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聚类对象的不同维对聚类效果的影响差异,在传统k-means聚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进的加权Wk-means聚类算法,在聚类过程中,通过对聚类对象的维赋予权重,改进聚类的效果。实验证明,改进算法的聚类效果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类和特征的产品配置建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分析目前配置建模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配置模型的特点,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类和特征的思想,提出了基于类和特征的产品配置建模方法。在该方法中,将零部件视为元件类,定义了元件类的特征属性,通过对元件类的封装和类间特征关系的建立,构建了产品配置元模型。由于类和特征的引入,该模型有利于实现与软件开发的有机结合。最后以捆钞机产品为实例,建立了产品的配置模型,并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表达配置模型。  相似文献   

3.
用凝胶色谱测定乙丙共聚物(OCP)和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SDC)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量和分散度,用运动黏度测定法、高温高剪切表观黏度测定法测定OCP和SDC在4类基础油中的运动黏度和高温高剪切表观黏度,用柴油喷嘴测定法测定其100℃下的剪切稳定性,用冷启动模拟机法测定其-15℃与-20℃的低温动力黏度。结果表明:SDC分子量小于OCP,但分散度大于OCP,在相同基础油中其黏温性能、剪切稳定性优于OCP类;在4类基础油中,OCP和SDC的黏温特性表现为Ⅳ类Ⅲ类Ⅰ类,稠化特性表现为Ⅳ类Ⅰ类Ⅲ类Ⅱ类,剪切稳定性表现为Ⅳ类Ⅲ类Ⅱ类Ⅰ类;OCP和SDC稠化油的-15℃以及-20℃的低温动力黏度与基础油相当。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中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与野类同时存在时,提取有效的非线性可分性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核加权类对准则。首先,推导出类对形式的核线性判别分析准则,即核类对准则,将核类间和类内散布矩阵均表示为类对形式。然后,提出核加权类对准则,依据核空间中各类对的可分性分别对各类对的核类间和类内散布矩阵进行加权,使得各类对的可分性均衡地保留在特征子空间中。采用K近邻分类器和最小距离分类器评估特征提取的效果。基于两个实测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实验结果均表明:相比原空间法、核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和kernel weighted pairwise Fisher准则,所提核加权类对准则在降维的同时,通过提高可分性小的类对的识别率来提高整体地物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具体分析了当前煤矿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轴类零件维修问题,并且研究了轴类零件的维修技术,包括轴类零件检查、轴类零件拆卸、轴类零件修复、日常维修要求以及维修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31个N_1类车的试验数据为基础,按照GB 11551—2014中M_1类车的标准,考察N_1类车对乘员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满足N_1类车的标准的N_1类车,不一定能满足M_1类车的标准。颈部伤害超标是合格的N_1类车不满足M_1类车指标要求的主要原因(75%)。  相似文献   

7.
利用神经网络中Kohonen网络聚类的特点,把小型轧机万向接轴裂纹故障的不同关联度,作为Kohonen网络的训练样本输入到Kohonen网络中去,并由Kohonen网络学习和聚类产生不同的聚类中心点。由于裂纹深度不同,裂纹故障关联度不同,网络产生的聚类中心点不同。因此可根据不同的聚类中心点准确地诊断万向接轴的裂纹深度。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如果泵类机械存在泄漏问题,不仅会导致生产瘫痪,甚至还会引发人身安全事故。以泵类机械密封设计为研究研究对象,总结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泵类机械泄漏问题,并提出了泵类机械密封设计具体方法,旨在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放火案件中汽油等助燃剂的检验一直是物证鉴定领域的难点。为研究二烯橡胶燃烧残留物对汽油检验鉴定的干扰程度,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顺丁橡胶、丁基橡胶和丁苯橡胶3种典型二烯橡胶及其加载不同量汽油后的燃烧残留物。结果表明,在加载汽油前后的3种橡胶样品的燃烧残留物中均检出烷烃类、烯烃/环烷烃类、烷基苯类、茚满类、稠环芳烃类及多环芳烃类特征组分,对汽油的检验鉴定具有强干扰性。向5 g橡胶样品中分别加载0.05、0.1 mL汽油进行混合燃烧,所得燃烧残留物中烷基苯类和茚满类特征组分所对应的特征峰数量和相对峰面积比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烷基苯类组分的变化较典型。本研究可为存在二烯橡胶基质的火场汽油检验鉴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核函数参数优化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久祯 《仪器仪表学报》2005,26(8):1558-1560
研究了具有参数优化的核函数法及其在聚类问题中的应用.针对聚类问题,在以到各聚类中心欧氏距离为依据的样本聚类过程中,不存在类似于分类问题中最优超平面这一概念.但可以利用核函数法将样本空间映射到高维的特征空间上,使得在特征空间上样本的类内间距缩小和类间间距相对加大.给出了对一类核函数参数可优化的特征空间聚类算法,并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给出了降低复杂度的处理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核函数参数优化法聚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具有参数优化的核函数法及其在聚类问题中的应用.针对聚类问题,在以到各聚类中心欧氏距离为依据的样本聚类过程中,不存在类似于分类问题中最优超平面这一概念.但可以利用核函数法将样本空间映射到高维的特征空间上,使得在特征空间上样本的类内间距缩小和类间间距相对加大.给出了对一类核函数参数可优化的特征空间聚类算法,并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给出了降低复杂度的处理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核函数参数优化法聚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顶空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芝麻油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采用顶空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芝麻油中的气味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 :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 ,共检出并确定 47种成分 ,可归纳为 6组物质 ,分别为含氧的醇、醛、酯类、吡嗪类、噻唑类、噻吩类、呋喃类、硫醇及硫醚类、烃类。其中以吡嗪类、噻唑类、呋喃类为芝麻油中气味成分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3.
改进的FCM聚类法及其在行驶工况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FCM聚类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比较敏感、迭代容易陷入局部极值、难以取得最优聚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CM方法,即利用SOM网络对主成分数据进行聚类,将得到的权值作为FCM聚类的初始聚类中心,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加接近最优聚类。将改进的FCM聚类方法应用于合肥市道路行驶工况的构建中,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聚类精度,构建的行驶工况与实际道路的交通状况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实际应用中三维模型数据集的模型分类管理、检索聚类预处理等聚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划分方法的无监督聚类模型。该模型通过以傅里叶矩不变算法为基础的特征提取算法,综合运用了现有聚类算法,将特征提取和聚类计算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了聚类模型数据格式的敏感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有一定类结构的数据集在有整体聚类效果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局部最优性。  相似文献   

15.
代先超  刘宏业  张红  蔺利 《润滑与密封》2014,39(11):115-117
利用L-1A型润滑油清净性能试验机,通过考察不同类型基础油的沉积物质量、形貌,探讨其高温清净性能。结果表明,APIⅠ类基础油高温清净性能优于APIⅡ类基础油;APIⅠ类基础油中中芳烃和重芳烃和硫元素含量明显高于APIⅡ类基础油,因此氧化安定性好,高温下沉积物生成量也少。  相似文献   

16.
黄彧  王文东  张柯 《轴承》2021,(4):1-5,27
介绍了聚合物类、石墨类和二硫化钼类镶嵌型滑动轴承用固体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在镶嵌型固体润滑材料中加入填充物可以提高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但固体润滑材料在镶嵌型滑动轴承使用中存在单一材料润滑性能一般,金属基体不耐腐蚀和不适用于高速、轻载、低温工况的问题。并且对聚合物类镶嵌型固体润滑材料提出采用填料共混,协同减摩的展望,针对石墨类和二硫化钼类镶嵌型固体润滑材料的改进提出智能润滑理念。  相似文献   

17.
将改进K均值聚类法在模式辨别和分类方面的优势应用到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对K均值聚类法的不足进行分析,采用改进K均值聚类法和油溶气体分析技术中改良三比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变压器的多种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同K均值聚类法进行对比分析,应用MATLAB对两者的结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K均值聚类法不仅能正确、有效地进行变压器故障判断,而且优化了K均值聚类法在初始聚类中心选择方法上的不足,使诊断结果更趋于准确真实。  相似文献   

18.
通过遗传算法实现了产品结构的智能聚类重组,把绝大部分元素之间的联系都包含在了各聚类内部以及bus类中,大大降低了产品结构各聚类之间的耦合强度。在算法的建模过程中,给出了产品结构DSM模型二维编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联系权重的适应度函数和选择概率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对一个简单实例产品结构DSM模型的智能化聚类重组,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石墨烯类纳米材料作为添加剂在油润滑、水润滑、减摩复合材料、脂润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石墨烯类纳米添加剂对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总结其摩擦磨损机制,并指出石墨烯类作为高性能润滑添加剂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石墨烯的可控改性处理、石墨烯类添加剂在润滑介质中最佳添加量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石墨烯类添加剂与润滑剂间的摩擦化学机制及与其他纳米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机制、石墨烯类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保护膜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滚筒研磨由四个要素组成,研磨机、研磨石、研磨液和研磨工艺。我所与无锡县机械厂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并国产化的螺旋流动研磨机和卧式离心式研磨机是研磨机机种中最常用的形式。并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了碳化硅类、刚玉类、陶瓷类、氧化铝类四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