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总是在同各种自然灾害的抗争中逐渐认识灾害并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预防灾害、战胜灾害、保护自身的有效防御手段的。这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从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走向文明的重要途径。而有史以来一直威胁着人类发展的疾病尤其是流行性传染病更是人类最凶狠的敌人,它的危害甚至比战争、地震等灾难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人类社会就不断地遭受着诸如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和核泄漏等人为灾害的威胁与伤害。近几十年,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包括SARS、埃博拉病毒流行在内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为灾难也在不断演变,医疗急救需求不断增加,灾害医学应运而生。城市作为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更具灾害学意义上的脆弱性,如何做好特大城市  相似文献   

3.
张子伟 《四川建材》2011,37(5):69-70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随机性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人们在与其长期地抗争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着更好的抗震防灾措施。其中,基础隔震是结构被动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4.
技术灾害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以技术问题为主因所造成的灾害.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技术灾害频发.技术灾害与自然灾害一样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5.
城市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人为灾害和自然与人为混合灾害。湖北省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沿江省份之一,常常遭受洪水、地震、山崩、旱灾等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瘟疫、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袭击,给城市带来巨大危害。近代,湖北更是处于历史"灾害群发期",各类大小灾害连绵不绝,不断损毁城市文明成果,使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阻滞城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长期以来,火山、地震、海啸、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和灾难。多年来,日本政府从安全教育入手,努力培养国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将灾害带来的损失尽量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有序开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8.
东京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自然灾害频发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上遭受过严重的地震灾害,至今已在城市防震减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灾害评估→灾难预防规划→灾变危机应急体系三方面考察东京都地震防灾计划的编制,指出国内大都市可以从防灾理念、防灾体制、法律保障、技术支撑、公众参与五个方面进行学习与借鉴,最后提出针对国内大都市地区制定防震减灾计划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瀛 《人类居住》2007,(1):22-23
自然灾害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造成上十亿美元损失,影响了许许多多国家。比利时卢维恩天主教大学灾难流行病学研究中心(CRED)主任DebaratiGuba-Sapir博士在他的报告《灾害数据:一个平衡的视点》中审视了相关数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反映自然灾害的属性,更加科学地服务自然灾害的预防应对,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采用综合归纳、分析抽象的方法系统提出并论证了自然灾害的基本型式。一般地,自然灾害分类考虑致灾原因和成灾过程等因素,如经常使用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等。随着认识的深化,应用的广泛,仅仅立足动力成因尚不能全面反映自然灾害的特征,还需要从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空间和危害强度及其关联性进行考量。把自然灾害的基本型式划分为孤立型、链锁型、群发型和广域型,对应着自然灾害点、线、面和体4种空间分布。孤立型自然灾害单点出现,如雷击、雪崩、滑坡灾害等。链锁型自然灾害具有空间关联、时间接续、动力转换和灾情放大的链式作用特征,如滑坡–涌浪–堰塞湖–溃决洪水。群发型自然灾害指面状或区域分布,既具有分散群发性又具有相对集聚性的特点,一般由若干灾害点或灾害链组成。广域型自然灾害在大范围三维空间出现,不但可能出现灾害点、链、群型式,更会在广大地域造成无差别危害,如飓风、海啸或火山灰云导致的灾难。4种自然灾害型式存在组合关系,关联的多点可能构成链,点、链成群,点、链、群在一个广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