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70%噻虫嗪(锐胜)不同用药量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和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水稻育秧的成苗率和秧苗生长的影响及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0%噻虫嗪(锐胜)对稻种出苗率和成苗率的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成苗后的秧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秧苗期20d内的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且浸种效果优于包衣。从应用效果和成本出发,在大面积生产上最佳的用药量和处理方式为:40g/100kg种子,浸种时加锐胜、后催芽播种,浸种不换水,浸种液撒入秧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70%噻虫嗪WS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的壮苗效果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获得该药剂对水稻种子的最佳处理剂量和处理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噻虫嗪WS:水稻种子按照20 g:100kg、40 g:100 kg和80 g:100 kg分别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和先浸种后包衣的处理方式,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方式水稻种子发芽率、稻根长、叶片宽度、根数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kg,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效果最佳,处理后4d室内发芽率稳定为96.00%,30 d平均根长为4.93 cm,40 d水稻1~5叶位叶片宽度明显较对照宽,45 d的平均根数为54.0条,处理后15、30、45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6.00%.[结论]采用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 kg先包衣后浸种的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及稻飞虱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包衣对水稻种子出苗率、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3个剂量处理(300、500、700g/100kg种子)、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荐剂量(420g/100 kg种子)及空白对照处理,水稻种子经浸种催芽露白后包衣,室内25℃光照培养箱观察种子出苗率,大田观察稻苗株高及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在高剂量(700g/100kg种子)下包衣对水稻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播后9d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下同);但对水稻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随药剂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其药后10、17、24 d稻苗株高分别比空白对照高1.23~4.82、1.28~5.26和0.97~6.09 cm.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对稻飞虱的防效与使用剂量呈正比,并随药后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其药后24、31、38、45、52和59 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达88.40%~97.35%、87.66%~96.75%、81.10%~92.17%、75.74%~88.06%、69.63%~86.07%和35.38%~64.45%,3个剂量处理间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对水稻安全,田间防控稻飞虱可达52 d左右,可在水稻直播田推广使用,推荐制剂包衣量为500~700 g/1 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济麦22、博优235、宽城15(已包衣)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剂量的70%吡虫啉拌种剂(福蝶)包衣对小麦发芽的影响,不同剂量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包衣量及堆闷时间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小麦时,适合的包衣量为2~4 g/500 g种子,最大剂量不超过4 g/500 g种子。使用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浸种水稻种子时,推荐使用剂量为6~8 g/kg种子,浸种用水量为2 kg水浸种1 kg水稻种子。适宜玉米包衣剂量应控制在3~5 g/500 g,堆闷时间应在6 h以内。  相似文献   

5.
以济麦22、博优235、宽城15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剂量的70%吡虫啉拌种剂(福蝶)包衣对小麦发芽的影响,不同剂量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包衣量及堆闷时间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小麦时,适合的包衣量为2~4g/500g种子最大剂量不超过4g/500g种子。使用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浸种水稻种子时,推荐使用剂量为6~8g/kg种子,浸种用水量为2kg水浸1kg稻种。适宜玉米包衣剂量应控制在3~5g/500g,堆闷时间应在6h以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70%噻虫嗪WS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的壮苗效果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获得该药剂对水稻种子的最佳处理剂量和处理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噻虫嗪WS:水稻种子按照20 g:100kg、40 g:100 kg和80 g:100 kg分别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和先浸种后包衣的处理方式,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方式水稻种子发芽率、稻根长、叶片宽度、根数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kg,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效果最佳,处理后4d室内发芽率稳定为96.00%,30 d平均根长为4.93 cm,40 d水稻1~5叶位叶片宽度明显较对照宽,45 d的平均根数为54.0条,处理后15、30、45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6.00%.[结论]采用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 kg先包衣后浸种的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及稻飞虱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丁硫克百威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5%丁硫克百威DS处理的水稻种子进行了室外盆栽模拟试验,以检验其防控稻蓟马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5%丁硫克百威DS对稻蓟马危害水稻心叶的控制作用显著,且持效期长.药后16 d,制剂用量为4.0~8.0 g/kg种子时,对心叶的保护效果为88.34%~95.90%;药后26 d,防效明显下降,但8.0 g/kg种子的处理对心叶的保护效果仍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8.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能有效防治水稻秧田的稻蓟马危害,持效期较长。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在12~18 g/kg种子的剂量下防治效果显著,处理种子15、20 d后的防治效果为84.70%~89.50%。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对水稻不产生药害,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拌种防治北方玉米蚜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种不同含量、不同剂型药剂对北方玉米田玉米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5、6、7g/kg.种子处理下,防效分别为57.87%、77.22%、79.68%;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 g/kg.种子)2年的平均防效为75.24%。  相似文献   

10.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稻包衣种子药效防控研究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分散粉剂(锐胜)2 g对水20~40 mL直接混合搅拌包衣1 kg稻种可以起到壮秧和增产效果,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十字花科油菜籽为试材,应用常规种子拌种包衣的方式,以1 kg种子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4.2 g为药剂对照,进行了1 kg种子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以及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对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进行油菜籽种子包衣,均能有效防治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的为害。其中,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最高,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次之,且这2个药剂处理的持效期均长,防治效果均好。该技术可以在防治油菜籽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黄条跳甲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用30%噻虫嗪FS对晚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检验其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30%噻虫嗪FS 1~3mL/kg拌种处理对防治稻蓟马的效果明显,且持效性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秧苗的出苗率、成苗率,并且处理后的秧苗株高、茎基宽及地上部分鲜重有明显增加。药后20 d,1~3 mL/kg的制剂用量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药后30 d防治效果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桂阳龙  黄震  胡章涛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99-100,111
采用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播种前拌种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田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在700~900mL/100kg拌种处理时对稻蓟马的整体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稻秧苗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对秧田期秧苗素质及病虫害防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对秧田期秧苗素质及病虫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噻虫嗪和6.25%精甲.咯菌腈对水稻种子包衣的防虫治病效果好,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对恶苗病的控制效果远远高于常规药剂;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较高,秧苗根系发达,白根数多,叶色浓绿,株高、叶龄、茎基宽、根重、地上部鲜重等秧苗素质均较好;而且处理过的秧苗便于机插,返青活棵快,比常规处理早3~5 d活棵;同时处理后的秧苗移栽后分蘖早,扎根快,株高、根重、地上部鲜重等秧苗素质远远高于常规处理。大田示范防病治虫效果促进秧苗作用效果一致,可以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采用16%甲.福.咪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水稻种子用16%甲.福.咪悬浮种衣剂267~400 g包衣处理对苗期立枯病平均防效为90.21%~98.49%,对秧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1.67%~96.88%,对本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6.88%~100.00%,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对水稻安全、无药害。推荐田间用量以每100 kg水稻种子用16%甲.福.咪悬浮种衣剂267~400 g于水稻浸种前拌种包衣为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拌种的方法,开展了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对蚜虫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处理区小麦的出苗率、长势、分蘖数等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区,且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可明显减轻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上的效果及安全性,用3个处理剂量(5.0 g/100 kg种子、7.5 g/100 kg种子、10.0 g/100 kg种子)的50%咯菌腈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播种后45 d其对水稻恶苗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4.42%、74.23%和80.98%,对照药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用量13.5 g/100 kg种子)的平均防效为80.37%,且不同处理的秧苗素质差异不显著,说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建议使用剂量为7.5~10.0 g/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控制效果及增产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种子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控制效果及增产效果。[结果] 280 g/L异噻菌胺·肟菌酯FS 15 mL+240 g/L氟唑菌苯胺FS 8.3 mL+60%吡虫啉FS 4 mL+成膜剂2 mL/kg种子包衣处理具有明显的壮苗效果,对水稻安全,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明显,对秧田期灰飞虱也有较好的防效;对大田水稻纹枯病、水稻叶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穗瘟病也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增产效果显著。[结论]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处理可减少大田施药1~2次,降低农药使用量,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一次性施药防治大豆主要病虫害(蛴螬、叶甲、大豆蚜、大豆病毒病),达到了减药、增效、增产目的,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大豆病虫害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00 g/100kg种子处理即可有效防治大豆叶甲类害虫,保苗率达到97.5%以上;田间大豆蚜虫发生期推迟30 d...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子包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锐胜、亮盾种子包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5%锐胜可湿性粉种子处理剂与6.25%亮盾悬浮种衣剂的配比为400 m L+200 m L对100 kg种子进行包衣时,秧苗素质最好;锐胜与亮盾的配比为800 m L+200 m L对100 kg种子进行包衣,在秧苗20~30 d这一期间生长缓慢,与其他各处理相比秧苗最差;锐胜与亮盾的配比为200 m L+200 m L对100 kg种子进行包衣时,产量最高,达到8 683.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