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软件非功能需求决定了软件的质量,而软件质量需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件开发或演化时所使用的过程.从软件过程的角度出发,总结凝练满足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过程策略,使用面向方面方法,提出面向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从软件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角度保证软件的质量需求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得以实现.首先,基于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的分析,总结满足非功能需求的过程策略,构建过程策略知识库,在此基础上,使用面向方面方法将过程策略定义的活动封装为方面,并通过方面合成机制织入基本软件过程模型,既实现了基本模型与面向非功能需求活动间的分离,又实现了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注入有助于软件质量提升的活动,其中,重点解决了方面织入基本模型的冲突控制及检测问题;另外,通过开发面向非功能需求的软件过程建模辅助工具NPAT(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oriented processes aided tool),为过程建模及冲突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通过在案例中使用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说明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是可行的,开发的辅助工具是有效的,可以通过非功能需求定制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达到提升软件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非功能需求跟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面向过程的非功能需求跟踪方法的原理,在一个雷达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了该方法的应用分析,并实现了相应的支持工具的原型。  相似文献   

3.
软件系统的非功能需求通常横切整个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会导致代码缠结和分散.提出一种面向方面的非功能需求建模方法,通过扩展UML表达面向方面的概念,识别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根据相应的需求得出系统的功能模型和非功能模型,然后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用方面实现,功能需求用组件实现,最后将组件和方面编织在一起形成最终的系统.这种方法降低了软件系统的开发难度,提高了系统的模块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针对可信软件的非功能需求表示与评估问题,对用于非功能需求描述的软目标相互依赖图(Software Interdependency Graph,SIG)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扩展的软目标相互依赖图(Extended Software Interdependency Graph,ESIG)模型来描述和表示非功能需求。在ESIG图模型上,从面向方面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的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评估方法。在评估过程中建立了评价准则集、评价等级标准集、权重向量、评价得分矩阵和综合评判矩阵,综合考虑了非功能需求间存在的相对重要性和促进与抑制影响。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此评估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非功能需求冲突管理元模型的基础上,给出相关建模元素的形式化描述,将需求冲突的语义定义作为检测依据。根据不同的需求冲突类型和程度,提出一种排除冲突和降低冲突的网络式软件非功能需求冲突消解方法。以旅游出行领域中计算行程费用服务的非功能需求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形式化表示与可满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璇  李彤  王旭  于倩  郁湧  朱锐 《软件学报》2015,26(10):2545-2566
可信软件的可信性由其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共同来体现,其中,非功能需求的实现是可信软件获得用户对其行为实现预期目标能力的信任程度的客观依据.针对可信软件的重要性以及对可信软件的迫切需求,在可信软件的早期需求工程阶段,提出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驱动的过程策略选取方法.首先,对可信软件需求进行定义,提出由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中的可信关注点构成可信需求,非可信关注点的非功能需求则定义为软目标,用于表达质量需求,基于模糊集合论和信息熵对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排序并获取可信关注点和软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驱动的过程策略选取方法.传统的软件早期需求工程阶段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满足需求的技术及设计决策,与此不同,本文对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的目标是获取过程策略,从过程角度解决可信软件生产问题.由于非功能需求间复杂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因为存在冲突关系,故提出了基于可满足性问题求解方法推理过程策略的方法,选取满足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过程策略.最后,通过第三方可信认证中心软件的案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Web软件非功能需求的复杂性, 基于ISO/IEC 9126模型以及Web软件属性图, 对基于ISO的Web软件非功能需求模型进行改进。由于已有的模型不具备明显的解释功能, 所以将Web软件所特有的非功能需求属性添加进原有模型对其进行改进, 将原有模型中的12个子属性扩充为18个子属性, 进而利用问卷调查确定原有模型与改进模型中各属性的评价值, 应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各属性的因子载荷与因子累计贡献率。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模型能更好地解释Web软件的非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软件设计中非功能需求描述不清楚、难以实现等问题,对软件非功能需求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XML的软件非功能需求建模方法,构建了一个软件非功能需求元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属性、约束和实现方法三个数据单元.在此基础上,利用XML Schema定义了软件非功能需求的数据模型结构,以一个通信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建模为例说明了本模型的建模过程和方法,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有助于设计人员对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清楚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软件可信性的重要性以及非功能需求的策略选取对软件可信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早期需求工程阶段将用于辅助决策的经济学和需求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并提出了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可满足性的策略选取框架,以辅助策略选取。首先,对功能需求及经济学方法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转换,例如,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非功能需求看作经济学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软件的利益相关者看作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者等;并定义了非功能需求分解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模糊集合论和信息熵对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模糊排序从而获取利益相关者的关键非功能需求,并利用经济学中生产过程的相关方法计算使用策略的可信性效益,辅助策略的选取。以移动基础维护管理平台为例,使用提出的方法,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为合理准确地度量软件可信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非功能需求的软件可信性度量模型。首先,分析了该模型所涉及的软件可信性、非功能需求、关键非功能需求的定义;其次,对非功能需求进行分解以及权重的分配,并将非功能需求细分为A、B、C、D四类以便更好地获取;最后,应用Web软件中的“在线旅行”网站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具体度量过程。提出的模型是一个通用的软件可信性度量模型,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软件,支持软件可信性的定制,对于软件可信性的度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非功能需求NFRs进行了描述,根据功能需求、NFRs与SA的关系,定义了基于NFRs的SA演化,使用构件组合运算和结构工作链对软件体系结构的非功能特性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出了基于NFRs的SA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的量化评估是可信软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依据构件中非功能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设计结构矩阵及矩阵变换、运算的方法,提出了非功能需求贡献值的概念,建立了构件和非功能需求关系的相关阵列及具有统一标准和评判尺度的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度量模型,并结合该模型构建了一种用来判断软件非功能需求是否符合软件开发者和用户预期的评估决策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本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World Wide Web (WWW)-based electronic commerce has emerged as a mean to conduct business transactions that were previously handled through traditional 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s, phone, fax, on-site visits, or mail. Today, electronic procurement (e-procurement)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 volume and value of the business transactions conducted over the Internet. As of yet, however, little or no research has assessed the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sought for the WWW-based systems used to support the procurement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of a survey of 133 corporate buyers from about 130 companies on the use of readily available web-based systems for business-to-business transactions and the requirements perceived to be critical to the effective support of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4.
The satisfaction of a customer's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acceptince of a designed system. They can be seen as constraints on either the final product or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Each such requirement may generate further constraints, depending on decisions taken, forming a graph, and a path can be traced between the original requirement and a design commitment.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modelling wher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decisions are best taken using Milner's Calculus of Communicating Systems, with agents representing roles and documents. A prototype support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model is being implemented using C and Motif.  相似文献   

15.
分析传统非功能需求定义的不足,基于需求分析阶段的系统抽象—"需求模型"重新定义非功能需求,规范并简化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之间的关系。扩展面向特征的软件产品线建模方法,在特征模型中显式地建模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沿用传统特征模型中固有的变化性建模机制建模并管理非功能需求的变化性,显式地复用与非功能需求相关的建模知识和资产,为进一步研究定量评估产品线变体质量的新技术奠定基础。设计了一个基于多视图的特征建模方法,指导开发者在迭代的过程中建模非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支持关注点分离和模型的复杂性管控。实现了工具原型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clusion of ‘non-functional’ aspects of a business process in modelling for business improvement. The notion of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NFRs) is borrowed from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 method developed in that field for linking NFRs to conceptual models is adapted and applied to business process modelling. Translated into this domain, NFRs are equated with the general or overall quality attributes of a business process, which, though essential aspects of any effective process, are not well captured in a functionally oriented process model. Using an example of a healthcare process (cancer registration in Jordan). We show how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NFRs can be applied to a process model developed with role activity diagramming (RAD) to operationalise desirable quality features more explicitly in the model. This gives a useful extension to RAD and similar modelling methods, as well as providing a basis for business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