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民的男女平均寿命,解放前为35岁,1978年分别为男性67岁,女性70岁。前后相隔28年,平均寿命提高了30岁,近来统计平均寿命又有所提高。 预防为主 长寿保健首先应以“防病为主”,也就是“预防为主”。中医有“治未病不治已病”,“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冬病夏治”等等防病学说。例如,哮喘等常见病在冬季容易发病,可在夏季用白芥子涂法预防治疗。对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正气足的人,不得伤风感冒,不得传染病,不得癌症……古代医书记载:正气足,可以进入传染病疫区而不被感染。现代临床上发现,夫妻一方是乙肝,而配偶肝功能正常;非洲有夫妻一方是艾滋病,而另一方却健康。无数实例证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是正确的。因此,面对瘟疫流行,中老年人除了杜绝每个传染环节外,还应加强饮食营养、补足正气以抵御外邪。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延年益寿观。 1、重视养生,预防为主。要想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就必须懂得养生之道,并身体力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病于未然,“预防为主”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保健原则。只有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才能延缓衰老,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重视未病先防,“上工治未病”,意思就是一流的医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治疗未发的疾病,也就是走在疾病的前面。中医最重视的是人体“正气”的主导作用,《素问·刺法论》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成为两千年来指导中医的千古绝句。  相似文献   

5.
一些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得了过敏性鼻炎,扣上“过敏体质”的帽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过一项“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研究,调查显示受访的婴幼儿40.9%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过敏体质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医角度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正气不足,抵抗力差是过敏性疾病的最根本原因。而分而论之,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还包括以下几个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梅 《健康生活》2023,(2):28-30
<正>日常生活若起居不慎、饮食不节、寒温不调、情志不畅、过度劳累等,则身体卫外功能减弱,易感外邪而发病。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人们直面病毒的概率相应增加。中医认为,在做好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等必要的外在防护措施外,从内在提升体内正气同样重要。中医古典《黄帝内经》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  相似文献   

7.
<正> 现代医学认为艾滋病是人体受HIV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中医对此又是如何认识的呢?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正气具有祛邪、调节阴阳、保护机体的作用,这和现代免疫学的观点相一致;“正邪相争”与免疫反应观点也有相同之处。由此分析艾滋病的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个方面。HIV属中医所谓的病邪之一,它侵入人体,日久伤正,导致人体脏腑正常机能受  相似文献   

8.
感冒主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就其病因而言,中医认为是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由于人体本身正气不足,不能抵抗外邪的侵入而致,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西医有流行性感冒,具有传染性,来势较猛,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然  相似文献   

9.
原理:通过腹式呼吸快速补足人体真元之气,吐故纳新,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养生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也可以成为养身学的理论源泉。其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在中医预防疾病中应用广泛,是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1.
时毓民 《大众医学》2014,(11):58-58
秋季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就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正气存内,邪不可千”,那么,有哪些保健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增长正气.强健体魄,从而安度秋季呢?让我们来看看中医儿科专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疫情常态化下,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起居防护、饮食防护、情志防护、运动防护、穴位保健、足浴保健、香囊防护、摩腹保健、药物预防等"治未病"方式内容来调理保健,增强人体正气,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为中医药抗疫防疫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若水 《长寿》2006,(1):11-11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一句很著名的话,出自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内经》,意思是说当人的肌体抵抗力强时,病邪(包括病菌、病毒、病原虫等)就不易侵害人体,就会健康无病。类似这样的话在我国文学著作中也有描述,比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武松训导嫂子潘金莲时,就说过“篱牢犬不入”的话,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话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它无论是对个人、对国家或是对集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学中 ,“正气”通常是相对于病邪 (一切致病因子 )来说的 ,又称“真气” ,指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现代医学中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本文试就中医“正气”与现代“免疫”在产生基础、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等方面的关联及其对防病保健的指导意义作一浅述。1 产生的物质基础中医学认为 ,人体正气来源于先天的禀赋 ,根于肾气 ,又依赖于后天的调养与补充。所谓“先天禀赋”是指源于父母的遗传物质 ,乃人体生命之根本 ,先天禀赋是否充足 ,决定其正气是否强盛 ;同时 ,人体正气是随年龄增长、机体发育而逐渐…  相似文献   

15.
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一般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邪,即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和邪气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气充足则抗病力强,虽有外邪侵犯也不致发病;正气不足则抗病力弱,外邪容易入侵而发生疾病。因此,正气不足在疾病产生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外邪之肆虐,必须以正气不足为前提。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的正气旺盛,邪气就不易侵入,或虽有邪气侵犯,也不会发生疾病。在国家“强民族,增体魄,科学抗疫”方针的指导下,我们继承了《黄帝内经》的抗疫思想和方法,吸取了中国传统养生保健功法的精髓和特色,结合现代医学免疫学的观点和理论,创建了正气抗疫操。它简单易学,动静结合,形神共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健康月刊》2004,(7):130-131
章光101铁皮石斛冲剂是101系列产品发明人赵章光先生集多年临床治疗脱发美容养生经验,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联合研制开发的高档滋补保健品。该产品以祖国传统中医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顺乎自然保护正气经过很长的医疗实践,我体会到养生的关键是保护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正气充沛,遇饱食,则不为食伤,遇大风,则淡风伤,才能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足以抗御邪气的侵袭,即使受到邪气的侵犯,也能及时消除其不利影响,因此不会发生疾病。反之,当人体正气不足,即正气相对虚弱,无力抗御邪气侵袭,又不能及时消除其造成的不利影响时,便会导致人体物质结构的损伤和功能活动的紊乱,发生疾病。即《黄帝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20.
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血流通,百病不生。站在气的角度来讲祛病原理,只要我们通过锻炼,使得身体里气血流通了,正气足了,很多病自然就好了。中医也好、气功也好,我们经常说人天整体。人和宇宙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作为人本身,形气神又是一个整体,我们今天先讲讲整体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