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克隆表达B.longum NCC2705果糖ABC转运系统中BL0033、BL0034及其截短突变体,验证两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并确定介导彼此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方法将bl0033与bl0034基因克隆至载体pGEX-4T-1和pET32a并在E.coli中表达,采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4B和镍柱分别对GST和His融合的蛋白进行纯化,GST pull-down验证BL0033与BL0034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BL0033和BL0034的作用位点,根据BL0033和BL0034基序特征构建截短突变体,GST pull-down实验检测截短体与完整蛋白结合的能力,确定介导相互作用的区域。结果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融合蛋白。GST pull-down实验证实BL0033与BL0034存在相互作用,其中BL0033的截短体1~23 aa能与BL0034结合,而截短体36~314 aa丧失了与BL0034的结合能力;BL0034的3个截短体中BL0034/8~244 aa、BL0034/33~220 aa能与BL0033相互作用,而BL0034/289~481 aa与BL0033没有作用。结论证实了BL0033与BL0034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确定BL0033的1~23 aa基序与BL0034的33~220 aa基序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构域,为进一步研究B.longum NCC2705果糖ABC转运系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克隆并过表达胆盐水解酶基因,研究胆盐水解酶对菌体胆盐耐受性和胆固醇降解率的影响等特性.方法 采用常规原核表达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长双歧杆菌NCC2705中过表达胆盐水解酶基因,并进行长双歧杆菌NCC2705和pMgap-bsh/NCC2705的胆盐耐受性和降胆固醇实验.结果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NCC2705的胆盐水解酶基因,经纯化的GST空标签和GST融合蛋白的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胆盐水解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103;构建的过表达bah的菌株pMgap-bsh/NCC2705比标准菌株NCC2705表现出了略高的胆盐耐受性和胆固醇降解率.结论 所构建的高效表达胆盐水解酶菌株可能有利于提高菌体的胆盐耐受性和降胆固醇能力,益生菌的降胆固醇途径不是单一的,培养基中是否含有胆盐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并过表达胆盐水解酶基因,研究胆盐水解酶对茵体胆盐耐受性和胆固醇降解率的影响等特性。方法采用常规原核表达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长双歧杆菌NCC2705中过表达胆盐水解酶基因,并进行长双歧杆菌NCC2705和pMgap—bsh/NCC2705的胆盐耐受性和降胆固醇实验。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NCC2705的胆盐水解酶基因,经纯化的GST空标签和GST融合蛋白的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胆盐水解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103;构建的过表达bsh的菌株pMgap—bsh/NCC2705比标准菌株NCC2705表现出了略高的胆盐耐受性和胆固醇降解率。结论所构建的高效表达胆盐水解酶菌株可能有利于提高茵体的胆盐耐受性和降胆固醇能力,益生菌的降胆固醇途径不是单一的,培养基中是否含有胆盐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新型人阳离子抗菌蛋白18(NHCAP18)的氨基酸序列,合成其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表达.方法:设计NHCAP18氨基酸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合成其编码基因,将该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GEX-4T-1,尔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NHCAP18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符合改造要求,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 NHCAP18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4 h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39%,NHCAP18经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合层析纯化后对大肠杆菌有杀灭作用.结论:NHCAP18的成功改造,重组蛋白pGEX-4T-1/HCAP18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及纯化,为研究NHCAP18功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功能蛋白烯醇化酶(enolase)和Tuf蛋白是否为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NCC2705的黏附因子。方法将长双歧杆菌NCC2705与Caco-2细胞共培养,显微镜观察加入纯化蛋白烯醇化酶、Tuf蛋白前后细胞黏附细菌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Caco-2细胞、长双歧杆菌NCC2705、致病菌(弗氏志贺菌或伤寒沙门菌)共培养,检测加入纯化蛋白烯醇化酶、Tuf蛋白前后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结果加入纯化蛋白烯醇化酶、Tuf蛋白之后,Caco-2细胞黏附细菌数显著降低(P<0.05)。 Caco-2细胞与致病菌共培养时,LDH和TNF-α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Caco-2细胞与长双歧杆菌NCC2705和致病菌共培养时,LDH和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然而加入纯化蛋白烯醇化酶和Tuf蛋白后,LDH和TNF-α的水平又出现显著增高(P<0.05)。结论长双歧杆菌NCC2705可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而烯醇化酶和Tuf蛋白可竞争性抑制长双歧杆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作用,是双歧杆菌的黏附因子。  相似文献   

6.
人NPTX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人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NPTX2),并对该重组蛋白进行纯化、鉴定.方法 双酶切 pReceiv-er-M15 NPTX2质粒获得人NPTX2全长cDNA,经Not I 和EcoR I 双酶切后,连接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经限制性酶切、PCR和测序验证正确后,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产物,亲和层析法纯化GST-NPTX2蛋白.结果 经酶切与测序鉴定证实原核重组载体pGEX4T-1-NPTX2构建成功,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70kD左右,与预期值相符,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蛋白具有免疫反应特异性,亲和层析法获得了纯化的GST-NPTX2蛋白.结论 构建了pGEX-4T-NPTX2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了GST-NPTX2融合蛋白.亲和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GST融合蛋白,为下一步继续研究NPTX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人源化鼠抗肝癌单链抗体(hscFv)原核表达载体,对其产物作初步鉴定,为肝癌的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PCR法扩增PE38基因片段,克隆人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1-hscFv中,重组克隆载体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证实两片段连接正确,受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及Westem blot分析GST融合蛋白结果。结果:成功构建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GEX-4T-1-hscFv-PE38(以下简称pGEXh-PE38);SDS-PAGE清晰显示Mr为90000的目的蛋白条带,光密度薄层扫描提示表达量为11%,Western blot在相同位置显示蛋白印迹,证实载体构建及表达均正确。结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免疫毒素hscFv-PE38,为尝试肝癌治疗试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表达有活性的人β-防御素3(hBD3)。方法:从pGE-T-hBD3重组质粒PCR获得hBD3成熟肽编码区基因,插入pGEX-4T-1构建pGEX-4T-1-hBD3融合表达载体,转化E.coli DH5α宿主菌,进行IPTG诱导,诱导菌经超声裂解后获得包涵体,包涵体经溶解、变性、复性和纯化处理后获得GST-hBD3融合蛋白,再经凝血酶切割。获得纯化的重组hBD3(rhBD3)。对rhBD3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以与GST融合表达的方式,运用pGEX-4T-1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hBD3,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处理使删释放出来,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4μ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8μg/ml。结论:采用pGEX-4T-1融合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有活性的rhBD3。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的反式激活蛋白1(NS5ATP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从pGBKT7-NS5ATP1质粒上切取NS5ATP1基因,克隆入pET32a( )质粒,构建pET32a( )-NS5ATP1表达载体,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亲和镍柱层析纯化该融合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法检测多抗效价。结果以pET32a( )-NS5ATP1表达载体分别转化DH5α、BL21菌后,经IPTG诱导,成功获得分子量为56kD左右的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IPTG诱导4.5h时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该蛋白成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了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1∶512000。结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NS5ATP1,表达纯化NS5ATP1融合蛋白并制备了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人CT抗原NY-ESO-1,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鉴定和纯化,为今后利用其进行肿瘤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全基因拼接获得NY-ESO-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NY-ESO-1-pET28a( ),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利用IPTG诱导获得表达,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鉴定,通过Ni柱亲和纯化获得纯化蛋白.结果与结论:拼接的NY-ESO-1全基因经测序证明与GenBank中人的NY-ESO-l全基因完全相符;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NY-ESO-1-pET28a( )可稳定地可溶性表达NY-ESO-1蛋白;经Ni柱亲和纯化获得较好的纯化结果;利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阳性.本研究成功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实现了对CT抗原NY-ESO-1的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小鼠附睾分泌蛋白Spink12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原核表达带有His标签的小鼠附睾蛋白Spink12,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和纯化,以研究Spink12的免疫避孕效果。方法提取小鼠附睾组织总RNA,RT-PCR扩增不含信号肽的Spink12蛋白编码序列,以NdeⅠ和EcoRⅠ酶切后,将其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T28(a)-Spink12,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感受态细胞。融合蛋白经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鉴定。用Ni-NTA在非变性条件下利用不同的咪唑梯度浓度纯化融合蛋白6×His-Spink12。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pink12。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并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出约9kD的融合蛋白6×His-Spink12,与理论分子量相符。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3.5%。用抗His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鉴定,检测到同样大小的条带。经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融合蛋白6×His-Spink12,纯度达91.1%。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融合蛋白6×...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P11-A1融合蛋白并对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将人类栽脂蛋白A1和P11基因进行拼接.然后连接在表达载体pBV220上,将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其表达情况.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Western印迹检测纯化产物.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融合蛋白体外合成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能力来测定转酯活性,同时用溶圈法检测融合蛋白的溶栓活性.结果: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为29%;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纯度约为90%的蛋白;Western印迹显示该重组蛋白能够特异地识别载脂蛋白A1抗体,并且该融合蛋白在浓度为0.28 mg/ml时转酯活性为21.93 nmol/(h·ml),溶栓活性为22.2 U/mg.结论:成功获得具有转酯活性和溶栓功能的P11-A1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铜绿假单胞菌凝集素PA-ⅠL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并评价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基因组为模板设计引物,构建pET-28a (+)-PA-ⅠL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用Ni 亲和层析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流式细胞术评价重组表达的PA-ⅠL蛋白对细胞表面Gb3/CD77的结合活性,菌落平板计数法评价重组蛋白在细菌黏附宿主细胞过程中的功能.结果与结论 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后的PA-ⅠL蛋白具有较高的纯度,重组表达的PA-ⅠL蛋白能与细胞表面的糖鞘脂Gb3/CD77结合,且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的PAO1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可溶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实现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全基因的可溶性表达。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MAL-PEA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然后利用直链淀粉树脂对表达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pMAL-P2X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PEA全基因。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表达产物经超声处理后,80%的融合蛋白存在于上清液中,说明实现了PEA的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显示为一条蛋白带,分子量约为112kD。结论成功地对PEA全基因进行了可溶性表达和纯化,获得了稳定表达的工程菌,为深入研究:PEA的致病机制和制备用于免疫导向治疗的重组毒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牛蛙核糖核酸酶(RC—RNase),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E-q32-RC—RNase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人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并利用IPTG诱导表达。工程菌经超声碎菌、离心后,表达产物在变性条件下经Ni—NTA—agzrose亲合层析法纯化及复性,细胞毒试验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IPTG诱导后,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C—RNase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Mr)约为31KD。与预期大小基本相一致,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纯化及复性后,获得纯度达到95%以上且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具有明确杀伤活性的RC—RNase融合蛋白。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C—RNase融合蛋白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表达并纯化NK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3DL1胞外区.方法 以pUC57-KIR3DL1为模板,PCR扩增KIR3DL1胞外区序列,与pGEM-T载体进行A-T克隆;测序正确后,采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KIR3DL11胞外区基因连接到pET28a-DsbA载体上,成功构建了pET28a-DsbA/KIR3DL1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DsbA-KIR3DL1融合蛋白表达,溶解于8mol/L尿素中的包涵体经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成功进行复性,再经Superdex 75凝胶层析柱进一步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 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结果 表达产物呈部分可溶性表达,包涵体纯化后证实获得纯度95%以上的DsbA-KIR3DS1融合蛋白.结论 KIR3DL1胞外区的成功表达及纯化为进一步研究KIR3DL1与相应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MD-2/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人髓样分化蛋白-2(human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rin-2,hMD-2)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融合蛋白(hMD-2/GST)表达载体PGEX-4T-1/hMD-2,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hMD-2/GST。以真核表达载体PEF-BOS/hMD-2为模板,用PCR法在MD-2编码序列上下游引入酶切位点和终止密码子,将hMD-2编码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的相应酶切位点,用PCR和酶切筛选,鉴定重组质粒PGEX-4T-1/hMD-2,并对插入基因片断测序,重组质粒PGEX-4T-1/hMD-2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用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结果PCR,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实MD-2编码序列正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的相应酶切位点,片断与PCR扩增产物大小相同,序列无误,阅读框架正确,SDS-PAGE证实hMD-2/GS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说明成功构建了PEGX-4T-1/hMD-2载体,hMD-2/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初步表达,为MD-2后续研究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