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江西省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以及全国多地收集的31个栽培灵芝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序和分析,结果 9个野生菌株有灵芝、紫芝、南方灵芝、有柄灵芝、树灵芝等。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与31个栽培灵芝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灵芝(Ganoderma)栽培菌株粤GL-YW( G.lucidum)和粤GL-YWZ(G.sinense)为对照,对3株采自坦桑尼亚的野生灵芝(Ganoderma)菌株的人工栽培子实体进行多糖和三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野生菌株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南京紫金山野生生物资源,对采自紫金山的一株野生菌株ZJ-1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并对菌株ZJ-1开展了菌丝培养特性研究及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适宜pH为4.0~5.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通过人工栽培成功获得了灵芝菌株ZJ-1的子实体。利用扫描电镜发现灵芝菌管内有着规则的网状结构,其上布满卵形孢子。研究结果将为菌株ZJ-1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供试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菌株6个,通过观察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状况及产量试验,筛选出松杉灵芝优良菌株2个,分别为菌株4和菌株5,菌株4采自穆棱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5采自绥阳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2个菌株在母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均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短,产量高,菌盖红褐色,扇形。  相似文献   

5.
农东红  曾广宇  高凯 《食用菌》2023,(6):51-52+58
为充分利用油茶高接换冠、砍伐更新或树形修整等产生的枝干剩余物,提高油茶林地利用率,以油茶枝干及常规灵芝段木原料(枫香木、板栗木)为栽培料,接种7个灵芝菌株,筛选出一株较适宜用油茶木栽培的灵芝菌株(LZZ1);并在油茶、枫香及板栗段木油茶林下仿野生栽培LZZ1灵芝菌株,结果该菌株前两年油茶段木栽培产量显著高于枫香木及板栗木,适宜用油茶段木栽培。  相似文献   

6.
以5个不同的灵芝菌株为试材,采用枇杷枝屑代料栽培,以杂木栽培灵芝为对照,统计不同菌株灵芝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孢子量并检测不同菌株灵芝多糖、三萜、黄酮的含量,明确不同菌株灵芝子实体品质的差异,为更好地利用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选择菌株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枇杷枝屑代料栽培灵芝对灵芝品质影响最大的是多糖含量明显增加,其次是三萜含量,对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各菌株子实体对多糖、三萜含量提高幅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5)
通过对攀枝花野外分离获得的15个灵芝菌株,进行人工代料栽培比较。考察各灵芝菌株生物学特性、子实体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指标,分别获得高产菌株3个,高抗菌株3个,子实体形状好的菌株3个,菌丝长势快、长势强的菌株3个。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选育高产、高抗、优质的灵芝菌株提供了性状明确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5种来源不同的灵芝菌株进行母种和原种、出芝试验,对相关生物学指标和灵芝三萜含量进行相关评价,并得出以下结论:南韩灵芝芝盖厚而大、菌柄长、长芝整齐、芝型好、生物转化率高、栽培周期短,可作为以整株灵芝子实体销售为目的栽培优选菌株;信州灵芝的芝小而朵多,芝盖厚、结构密实、边缘整齐、菌柄长、菌盖和菌柄结构分明,长芝整齐、芝型好、生长周期短,可作灵芝盆景栽培的优选菌株;大红灵芝gy栽培周期最短39天,生物转化率为55.8%,故可作为以灵芝子实体的粗加工保健品和提取灵芝有效成分为目的栽培优选菌株;美国灵芝在母种和菌袋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是所有品种中最快的,仅次于大红灵芝gy,故美国灵芝可作为灵芝菌丝深层发酵的优选菌株。以上的菌株可作为广西灵芝产业发展所选菌株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ITS序列分析鉴定灵芝属菌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1个本所保藏灵芝属菌株及9个灵芝属野生菌株的ITS序列,应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并从GenBank上下载2条赤芝(Ganoderma luncidum)、1条黑紫灵芝(Ganoderma japonicum)和1条无柄紫灵芝(Ganoderma mastoporum)的ITS序列,以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m)为外类群,用NJ(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0个灵芝属菌株聚为4个簇,其中赤芝组和树舌亚属的菌株各自聚为1组,其组内同源性均达99.7%以上,紫灵芝组的菌株分成2组:无柄紫灵芝和黑紫灵芝。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仅根据形态学特征难以将灵芝属菌株进行有效的分类,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对灵芝菌株进行分类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ITS序列分析在近缘种的分类鉴定上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灵芝主要活性成分与营养物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种不同品种灵芝为试材,比较了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粗蛋白质、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等主要活性成分与营养成分的含量,以期为灵芝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多糖的含量在0.53%~3.05%,含量高的品种依次为易县采集的"野生白灵芝""野生云芝""泰山3号";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在0.47%~1.47%,野生灵芝三萜含量多数高于人工栽培灵芝;人工栽培的灵芝粗蛋白质含量多数高于野生灵芝,"美芝"粗蛋白质含量高达32.05%,易县"野生赤芝"粗蛋白质含量仅为7.52%;野生灵芝的灰分显著高于人工栽培灵芝的灰分;人工栽培灵芝和野生灵芝根据品种不同,所含粗纤维、粗脂肪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允勇 《食用菌》2019,(4):34-35
以竹屑、杂木屑为主料进行了京大、信州灵芝仿野生栽培比较试验,观察其生长情况,分析对比不同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出现时间、子实体生长情况、经济性状与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信州菌株可以作为大面积栽培推广,京大灵芝菌株可作为采集孢子粉用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引进灵芝菌株在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灵芝菌株(ZL80与ZL161),以丰富当地灵芝栽培的菌株。  相似文献   

13.
在茶园套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仿生栽培过程中,研究不同灵芝菌株、不同培养料配方、高效栽培工艺等对出芝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LZ-6或LZ-7灵芝菌株以及配方6(棉籽壳40%、玉米芯32%、麸皮20%、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2%),通过高效栽培工艺建立了茶园套种灵芝仿生栽培模式。该模式在江苏地区推广示范,技术简单,易管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21,(3)
目的:筛选出适合葡萄枝屑栽培的优良灵芝菌株。方法:以葡萄枝屑为培养基主料,进行8个灵芝菌株母种、原种适应性培养、栽培试验,并检测所栽培灵芝多糖和三萜质量分数。结果:GH8菌株综合评价指数为25.7、圆8为22.6、武芝为19、美芝为17.9、盆芝为17.3、红灵(CK)为17、韩芝H为16.7、日赤为14.2;GH8菌株活性成分多糖和三萜质量分数分别超出国家药典标准的75.6%、174%,为优良灵芝葡萄枝屑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发掘利用西南地区野生灵芝资源,基于形态学及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1份采自昆明市的野生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以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固体培养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并对驯化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活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白肉灵芝菌丝固体培养最适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三氯化铁,pH为5.5,温度为26℃。驯化栽培的白肉灵芝出菇整齐,漆状光泽度高,农艺性状优良,单朵子实体平均鲜质量、干质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61.60 g、24.80 g和10.26%。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活性成分测定,测得其多糖、三萜、总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51%、3.21%、17.24%、17.20%及2.40%,各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赤芝、紫芝和部分已选育的白肉灵芝品种。研究结果为西南地区珍稀野生灵芝种质资源的发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桂西北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桂西北地区几种人工栽培灵芝和野生灵芝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均比野生赤芝的多糖含量高;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也比部分野生黑芝的多糖含量高。分析了不同样品灵芝多糖含量差异的原因,并探讨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用人工栽培灵芝替代野生灵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富硒高产灵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株不同性状的灵芝菌株为亲本,采用化学融合方法对其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选育,筛选与亲本酯酶同工酶酶谱存在显著差异和拮抗试验呈阳性的融合菌株,并分别以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富硒液体培养菌丝体中硒含量和固体栽培时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和灵芝菌株的富硒能力为初筛和复筛标准,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灵芝高产菌株RG1108,编号为YG1,其灵芝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固体富硒栽培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中的硒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8.48%、21.78%、16.19%,遗传性状稳定。结果表明:原生质体融合选育富硒高产灵芝是一种比较成功的灵芝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丁李春 《食药用菌》2021,(2):148-151
为筛选适合以葡萄枝屑替代部分木屑为原料进行栽培的优良灵芝菌株,采用果园废弃的葡萄枝屑为主料,对8个灵芝菌株进行栽培试验,考察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并检测其子实体和孢子的灵芝多糖及三萜含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子实体和孢子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和孢子的三萜含量均以GH8为好,其综合评分为83.24,也最高;子实体多糖则以圆8较高。8个菌株的多糖和三萜酸含量均超出国家药典标准。因此GH8可作为葡萄枝屑栽培灵芝的适宜菌株。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在海南省保亭县植物园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 L.活树上发现一种灵芝根腐病,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其担子果分离菌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势菌株HMDGF001,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鉴定,rDNA-ITS、SSU和LSU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红毛丹灵芝根腐病的病原菌为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30℃,最适pH值6,黑暗条件有利菌丝生长,且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0.
松杉灵芝的驯化栽培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松杉灵芝人工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探索出在室内外人工栽培松杉灵芝的技术。结果表明,松杉灵芝在人工栽培下,可以产生子实体,与自然生长的野生种类相似。栽培原料采用林区针叶树锯木屑,原料来源丰富。大量栽培松杉灵芝对发展长白山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