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巨幼细胞贫血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d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患儿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巨幼细胞贫血患儿为实验组,随机统计102例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分别用胶体金方法进行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实验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69例(50.36%),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23例(22.54%),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与MA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临床治疗MA同时应根除H.Pylori。  相似文献   

2.
血清Gs RIA在幽门Hp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中胃泌素 (Gs)表达的临床意义及Hp感染与血清Gs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对 4 6例Hp阳性患者及 33例Hp阴性的患者进行血清Gs测定 ,并观察Hp阳性患者Hp根除前后血清Gs的变化。 结果 :Hp阳性患者血清Gs的表达高于Hp阴性者 (p <0 0 5 ) ,Hp根除前血清Gs水平明显高于Hp根除后 (p <0 0 5 )。 结论 :Hp感染可引起血清Gs升高 ,Gs可作为Hp感染与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接受雷贝拉唑三联法,对照组75例接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三联法;用药均为7 d,疗程结束4周及半年后复查内镜及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4.0%和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1.3%,复发率分别为为7.7%和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法和传统的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均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疗效更显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更高,而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与家庭成员共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通过C13呼气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及与患者长期共同生活的C13检测阳性的患者家属均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d后停药1月,再次行C13呼气试验检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根除率为91.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1.7%(43/6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P感染患者与家庭成员共同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镜病理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者80例(Hp阳性组),另选取院同期治疗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Hp阴性组).对比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者病理改变分布情况,分析患者病理特征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及不同病理特征Hp感染程度.结果:Hp阳性组患者胃部炎症、中性粒细胞浸润、肠上皮分化、胃粘膜萎缩发生情况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患者炎症、中性粒细胞浸润、肠上皮分化、胃粘膜萎缩情况为中-重度者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不同病理特征之间患者Hp感染程度不一,胃粘膜萎缩患者其Hp感染程度以强阳性为主,炎症患者则以弱阳性为主(P<0.05).结论: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下病理特征存在密切联系,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Hp诊断、根除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对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性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肝性脑病合并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根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有益菌、乳果糖等常规治疗,根除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根除Hp治疗。根据Child-Pugh改良分级法,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A、B、C级,比较两组A、B、C级患者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和治疗前后完成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T)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根除组肝功能A、B、C级患者血氨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根除组肝功能A级、B级、C级患者完成NCT、DST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患者采用根除Hp治疗,均能降低血氨水平、提高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对不同类型的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4例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引起胃炎的患者,进行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治疗14d,在治疗完成后4~6w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查。结果经检测得到 ITT患者HP根除率为68.9%,PP分析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率为83.6%。全胃型胃炎的根除率TPP分析66.2%,PP分析80.3%,胃窦型胃炎的根除率TPP分析74.6%,PP分析87.1%。多因素分析未能确定与治愈相关的因素。结论相比胃窦型胃炎,全胃型胃炎14d三联疗法的根除率低,14d三联疗法没有达到可接受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幽门弯曲菌 (Helicobaclerpylori,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患者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应用免疫黏附法和SAP法对 4 0例Hp阳性、6例Hp阴性的DU患者红细胞免疫活性 (RBC C3bRR、RBC ICR和RBC TRR)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 (CD3+ 、CD4 + 、CD8+ 和CD4 + /CD8+ )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Hp阳性DU患者RBC C3bRR、RBC TRR、CD3+ 、CD4 + 和CD4 + /CD8+ 较Hp阴性患者无明显降低。Hp阳性的DU患者RBC C3bRR、RBC TRR、CD3+ 、CD4 + 和CD4 + /CD8+ 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0 1) ,而RBC ICR和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 1)。Hp阳性的DU患者疗程结束后 ,38例Hp被根除 ,根除率为 95 %。Hp根除且溃疡愈合者为 35例 ,愈合率为 86 % ,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亚群基本恢复正常。Hp根除但溃疡未愈合者 11例 ,溃疡愈合但Hp未根除者 2例 ,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亚群均有所改善。此外 ,红细胞免疫功能 (RBC C3bRR和RBC TRR)与T细胞亚群 (CD4 + /CD8+ )的变化呈明显正相关 (P <0.0 5 )。因此 ,红细胞免疫与T细胞亚群可能均参与了DU的发生、发展和转归。DU和Hp感染可能共同引起了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儿童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Caspr2)抗体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提高对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认识。方法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儿科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间4例抗Caspr2抗体脑炎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4例患儿中3例男孩,1例女孩,年龄2~11岁,病程14~21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3例,呕吐4例,精神差2例,抽搐3例,头痛1例,认知障碍1例,病理征阳性3例,颅脑CT异常1例,颅脑MRI异常3例,脑电图异常4例。其中2例接受免疫球蛋白及激素治疗,2例为单独激素治疗。患儿出院后随访2~14月,电话及门诊随访,未再复发。结论 儿童抗Caspr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较少见,主要表现抽搐、精神异常、认知障碍、神经性疼痛等,反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需尽早完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10.
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价实施一种新的已发展的酶免疫技术 (Hp SA)检测儿童大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这个研究的比较了 5 8例已经用于各种内窥镜评价的胃肠症状和胃与十二指肠镜和 11例治疗后随访的患者 ,在第一组 ,2 3例儿童用细菌学和组织学方法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 ,2 0例用大便抗原检测是阳性 ,敏感性是 86 .9%,并且阴性预告值是91.9%,因为 ,用 Hp SA检测仅观察到一个假阳性反应 ,特异性是 97.1%,并且阳性预告值是 95 .2 %,治疗后的结果通过随访获得。8例治疗后感染被根除的儿童 ,Hp SA分析结果是阴性 ,并且有 2 /3持续感染的患者可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 HP)检测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的诊疗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血清阳性的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左旋西替利嗪片(5mg/d)治疗:另一组给予左旋西替利嗪片(5mg/d)、奥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停药4周后观察,观察内容包括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分析CIU与HP之间关系。结果127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57(44.9%)例HPIgG阳性,而100名健康者仅6(6%)例阳性,CIU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χ^2=42.18,P〈0.01)。停药4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单一治疗组有效率为55.2%,联合疗法与单纯抗过敏治疗相比,前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χ^2=10.43,P〈0.01);停药8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单一治疗组有效率为44.8%.联合疗法与单纯抗过敏治疗相比,前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χ^2=15.21,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针对清除HP的联合疗法治疗HP阳性CIU患者近期(停药4周)以及远期(停药8周)有效率都优于单独抗过敏治疗的方案。结果提示,幽门螺杆菌与部分荨麻疹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另外,联合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减少荨麻疹的复发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两家医院收治的首次发作TIA患者共计396例,常规进行尿素酶试验,将尿素酶试验阳性的TIA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02)和对照组(n=102),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根除Hp治疗。动态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1 m,6 m,12 m Hcy变化,随访2组患者在半年,1年,2年内脑梗塞发生率。结果:TIA患者根除Hp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降低(P0.05),根除Hp后患者随时间延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下降越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TIA患者半年内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TIA患者1年及2年内脑梗塞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1年内脑梗塞发生率与2年内脑梗塞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脑梗塞的发生,并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预防TIA进展为脑梗塞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发现的定植在胃粘膜的一种革兰阴性螺旋细长微弯杆菌.因不同地区环境卫生差异,我国Hp感染率在40%~90%之间[1],成人Hp感染率在50%以上[2].Hp已被确认为Ⅰ类胃癌致病因子,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淋巴样淋巴瘤的最主要病原体[3].因此Hp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国内外已把实验诊断作为确诊和根除Hp检查的重要手段.13C呼气试验和血清学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为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临床上会遇到呼气试验结果和血清学结果不一致的情形,探讨两种方法在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与一致性及可能的原因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HP感染根除率.方法:120例Hp阳性患者,根据病史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均经口服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治疗10 d.治疗前、停药6周后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并对比两组Hp根除率.结果:糖尿病组的Hp根除率为60.3%,非糖尿病组为85.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根除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联合三联序贯治疗Hp感染与三联治疗Hp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门诊行14C呼气试验检测Hp为阳性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标准三联组(耐信+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疗程10 d;B组:先用大黄、黄连、黄芩治疗1周再用标准三联治疗10 d。抗Hp治疗停药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比较各组Hp根除率。结果 A组Hp根除率为51.56%,B组Hp根除率为85.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大黄、黄连、黄芩联合标准三联序贯治疗Hp感染的根除率高于三联治疗Hp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中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的情况 ,以了解根除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方法 以快速尿素酶和碳十四呼气实验结合内镜检查证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活动期患者 15 0例 ,纳入实验患者均经内镜检查证实无反流性食管炎。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80例及 70例。治疗组每位患者接受标准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 :洛赛克 2 0mg 2 日 ,克拉霉素 0 5 2 日 ,阿莫西林 1 0 2 日。服用一周后停用抗生素 ,坚持服用洛赛克 2 0mg 1 日 3周后停药。整个疗程共 …  相似文献   

17.
侯拂晓 《医学信息》2018,(17):135-136
目的 比较标准四联与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果胶铋标准四联治疗,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标准三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p复发率为10.42%,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低于对照组的6.2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炎,Hp根除率较高,复发率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微循环学杂志》2015,(4):64-67
目的:报道4例与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脑脊液有关病毒抗体的阳性结果。方法:检测4例确诊APS患者脑脊液中单纯疱疹1型病毒(HSV-1)和巨细胞病毒(CMV)抗体,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与APS发病的关系。结果:4例患者脑脊液HSV-1-IgG、CMV-IgG均为阳性,HSV-1-IgM、CMV-IgM均为阴性;例1、例2血清HSV-1-IgG、CMV-IgG阳性,例3、例4阴性;例1、2、3抗心磷脂抗体(aCL)血清水平12RU/ml;例4检出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结论:初步提示HSV-1和CMV感染与APS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71型抗体IgG(EV71-IgG)的水平,分析与EV71所致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关系。方法以来源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我院)中心实验室分离到的EV71 C4亚型标本,制备EV71诊断抗原,建立EV71-IgG抗体诊断试剂盒方法,并进行实验室评价。收集2010年1~3月在我院儿保科抽血进行常规保健检测的标本,筛选出无发热、无HFMD症状的健康儿童血清标本,检测EV71-IgG抗体。选取我院2010年全年门诊及住院HFMD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EV71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①本研究建立的试剂盒EV71-IgG抗体检测临界值为0.148;与细胞中和实验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2%,与柯萨奇A16病毒抗体无交叉反应。②819名健康儿童血清标本中,男481名,女338名。〈1岁组(60%,60/100名)和~2岁组(39.3%,72/183名)EV71-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3岁、~4岁、~5岁和~14岁组分别为12.9%(15/116名)、27.1%(38/140名)、14.2%(16/113名)和22.8%(38/167名)]。EV71-IgG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别差异。③4 780例EV71阳性HFMD患儿中,男3 070例,女1 718例。〈1岁310例(6.5%),~2岁1 157例(24.2%),~3岁1 337例(28.0%),~4岁1 094例(22.9%),~5岁450例(9.4%),~14岁432例(9.0%)。④各年龄组EV71-IgG抗体阳性率与EV71阳性年龄构成比呈相反趋势,〈1岁组EV71-IgG抗体阳性率最高,EV71阳性年龄构成比最低;~3岁组EV71-IgG抗体阳性率最低,EV71阳性年龄构成比最高。结论 〈1岁健康儿童EV71-IgG阳性率最高,EV71阳性年龄构成比与EV71-IgG阳性率呈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理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Hp)的效果,为临床Hp感染诊断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及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106例临床送检胃窦黏膜组织标本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06例胃窦标本中,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阳性例数68例,阳性率为64.2%,苯胺蓝染色法检测阳性例数46例,阳性率为43.4%。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检测病理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确诊胃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