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光交联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壳聚糖与感光性物质混合制成感光性壳聚糖,再与聚乙烯醇按一定比例共混、成膜并进行光交联,制备了系列壳聚糖(CTS)/聚乙烯醇(PVA)光交联共混膜,并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氮树脂系列CTS/PVA光交联共混膜性能优于CTS/PVA共混膜,且重氮树脂系列CTS/PVA光联共混膜有其独特的表面形貌,孔结构的大小及形态与共混膜中CTS/PVA的比例、重氮树脂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分析和比较了由丙烯腈的二元共聚物(PAN)、聚氢乙烯(PVC)、丙烯腈—氢乙烯共聚物(AN-VC共聚物)及丙烯腈二元共聚物与聚氢乙烯共混物(PAN—PVC共混物)制成的超滤膜的分离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发现PAN-PVC共混超滤膜的分离性能较优越,比PVC优越,不亚于PAN,AN-VC超滤膜,而且其膜性能的重现性较好,同时其抗酸、碱性和抗菌性都比PAN超滤膜有所提高,表明共混是一种聚合物改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烯醇高吸水共聚共混物,研究引发剂浓度对共聚共混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以及聚合原液的流变性能,并制备出共聚共混物纤维,并用电镜观察其结构,结果表明:当引发剂浓度为0.4%时,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共聚共混物属于切力变稀流体;共聚共混物纤维吸水率高于共聚物纤维。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分别合成AA/AMPS共聚物和AA/AMPS/AM共聚物,然后进行湿法纺丝,制得高吸水纤维并测定其吸(盐)水倍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配比条件下,二元共聚吸水纤维随AMPS加入量增大,吸(盐)水倍率也随之增大;三元共聚吸水纤维随AMPS加入量增大,吸(盐)水倍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5.
乙烯一丙烯二元共聚物用马来酸二乙酯改性,得到带官能团的改性乙丙胶(FEP)。将FEP与偏二氟乙烯一六氟丙烯共聚物(NML)共混,得到不同质量比的一系列FE P—NML共混物。利用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T——IR)研究了这些共混物中F E p和NML两种组分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这种分子间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FEP侧链上的羰基与NML分子链中亚甲基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同时,应用显微红外光谱(microscopy—FT—IR)研完了共混物中不同微区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F E P—NML共混物中,当F E P浓度低于10%时,两种组分间存在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配比的无规聚乙烯醇 (aPVA)和间规聚乙烯醇 (sPVA)进行共混制膜 ,并对共混膜进行热处理 ,用DSC对原始共混体系和经热处理后的共混体系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共混体系的DSC曲线上只形成一个吸热峰 ,两种组分配比的变化能引起熔融温度和结晶度的明显变化 ,显然 ,随sPVA含量增加有利于共混体系熔点和结晶度的提高。共混物经热处理后发现 ,sPVA的加入有利于抑制共混物的颜色变化 ,且sPVA也有利于结晶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聚醚砜(PES)与聚碳酸酯(PC)多嵌段的嵌段共聚物为增容剂,研究了聚醚砜/聚碳酸酯(PES/P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形态结构、热性能、界面层厚度及界面张力.实验结果显示,PES与PC多嵌段的嵌段共聚物显著降低共混物中PC分散相的尺寸,明显提高两相间的界面黏结性,有效改善两组分间的相容性.SEM电镜照片显示,共混体系中由于增溶剂的加入,形成了双连续相的互锁结构,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的共聚物作为涤纶切片的添加物,籍共聚物中的MMA组分赋予树脂流动性,籍KH570中的硅氧基团赋予抗熔滴性能.熔融指数和热失重分析表明,共聚温度为45℃、时间1.5h下共聚物的流动性较好,不影响涤纶的纺丝性能.结果表明:共混涤纶纤维经水处理26 h...  相似文献   

9.
HDPE/EVA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通过热机械共混,制得HDPE/EVA共混物,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对此类共混物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DPE/EVA共混熔体为假塑性流体;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和切应力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粘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对粘度与组分配比间的关系,Taylor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差较大,不宜用来描述HDPE/EVA共混熔体的流变行为,Hashin模型与Heitmiller模型的预测值均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
聚醚砜增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选择韧性,耐热性不同的两种典型BMI树脂--MBMI/DABPA和MBMI/DA/EP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PES、PES-C与其共混,以进一步提高韧性,结果表明,液体DABPA和EP在加上可溶解一定量的PES、PES-C树脂,在工艺上实现了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增韧BMI树脂,共混少量的PES,能大幅度提高MBI/DA/EP树脂的韧性,且不降低耐热性;而PES与MBMI/DABPA共混,树脂韧性提高,但耐热性有所下降,PES-C与MBMI/DABPA共混则不降低耐热性,共混树脂随热塑性树脂分子链刚性,相容性,分子量及含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相态结构,在PES-C增韧树脂中发现了热固性球粒聚集在热塑性基体中的相反转结构。  相似文献   

11.
对共价反应型多层有机-无机复合膜组装及其渗透汽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管式陶瓷膜作为基膜,通过动态层层吸附自组装(layer-by-layer,LbL)技术在管式陶瓷膜内表面分别组装聚丙烯酸(poly acrylic acid,PAA)/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PVA)/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再通过热交联引发层间反应,生成共价键,形成稳定性较强的多层复合分离膜,并将其用于渗透汽化领域.考察了组装层数、复合时间、交联温度和PVA相对分子质量等条件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组装层数为5层、进料液温度为75℃时,有机-无机复合膜对95%的乙醇/水体系,其透过液水的质量分数为99.5%,渗透通量可达102 g/(m2·h).  相似文献   

12.
超吸水成纤共聚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合成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超级吸水成纤共聚共混物,分析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及其钠盐的配比以及聚乙烯醇含量对其吸水和吸盐水性能的影响,并找到了合成超吸水纤维原料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冰冻-解冻循环法制备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细菌纤维素(BC)复合水凝胶.研究BC与单体丙烯酸(AA)用量对PVA/PAA/BC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和溶胀特性的影响,初步探讨PVA/PAA/BC复合水凝胶的pH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BC添加量的增多,PVA/PAA/BC复合水凝胶的含水率和拉伸强度与PVA/PAA水凝胶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SEM表明复合水凝胶的网络交联点增多;加入AA会使复合水凝胶拉伸强度减小,但溶胀性能提高很多.综合考虑,BC添加量为4%,AA添加量为8%时,各项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水体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以聚乙烯醇(PVA)为骨架载体,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利用活性炭吸附硝化细菌,采用包埋法制作固定硝化细菌小球,去除水体中氨氮的方法.通过实验,发现1%的海藻酸钠(占PVA的凝胶百分比),4%SiO2,0.3%CaCO3作为添加剂,PVA包埋硝化细菌的成球效果较好,小球表现有较佳的机械强度以及传质性能.同时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在PVA质量浓度为10%,活性炭含量占PVA凝胶的2%,交联时间32h及包菌量的值为1∶2的情况下,包埋的固定化小球去除氨氮的效率最高,42 h就可以达到80%以上,去除氨氮效率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DSC对溶剂在PVA热交联膜、PVA/NaOH膜PVA/MBA膜及PVA/P(AmCoAANa)共混膜中状态进行研究,在溶胀状态下,水存在三种状态即自由水中间水及键合水,水/乙醇溶液则存在自由态及其它状态,在渗透气化状态下,对于PVA/P(AmCoAANa)共混膜,当料液为水时,则有自由态水存在。另外结合测定渗透气化状态下膜中溶剂含量初步探讨了渗透气化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湿法纺丝方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PVA共混纤维,为了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利用戊二醛对纤维进行交联处理。运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TGA对共混纤维和交联纤维进行表征;同时,测试了纤维交联前后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在1 641cm-1处出现的Shiff碱吸收峰,表明成功制备了交联纤维;随着交联剂戊二醛增加,交联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减少,吸水率降低;热失重分析表明,交联后纤维的热损失温度为200℃,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环糊精的结构,性质及其在PVA渗透蒸发膜中的应用。实验中利用戊二醛合PVA和环精糊低聚物交联的方法来制备PVA/CD渗透蒸发膜,该膜具人优异的渗透蒸发特性。  相似文献   

18.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silicone rubber (SR) based electrodes coating with poly (vinyl alcohol) (PVA) films after implanted in the brain of rats was investigated. Twenty-two Wistar rats were used and implanted with SR electrodes and PVA/PAA films coated electrodes in left and right cerebral cortex respectively. After 4 and 8 weeks, the expression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a specific marker of astrocytes) an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8 (CD68, a specific marker of macrophages) were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fter 8 weeks, GFAP and CD68 expressions around PVA electrod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around SR electrodes in every stratified area (0–50 μm, 50–100 μm, 100 μm from further up to the electrode-tissue interf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VA coating can reduce the expressions of GFAP and CD68, suggesting the PVA coating can improv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SR while it is implanted in brain. Funded by the “863” Program of China (No.2006AA02Z4E6) and the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570516)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用含有戊二醛的混合交联剂化学交联聚乙烯醇(PVA)的渗透蒸发优先透水膜,测定了在不同乙醇浓度下膜的溶胀度,研究了聚合物的聚合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对膜溶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含戊二醛的混合交联剂化学交联PVA制备而成的均质膜对水具有优先选择性.随着PVA聚合度的增大,膜的溶胀度增大;随浸泡液浓度的升高,膜的溶胀度升高,膜中吸附溶解的乙醇含量升高,但总小于浸泡液中乙醇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膜中吸附溶解的液量增多,但在0.5h已基本达到溶胀平衡;随浸泡液温度的提高,膜的总溶胀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羟基磷灰石料浆流变性及注浆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甲基纤维素等为分散剂,研究其用量对羟基磷灰石(HA)陶瓷料浆流变性能和电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浆都呈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其中添加0.5%甲基纤维素的陶瓷料浆具有较高的Zeta电位值(70 mV),同时具有优良的流变性和触变性。并对不同分散剂稳定料浆改善其流变性能的可能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制得了高流变性和触变性的HA料浆,研究了双氧水发泡成型工艺所得的粗坯体及高温烧结体的显微结构。通过该工艺所获得的HA样品孔壁较薄,孔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