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脂蛋白结合指数(L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13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另选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8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SAA1、LCI水平.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AC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AA1、LCI对ACS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SAA1、LC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重度组血清SAA1、LCI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血清SAA1、LCI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AA1、LCI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enisis评分、SAA1、LCI是影响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AA1、LCI预测ACS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0.840.结论 ACS患者血清SAA1、LCI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且对ACS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丝轻链(NfL)、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科收治的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3)、中度组(n=56)和重度组(n=41).同期,另选取我院体检健康人群100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水平.出院后随访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对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水平与对照组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fL、Galectin-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Netr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示,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769、0.784、0.811、0.892.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fL、Galectin-3水平升高,血清Netrin-1水平降低,其血清水平变化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短期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1(PAF-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90d临床预后的关系,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敏感的生化指标.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入我院初次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2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观察组出院后90d神经预后,并以此分为良好组(共81例,MRS评分0~2分)和较差组(共21例,MRS评分3~6分).另选同期门诊体检的8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入院血清PAF-1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和入院PAF-1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观察组90d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入院PAF-1水平预测90 d预后的效能.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PA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入院血清PAF-1水平与NIHSS评分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r=0.812,P=0.008).治疗90d预后良好组的PAF-1水平、NIHSS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小于较差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PAF-1水平和NIHSS评分是90d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PAF-1水平截断值为9.5ng/mL预测90d预后不良的AUC为0.867,灵敏度为80.5%,特异性为73.6%.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AF-1水平升高与疾病发生以及90 d预后有紧密联系,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脑卒中和判断短期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型尿钠肽、肌钙蛋白I、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急性肺栓塞组与健康体检者以及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与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死亡与存活患者血清BNP、TnI及Hcy水平以及三项指标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肺栓塞组患者血清BNP、TnI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血清BNP、TnI及Hcy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P<0.05).急性肺栓塞死亡患者血清BNP、TnI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血清BNP+TnI+Hcy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6.7%)、特异性(90.9%)及准确度(88.5%)明显高于任一项指标的检测(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BNP、TnI及Hcy是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BNP与TnI及Hcy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BNP、TnI及Hcy联合检测可反映急性肺栓塞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清褪黑素(Melatonin)、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科接受治疗的aSAH患者120例(观察组).另选取我院体检健康者8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elatonin、NOX4水平.出院6个月后,采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并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42)和预后良好组(n=78),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Melatonin、NOX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Melatonin、NOX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H患者治疗后血清Melatonin、NOX4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Melatonin、NOX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elatonin、NOX4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aSAH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793、0.834和0.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Ⅲ~Ⅴ级、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并发迟发性脑缺血及血清Melatonin、NOX4升高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Melatonin、NOX4水平升高与aSAH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aSAH患者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3例(病例组)、未发生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42例(疾病对照组)以及中老年健康体检者35例(健康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出血量分为少量出血组34例、中等量出血组49例、大量出血组2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级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7例、中重度组37例、重度组19例.根据患者住院28 d是否死亡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86例和死亡组17例.比较各组血清IL-6和TGF-β1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IL-6、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6和TGF-β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IL-6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少量出血组的血清Ib6水平低于中等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中等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P<0.05).轻度组的血清IL-6水平低于中度组、中重度组和重度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中度组、中重度组和重度组(P<0.05).死亡组的血清IL-6水平高于存活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血清IL.-6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45,r=0.328,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r=-0.590,r=-0.366,P<0.05).血清IL-6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70.93%,特异性为82.35% (AUC=0.788).血清TGF-β1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86.05%,特异性为70.59% (AUC=0.836).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和TGF-β1水平可能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sPD-L1)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术后患者不良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22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80例(肝硬化组).同期,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uPA、sPD-L1水平.分析血清uPA、sPD-L1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分析血清uPA、sPD-L1对原发性肝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癌组血清uPA、sPD-L1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清uPA、sPD-L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术后血清uPA、sPD-L1水平低于术前(P<0.05).肝癌患者的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的血清uPA、sPD-L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死亡患者血清uPA、sPD-L1水平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uPA、sPD-L1预测肝癌术后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0.892.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uPA、sPD-L1明显升高,uPA、sPD-L1升高与肝癌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不良有关,其可作为肝癌术后患者临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和同期体检7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依据脑梗死病情程度不同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依据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根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研究组、对照组基线资料和血清Hcy、hs-CRP及NEFA水平,同时比较研究组各亚组间Hcy、hs-CRP及NEFA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Hcy、hs-CRP及NEF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血清Hcy、hs-CRP及NEFA水平依次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Hcy、hs-CRP及NEFA水平依次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Hcy、hs-CRP及NEFA水平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Hcy、hs-CRP及NEFA水平联合检测诊断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三项单独检测的明显提高.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及NEFA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且Hcy、hs-CRP及NEFA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利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TAT)和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147例,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为观察组(n=71),rt-PA单独治疗为对照组(n=76).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AT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出院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预后,分析治疗后TAT、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检测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90 d预后良好率较高(P<0.05);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年龄增加、TAT水平增加、D-二聚体水平和NIHSS评分为影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TAT水平预测AIS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D-二聚体(P<0.05).结论:AIS超早期应用rt-PA联合阿加曲班可有效降低TAT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C)、缺血修饰蛋白(IMA)、25-羟基维生素D(25-OH-VD)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类型、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50例AIS患者(AIS组)和150例志愿者(对照组)血清sdLDL-C、IMA、25-OH-VD水平。观察不同AIS分型(OCSP分型)、病情(NIHSS评分、梗死面积)、预后患者血清sdLDL-C、IMA、25-OH-VD水平差异。分析血清sdLDL-C、IMA、25-OH-VD水平与AIS预后关系及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组患者血清sdLDL-C、I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5-OH-V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dLDL-C、IMA水平随神经损伤程度加重和梗死面积增加而升高(P0.05),血清25-OH-VD水平降低(P0.05)。好转组血清sdLDL-C、IMA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5),25-OH-VD水平高于无好转组(P0.05),血清sdLDL-C、IMA、25-OH-VD水平为AIS预后独立预测因子,AUC分别为0.834、0.776、0.725。结论:血清sdLDL-C、IMA、25-OH-VD与AIS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AIS患者病情、预后的辅助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