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台湾泥鳅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价格下跌,利润空间急剧压缩.由于商品鳅体重小、销售规格多样,常规养殖模式寸苗采购成本占养殖成本中的比重突显.例如,德州市养殖规格60尾/千克的商品鳅,按3 000千克/亩核算,养殖成本10.4元/千克,其中寸苗成本占26%、饲料占66%、其他8%.因此,在进一...  相似文献   

2.
吴文红  王骥 《科学养鱼》2000,(12):23-23
泥鳅人工繁育苗种技术南方报道较多,各种催产孵化设施、设备各说不一,总体是敞口网箱催产、长方形水泥池加以微流水孵化和较大水泥池培育,为进一步探求此技术数据,我们今年在唐海县涪鑫苗种繁殖基地进行了泥鳅苗种人工繁育生产性尝试并获得了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设备、材料与方法   1.设备   (1)催产池: 4米× 4.5米× 1.5米椭圆型水泥池,挂以离壁 10厘米、底 20厘米网箱,以防亲鳅撞壁受伤和便于集卵。   (2)孵化环道:外圈直径 3米,内圈直径 1.4米,深 1.1米,孵化水体 5米 3,筛网 70目,底铺 12个鸭子嘴喷…  相似文献   

3.
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苗种多来源于自然水域捕捞。野生泥鳅苗种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差,很难保证养殖的效果。采取人工繁育的办法获得泥鳅苗种可有效保证泥鳅苗种供应,确保养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65.21%,与名贵的鳗鲡、虹鳟相当,还有多种药用功能。泥鳅不仅在国内畅销,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也很大,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农药及工业废水等污染了泥鳅的栖息场所,资源遭到破坏,泥鳅天然产量大为减少。因此,大力发展泥鳅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适合于农村家庭养殖,是农(渔)民致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宋长太 《齐鲁渔业》2005,22(8):39-39
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类高档营养珍品,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和香港地区销路也甚广。泥鳅养殖投入小、成本低、效益可观,发展势头很快。现将泥鳅苗种稻田繁育技术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6.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消毒后的池中,每平方米放300g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鱼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泥鳅作为浙江省渔业重点推广品种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户的重视,且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种养模式的推广,其养殖形势日益看好。但制约泥鳅养殖的瓶颈是种苗供应,目前泥鳅的大规模繁育技术尚未成熟,为此从2009年起,我们开展大规模繁育技术研究,迄今已逾三年,现将这三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泥鳅,又名“鳅鱼”,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不但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在日韩市场上久兴不衰,在国内也日益引起人们对其价值的重视,价格逐年上涨。随着泥鳅的消费量逐年扩大,市场进一步拓宽,自然资源日益匮乏,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泥鳅的抗逆性强,食性广,适合高密度养殖,养殖周期短、成本低,又因其独特的呼吸方式(鳃呼吸、皮肤呼吸以及特有的肠道呼吸)运输方便,开展人工繁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种鳅的雌雄鉴别成熟雄性体形较小,重量较轻;雌性较大,较重。雄性背鳍末端两侧有肉质突起,胸鳍较大而狭长,末端较尖,呈镰刀状,最外侧2~3根鳍条末端向上翻;第二鳍条最长,其基部有益骨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外市场对泥鳅产品需求量的与日俱增,泥鳅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仅赣榆县养殖面积就达220 000×667m2.但是,苗源供应不稳定,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泥鳅养殖业发展的瓶颈.2006-2007年进行了规模化泥鳅苗种繁育技术研究,2006年使用面积为20×667 m2、2×667m2的土池和225 m2的水泥池,2007年选择了2×667 m2的土池和225 m2的水泥池.两年共孵化鱼苗7 300万尾,培育全长3.5 cm鳅苗2 950万尾.  相似文献   

11.
向冰 《河北渔业》2008,(12):26-28
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现将泥鳅的人工育苗技术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苗种培育技术1.鱼种培育美国鮰的鱼种培育是将当年繁殖的鱼苗(含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苗),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00~120天的养殖,培育至体长10~15厘米、体重50克/尾以上、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鱼种培育池以2~5亩为宜,水深1.5~2米,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调节水质及控制pH为6.5~8.5;在7-8月高温季节或阴雨低气压天气,如发现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或发现鱼有浮头征兆,应减少投喂量并加注清新水,及时开启增氧机增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年来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系统总结并提出大口鲶在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操作中的技术要点与规范,适用于大口鲶亲鱼繁殖与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黄金鲈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美国黄金鲈,又名丝绸鲈,是美国最为著名的鲈鱼类。其体形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商品价值很高,具有适应性强、养殖成本低、病害少等优点,是广大养殖户的理想养殖品种之一。现将其繁殖技术介绍如下。1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氧,适温范围0~38℃,杂食性,可食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发展黄颡鱼人工繁殖和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省淡水良种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露斯塔野鲮夏季人工繁殖技术陈炎发(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马丛普(湖北省蒲圻市水产良种场露斯塔野鲮,原产于印度,后移入泰国,1986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广东省引入我市水产良种场。露斯塔野鲮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鱼味鲜美,营养丰富等...  相似文献   

17.
在扁吻鱼极度濒危,采捕、储运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利用人力拉行的三层流刺网和自行设计、制作的“水道活鱼储运变形布箱”和“活口筒形布袋”在河道中采捕扁吻鱼成鱼112尾,成活76尾,加上原有成鱼,现有扁吻鱼成鱼92尾。扁吻鱼的性腺发育的再成熟需两周年以上,经过三年的精心饲养、已有10尾雌体的性腺发育到Ⅳ期初和有10尾以上的成熟雄鱼,为2006年生产性人工繁殖打下物质基础。2005年4月25日采捕到成熟亲鱼,经过人工采卵受精,获得约5万粒受精卵,受精率为91.47%;孵化率为80.10%,出苗36 779尾。由于遭到小瓜虫等寄生虫的侵袭,饲养到5月21日的成活率为43.64%,培育到10月25日,平均体重为6.5g、成活率为40.80%。  相似文献   

18.
鳜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鳜鱼俗称桂花鱼、季花鱼、鲈桂等,在分类学上隶属鲈形目、鮨科、鳜鱼属,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其食性特殊,终生以活鱼虾为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江河湖泊的名贵淡水鱼类,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被列为鱼中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般育苗室4月初引进日本对虾无节幼体,培育至4月底、5月初出池。按常规方法,虾苗从Z_1到仔虾出池前温度维持在28~30℃,这个温度对日本对虾的快速生长很有利,而且对虾苗的变态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河北省沿海地区多在4月底、5月初外界海水达到16℃以上时才向虾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池塘养殖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abryanus)对其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人工催产采用LRH-A2与HCG混合使用,利用产卵隔离网隔离产卵、网箱中微流水孵化、保持相对稳定的产卵水温(26~28℃)与孵化水温(27~30℃)、及时进行敌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先后共催产3批1 417组,共出苗313.38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