动员跑台测试的总距离(起始速度为0,每分钟1km线性地增加,直到被测运动员心率达到180下/min以上)10%,并且,低氧组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升高了6.5%和7.8%(p<0.001)。结果显示,在模拟低氧条件下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提高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水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5.
振动训练同振幅不同频率与振动时间对血流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全身振动训练法(WBV)对增加皮肤血流量(SBF)有影响。但特定频率振动或不同振动持续时间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相关研究并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振动频率下,前臂血流量变化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振动持续时间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变化。方法:选取22名普通高校学校生随机分入两组分别为30 Hz组与50 Hz组,每名受试者前臂被动振动10 min,观察振动期间及振动后恢复阶段10 min皮肤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1)30 Hz组和50 Hz组在振动训练开始的前4 min内前臂皮肤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2)30 Hz组和50 Hz组SBF均在振动训练开始后5 min达到峰值,在振动的5~10 min中,两组皮肤血流量均保持较高值。3)在恢复期,30 Hz组皮肤血流量低于初始基线值,而50 Hz组皮肤血流量保持高于初始基线值。结论:30 Hz组与50 Hz组皮肤血流量在5 min内均有显著性升高,50 Hz组升高更加明显,并且在振动结束后恢复阶段血管收缩速度减慢,皮肤血流量加速现象保持持久,50 Hz振动可能对于加强训练者循环功能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16名二级足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经过为期6周(三个阶段)的悬吊训练之后,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八级腹桥成绩、伊利诺兹测试成绩、Nebraska测试成绩以及"T"型跑测试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八级腹桥经过6周(三个阶段)的悬吊训练的实验组核心区稳定性明显优于没经过悬吊训练的对照组核心区稳定性,实验组伊利诺兹测试成绩、Nebraska测试成绩以及"T"型跑测试成绩明显优于没有经过悬吊训练的对照组成绩,说明系统的悬吊训练能加强足球运动员的变向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某些运动生理、生化指标观察少年男篮运动员训练一个月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评定篮球训练对少年男篮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月的训练促进了少年男篮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的清除;无氧代谢能力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少年男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有利于少年男篮运动员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亚高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运动训练和生理生化的角度,对亚高原环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作了理论分析,为亚高原短跑训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训练对轮椅竞速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名国家队轮椅竞速运动员进行6周高原训练,采用红细胞系指标测试、最大摄氧量、血乳酸测试等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有氧能力测试。结果:6周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运动员EPO水平上高原初期升高,6周后EPO水平又下降,高原训练结束1周后EPO大幅度提高。结论:高度高原训练显著提高竞速轮椅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值,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探讨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变化的特征。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可以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清睾酮与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CYBEX6000等速测力仪,对53名(男30,女23)优秀速滑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总功、平均功率及其屈/伸比值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双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总功随角速度递增而下降,平均率则升高;同一速度区屈伸肌群峰值力矩、总功及平均功率为伸肌大于屈肌;在不同速度区还伴有"优势交换"现象,低速区左侧伸肌显著大于右侧,高速区则以右侧伸肌增强为主.屈/伸肌比值随收缩速度增加略有提高,女子为46~68%,男子在56~76%之间.  相似文献   

12.
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处理是机体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及器官移植的开展.已有研究者将预处理手段应用于运动训练,并已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此,预处理不仅在医学领域,而且在运动医学领域都具有极其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系统评价加压训练对受试者肌肉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不同人群选择加压训练提供参考。方法:以"加压训练""血流限制训练""阻血训练""KAATSU""KAATSU Training""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Occlusion Training"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读秀、Web of Science、Pub Med、Elsevier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辅以文献追踪的方式,获取所有有关加压训练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估文献质量并从文献中提取反映加压训练效果的有关数据。筛选后共纳入研究文献47篇(中文7篇,外文40篇),其中高质量文献40篇,低质量文献7篇,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加压训练能够显著增加受试健康人群的上臂围度及上臂横截面积、大腿围度、大腿横截面积、股四头肌横截面积(P<0.05);加压训练对受试运动员的上臂围度、大腿围度及康复患者的大腿围度的增加作用明显(P<0.05)。2)加压训练对受试健康人群的屈肘1RM力量、卧推1RM力量、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膝伸1RM力量等指标的增加效果显著(P<0.05);对受试运动员屈肘1RM力量、卧推1RM力量、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深蹲力量有明显的增加作用(P<0.05);对受试康复患者的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及膝伸1RM力量增加作用明显(P<0.05)。结论:加压训练具有降低受试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改善受试者肌肉形态及功能的作用,并可作为传统抗阻训练的补充手段适用于康复患者恢复肌肉适能、健康人群增强肌力、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等多个方面。建议:加压训练应根据受试对象的个体特征,合理设置加压强度、训练强度及训练周期,以保障其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并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振动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结合传统阻力训练的振动可根据专项动作的要求有效地增加目标肌肉力量、爆发力,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关注。总结已有文献中振动训练对力量和爆发力的短期效应并分析了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肌肉力量振动训练的主要作用目标,以加深对振动训练的认识.方法:通过人体对比实验(有附加振动和无附加振动的练习),分别测定人体下肢肌肉向心工作、离心工作和肌肉弹性成分利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有附加振动的练习在促进肌肉离心工作及肌肉弹性成分利用能力方面,要明显优于无附加振动练习;在有附加振动练习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的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肌肉中的弹性成分是振动训练主要作用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电刺激对武术运动员下肢肌肉的影响,通过对运动员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肌肉力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时对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进行电刺激对武术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肌肉力量影响较大,并为其在体育训练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CYBEX NORM多关节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对第九届冬运会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前四名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肌力进行测试和分析,为教练员进一步了解运动员主要专项肌群的实际训练水平、潜在能力和不足,同时也为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四名运动员在各个速度下膝踝关节肌力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个人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应用冥想念动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对肌群的协同控制能力,有效提高其完成运动动作时的力量。方法:16名受试者随机分成A、B两组。均进行负重屈肘练习,重量12RM,重复10次,每天3组,每组负重训练完成后,A组放松休息,B组平卧进行冥想念动训练,共训练30 d。采用美国产MERAC等速测力系统测试训练前后肱二头肌在各种收缩状态下的Peak Speed或Peak Torque来评价受试者的肌肉力量。结果:训练后,冥想念动训练的B组的等张收缩力量、等动收缩力量均要优于只进行常规训练的A组。而两组间等长收缩力量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冥想念动训练方法有效地在受训者神经系统中固化了动作过程中撷抗肌的拉长或放松模式,从而明显地增加了受训者完成运动动作时原动肌与撷抗肌的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穴、肾俞穴对网球队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4名队员按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两组进行相同的体能训练,艾灸组接受艾灸足三里穴和肾俞穴处理。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8周后采用无氧功率自行车测试最大无氧能力值、功率/体重值、最大峰值功率等无氧能力指标;同时测定运动后3 min血乳酸(BLa)含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无氧能力指标和BL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8周后,艾灸组最大无氧能力高于对照组,而BL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实验后最大无氧能力和最大峰值功率也高于实验前,BLa含量也低于实验前(P<0.05);对照组实验后最大峰值功率也高于实验前(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可提高网球队员无氧运动能力,降低运动员BLa含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速度感知能力形成的心理生理机理分析,将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感知能力归纳为四个方面:时间感、空间感、用力感和运动节奏感。最后得出:稳定的步长与步频和加速方式是提高踏板的准确性基本前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实验后的助跑准确性与跳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本研究所选用的速度训练手段对提高跳远运动员的速度感知能力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