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功申  孟魁  谢婧 《计算机科学》2014,41(12):33-37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特征将用户对微博转发量的影响力进行量化,提出了一种微博预警算法。首先,分别研究了大转发量与小转发量的微博作者的用户基本特征,获得其中对关键用户与非关键用户具有良好区分度的特征,并基于信息增益的特征选择法获得用户特征对用户关键性的区分度。随后,基于特征加权模型,提出了一种用户对微博转发量的影响力的量化算法。最后,提出了一种微博预警算法,该算法对给定的新发布的微博,以其作者及已有转发用户的特征就用户对该微博转发量的影响力进行量化,当影响力超过一定阈值时,输出预警信息。该算法可以有效控制敏感微博在网络上的传播及扩散。  相似文献   

2.
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许多学者都对微博中用户的影响力进行研究,但大多数影响力的评价算法都是根据微博话题中用户的静态属性或微博话题发生后用户的行为特征对用户影响力进行评价。从用户的转发、评论和点赞三种行为入手,结合突现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Swarm模型的用户影响力排序算法,SMRank算法可以在微博话题发生的过程中对用户每个时间段的影响力进行计算,给出了一种计算微博话题用户影响力的新方法。通过使用真实的微博话题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SMRank算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微博话题中影响等级较大的用户,并能计算出不同用户不同时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精准地获取微博领域权威性用户排序列表,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手动构建领域词典,面向微博领域提出了领域微博权威性用户度量模型(domains-microblog authoritative user ranking model,DMAURank).该模型使用基于PageRank与用户行为权值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实验结果与用户平均转发数排名和粉丝数排名进行对比,发现基于PageRank与用户行为权值相结合的用户被关注度有效降低了粉丝数目的过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社交网络中,通过追踪极少数的强影响力用户,可以实现宏观管控信息的传播过程,而用户影响力是一种无法预判的后验信息,仅能依靠有关特征来确定.因此,提出了一种融入结构度中心性的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评估(Structural-Degree-Centrality User Influence Rank,SDRank)算法来识别强影响力用户.该算法基于PageRank算法,引入了结构度中心性,结合了加入时间与平均转发数的调节因子,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影响力值.相较于其他的现有算法,SDRank算法仅从用户本身的行为角度出发,不需要诸如个人标签、粉丝等存在伪造风险与缺省可能的具体信息,也不必挖掘传播内容的潜在信息,适用性更广泛.以微博用户的级联转发数据集作为实验对象,对被转发数排名Top-K用户的平均转发数等相关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探讨了用户转发行为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所提算法与PageRank,TrustRank算法相比,准确率、召回率和F1-measure值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验证了SDRank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社交网络平台信息传播迅速,为了有效地进行舆情预警,定量地评估用户在消息传播网络中重要性,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用户影响力建模问题中. 通过对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行为分析,构造了包含用户活跃粉丝数以及平均转发数等五项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 并针对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在应用于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提出改进模糊合成算子的方法构建用户影响力评估模型. 利用新浪微博社交平台上的真实数据,结合对比实验和实际评估,改进的模糊合成算子能根据需求调整权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该方法能较准确地反应社交网络中用户的实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微博中用户影响力分析这个问题,提出用户影响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用户自身影响力以及用户被影响力的概念,并根据用户自身特征与用户粉丝情况得出其计算公式,从而可以综合考虑用户在微博中的所有信息,计算出用户影响力。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方法能比较好地反映用户在其粉丝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微博话题存在时效性的特征以及用户之间交互行为特征,在经典PageRank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用户交互的微博用户挖掘算法来有效挖掘推动微博话题流行的关键用户。首先,介绍了微博话题关键用户的定义及其相关特征;其次,由于传统模型未考虑用户交互以及时间属性的影响,所以融合了时间属性以及用户之间交互特征,同时结合微博网络结构提出了MUR算法;最后,将算法与经典PageRank算法和TS算法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微博话题用户的时效性、话题推动以及对粉丝的影响力等方面表现较好,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准确地识别微博网络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节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关系、行为以及社团结构的影响力评价算法。首先,根据模块度对加权有向微博网络进行社团划分;接着综合微博网络中用户的粉丝数量、粉丝质量以及跨社团数目等特性度量节点的影响力。同时,对粉丝质量进行深入的分析,利用粉丝对用户的关注度作为粉丝质量的分配标准,最终完成用户传播影响力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显著提高了评估用户传播影响力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浪微博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网络,分析了衡量微博用户影响力的三个指标--粉丝数、User PR值以及用户活跃度,发现粉丝数分布和User PR值分布均服从幂律分布,活跃度分布不同于前两种分布。分别对三种排名靠前的用户及其发布的微博进行分析,发现排名靠前的用户中,User PR值的认证用户多于粉丝数;活跃度排名靠前的用户在广告营销活动中受到广泛的青睐;新浪微博用户乐于转发和评论他人的微博,微博中嵌入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和链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常用的网络爬虫和基于微博API抓取数据的算法很难满足舆情系统对微博数据的需求。为此,提出一种模拟浏览器登录微博抓取网页数据的算法,以方便地获取任意微博用户网页上的所有数据。通过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构建用户网络,并通过该网络发现新用户。为获取微博上有质量的数据,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根据用户的发帖数、发帖频率、粉丝数、转发数、评论数等因素来计算用户影响力,以影响力为主要因子构建优先队列,使得影响力越大的用户数据采集频率越高,同时计算时间间隔以兼顾非活跃用户的数据获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通用性强、完全无需人工干预、获取信息的质量高、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微博特有的移动终端轻博客发布与交互模式,使其迅速成为使用范围最大、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媒体。新浪中文微博现有超过3亿用户,发展最为迅速,中文微博和其他微博相比具有独特性,一些大“V”博主的影响力堪比电台电视。通过分析微博的网络结构特征,总结出微博相对于其他传统社会载体的特性。利用PageRank算法的思想,设计了基于用户质量的User Impack Rank(UIR)排序算法。UIR算法通过用户相对微力值和用户相对链接质量对各博主的影响力进行动态的评估。在一个活跃的微博社区数据集上进行了全面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了UIR算法能更加准确和客观地对用户的影响力进行排序,并且能有效地消除僵尸粉丝对排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交网络的影响力与其自身的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基于新浪微博的数据,对用户的粉丝数、关注数的分布及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用户的粉丝数、关注数、微博数都符合幂律分布;探讨了节点之间的距离特征,发现并证明了微博网络中存在着“小世界”现象;研究了节点之间的链接形成问题,发现链接的形成满足三元闭包原理。以上三方面研究结果,对于探索微博影响力同底层社交网络结构特征的关系、设计微博影响力控制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个性化标签推荐系统在海量信息或资源过滤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在新浪微博平台中, 用户可以自主的给自己添加标签来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时, 用户也可以通过标签来搜索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似的用户. 针对新浪微博中大部分用户没有添加标签或添加标签数目较少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RBLDA模型和交互关系的微博标签推荐算法, 它首先利用RBLDA模型来产生用户的初始标签列表, 然后再结合用户的交互关系而形成的交互图来预测用户标签的算法. 通过在新浪微博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发现, 该方案与传统的标签推荐算法相比, 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梁秋实  吴一雷  封磊 《计算机应用》2012,32(11):2989-2993
在微博搜索领域,单纯依赖于粉丝数量的搜索排名使刷粉行为有了可乘之机,通过将用户看作网页,将用户间的“关注”关系看作网页间的链接关系,使PageRank关于网页等级的基本思想融入到微博用户搜索,并引入一个状态转移矩阵和一个自动迭代的MapReduce工作流将计算过程并行化,进而提出一种基于MapReduce的微博用户搜索排名算法。在Hadoop平台上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避免了用户排名单纯与其粉丝数量相关,使那些更具“重要性”的用户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获得提升,提高了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微博消息传播中意见领袖影响力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晨旭  管晓宏  秦涛  周亚东 《软件学报》2015,26(6):1473-1485
在微博网络中,消息的传播与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密切相关.然而,意见领袖在消息动态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影响力难以量化衡量,这对意见领袖影响力的评估和消息传播趋势的预测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消息传播的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建模与测量分析方法.在分析消息传播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有向图描述消息在微博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发现该过程可近似分解为由各个意见领袖所驱动的子过程,根据对意见领袖影响力属性特征的分析发现,该子过程可以由指数截断的幂律衰减函数来描述.对模型中各个参数进行估计,可以定量地衡量意见领袖在消息传播过程中的初始影响力、影响力衰减指数及其影响力持续时间等指标.结合新浪微博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消息的传播范围与传播过程中参与传播的意见领袖的数量呈弱相关;虽然意见领袖的初始影响力与其粉丝数量的大小正相关,但影响力衰减指数的大小以及影响力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粉丝数量几乎无关.最后,采用所建模型对真实微博消息的传播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较好地对热门消息的传播趋势进行预测,这对微博中公众舆论的控制及广告定点投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微博网络测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移动通信和Web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微博为代表的在线社会网络在中国广泛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博进行信息分发和舆论传播.为了了解中国微博网络中的拓扑结构特征和用户行为特征等内在信息,对国内最大的微博系统——新浪微博——开展了主动测量,并结合已有的在线社会网络测量结果,对新浪微博的网络拓扑和用户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主要发现包括:1)新浪微博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2)新浪微博网络的入度分布属于幂次分布,而出度分布表现为某种分段幂率函数;3)与类似社会网络相比,新浪微博网络的出入度不具有相关性;4)新浪微博网络属于同配网络;5)新浪微博用户发博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分布和周分布模式;6)新浪微博用户博文数目分布表现为威布尔分布;7)新浪微博用户博文的转发和评价行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且博文转发概率要高于评价概率.这些测量研究和发现不仅有助于设计出符合中国微博网络结构特征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模型,也是实现对微博舆论的监测、引导、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研究的深入,对微博用户可信度的评价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针对微博用户可信度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关系的用户可信度分析方法。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用户的资料信息、交互信息和行为信息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用户的7个相关特征,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而得到用户自评价可信度;然后以用户自评价作为基点,以用户关系网络作为载体,结合用户之间潜在的用户互评关系,通过改进PageRank算法,提出了用户可信度评价模型User-Rank,进而,利用关系网络中其他用户对待分析用户的可信度进行综合评价。大规模的微博真实数据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用户可信度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传统的PageRank算法的改进模型评估微博社区博主的影响力。微博社区中博主的影响力反映其话语权的大小,是研究微博社区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对平均度、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等网络特征指标的统计,验证了微博社区网络具有"小世界"的显著特性。从用户活跃度和博文质量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博主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引入了博主传播能力这个因子,利用PageRank算法的思想设计了新的影响力排名(Influence Rank)算法模型来评估博主影响力。通过实验对比发现Influence Rank算法在考虑节点间的关系之外还考虑了节点本身的特性,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博主的影响力排名。  相似文献   

19.
微博已成为主流的在线社交网络平台,用户的影响力已成为衡量用户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基于PageRank算法,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兴趣相似度、相对发帖活跃度、相互反馈互动程度来计算一个用户对其所关注的用户的关注程度,提出一个能够评估用户在微博上实际影响度WeiboRank算法。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该算法得到的用户影响度值能较客观地反映用户在其所处的虚拟社交网络中的实际影响度。  相似文献   

20.
微博用户利用标签信息表征其兴趣及属性,通过分析微博用户标签特点以及现有微博推荐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多标签语义关联关系的微博兴趣建模方法。为了解决现有加标方法忽略了语义关联及多标签间关联的问题,首先通过计算标签对在微博用户集合中的共现频率得到标签对语义内联关系;其次构建由标签对连接词组成的路径,通过共享熵进一步计算标签对语义外联关系;最后将两者结合得到标签对语义关联关系矩阵,由此来对用户 标签矩阵进行更新,得到基于多标签语义关联关系的微博用户兴趣模型。以新浪微博公开API抓取的大量微博信息作为实验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用户兴趣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