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判断其活动性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0例RA病人,26例其它风湿性疾病病人和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所有风湿病组病例及其中50例健康人群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RA病人同时还检测了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浓度。结果:RA组的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当GPI为0.49μg/mL时,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92.1%;GPI与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个数、RF、抗CCP抗体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年龄、CRP、ESR相比均无相关性。结论:GPI在R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GPI阳性可能与RA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GP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7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血清中GPI抗原、抗CCP及RF-IgM水平。结果 RA组患者的GPI抗原和抗CCP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组GPI抗原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RF-IgM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单一指标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联合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达到100%,与单独检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联合诊断后敏感性降低,与单一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与抗CCP二者有显著相关性,GPI与RF-IgM存在显著相关性,抗CCP与RF-IgM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GPI抗原、抗CCP抗体均是RA敏感而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两者与RF综合分析,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升高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58例RA患者(活动期86例,非活动期72例)、9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关节疼痛及肿胀数、血沉(ESR)以及X线分级等临床指标;同时配对检测30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GPI抗原浓度。结果①RA组GPI浓度明显高于风湿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②RA患者关节液GPI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A患者GPI抗原浓度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ESR等活动指标呈正相关,与病程、晨僵时间、X线分级、功能分级没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GPI抗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RA诊断的一种新指标;关节液中GPI抗原浓度明显高于血清浓度;GPI浓度与RA病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动态定量检测GPI抗原有助于RA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RA患者,规范化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ST2、RF、CCP抗体水平及常规疗效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分析患者血清sST2、RF、CCP抗体与水平临床疗效、各项常规疗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72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后患者血清sST2、RF、CCP抗体、DAS28、ESR、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sST2、RF、CCP抗体水平与临床疗效均呈正相关,与常规疗效指标DAS28、ESR、CRP也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 ST2、RF、CCP抗体与RA疗效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能够为RA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性及其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RA患者、70例非RA患者包括34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SLE、SS、MCTD等)和36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当GPI以0.28μg/ml为临界值时,RA组的GPI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AID组、风湿性关节炎组及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68.7%、26.5%、2.7%、2.4%,RA组的GPI阳性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中GPI阳性率与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分别为68.7%和67.2%,GPI和RF单项和/或双项阳性率达93.7%。结论血清GPI在各对照组中,以RA组升高最明显,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除RF外诊断RA的新指标,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蒙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3例R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齐素协日、巴达干赫依、协日乌素3种证型。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检测RF、CRP、ESR、抗CCP抗体等指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齐素协日型组比较,其余两组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CRP、抗CCP抗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巴达干赫依型>协日乌素型,ESR由快到慢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结论:RA蒙医证型中齐素协日证型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最高,属RA活动期患者,巴达干赫依及协日乌素证型者相对偏低,基本属RA早期或稳定期、迁延期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藤通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情活动指标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抗RA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采用Quik Read速率免疫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IgG)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的滴度。结果:RA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液存在高水平的IgG,抗CCP、RF高表达,急性时相反应物(ESR、CRP)释放增多,补体C3水平低下,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1个月: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2个月:CRP、ESR渐趋于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治疗1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gG、补体C3水平有明显改善,抗CCP、RF的滴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IgG、C3水平渐趋于正常人水平,与治疗两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抗CCP、RF的滴度趋于健康人水平,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2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抗CCP、RF的滴度与治疗2个月比较(P<0.05或P<0.01),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液存在高水平的IgG;抗CCP、RF的滴度升高;ESR加快;CRP释放增多;补体C3的滴度低下。服用三藤通痹丸两个月可明显降低IgG的水平,升高C3的水平、明显减少急性时相反应物的释放;3个月可明显降低抗CCP、RF的滴度,进而降低病情的活动度,有效的改善关节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夹心抗体法检测80例RA患者、80例非RA人群中血清GPI抗原浓度。结果:①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GPI的敏感度是80.O%,特异度是77.5%。结论:GPI抗原在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一定程度反映RA的临床病情,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0正常健康者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调节T细胞的表达频率,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与调节T细胞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A(Ig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糖酸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红蛋白(Hb)、CD4+T细胞、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127-T细胞的表达频率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14+T细胞与Hb呈正相关,CD25+T细胞与}玷、IgM、ESR呈正相关,CD4+CD25+CDl27.T细胞与IgM呈正相关(P〈0.01或P〈0.05);CD4+T细胞与RBC、PLT、IgA、IgM、RF、α1.AGP、ESR呈负相关,CD25+T细胞与RBC、IgA呈负相关,CD4+CD25+T细胞与补体C4呈负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ASO呈负相关俨〈0.051。结论CD4+CD25+CD127-Treg在RA患者的外周血中显著降低,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性高度相关,说明调节T细胞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早期检测可能为R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对GPI在RA中的致病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检测RA组、健康对照组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血清的GPI、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组的GPI浓度值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I),且RA活动组GPI浓度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RA非活动组(P〈0.001)。结论:GPI在RA中的检测意义要大于其他身免疫性疾病,且它的升高程度与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GPI和RF联合检测对RA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GPI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损伤关节表面,导致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8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前入院当天、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上述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NF–α、IL–6、CRP、IgA、IgG、IgM水平及EOS含量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IgA、IgG、IgM水平及EOS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6、CRP、IgA、IgG、IgM水平及EOS含量联合检测诊断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与健康人群比较,RA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  相似文献   

12.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9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96例),分别采取青藤碱和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指标(ESR、RF、CRP、IgG、IsA、IgM、补体C3)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组治疗后前述七项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而对照组七项指标中ESR、RF、CRP、IgA改善,且治疗组ESR、RF、CRP、IgG、IgA治疗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青藤碱对RA有较好的疗效,疗效优于雷公藤多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RA,3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20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比较抗CCP抗体与RF的相关性。结果:30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73.33%。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3%和94.54%。RF的阳性率为76.67%。RF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67%和80.0%。抗CCP抗体与RF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能用于RA的诊断。同时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助于提高R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RA患者和42例非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的含量。结果 64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50例,诊断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类风湿因子(RF)阳性51例,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1%。抗CCP抗体和RF两者敏感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CCP抗体的诊断敏感性与RF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诊断特异性较RF高,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PP-3)、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分型(RF)检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进程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ELISA检测法,测定血清MMP-3、抗CCP抗体、RF lgM、RF lgG、RF lgA的含量。结果:(1)MMP-3、抗CCP抗体及RF lgM、RF lgG、RF lgA在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CCP、RF在RA各组血清水平均高于非RA及对照组(P<0.01);MMP-3在RA组具有较高含量,显著高于非RA组、健康对照(P<0.01);在RA1组与RA2组中水平比较差别明显(P<0.01),在RA2组与RA3组中水平比较差别明显(P<0.01)。(2)RA组中MPP-3、抗CCP抗体、RF lgM+RF lgG+RF lgA的敏感度分别为65.3%,68.7%,71.8%。(3)MMP-3、抗CCP与RF lgM+RF lgG+RF lgA在RA组中特异性分别为70.2%,95.1%,83.1%。(4)五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敏感度为32.8%,联合特异度为100%。结论:联合检测五项指标可降低RA的漏诊率。动态联合测定抗CCP抗体、RF lgM、RF lgG、RF lgA、MMP-3能更有效地及时监测RA的疾病进展,对指导临床诊治及干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临床确诊的8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实验组)及7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IgG(23±5.6)g/L,IgA(5.0±1.9)g/L,IgM(3.6±1.1)g/L与正常对照组IgG(12±3.2)g/L、IgA(2.0±1.1)g/L、IgM(1.6±0.3)g/L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关系,可指导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刘兴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4,(4):F0002-F0002
目的:探讨RF与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01月-2013年08月我院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结果,并与同期50例健康对照者RF与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RA组血清RF、抗CC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F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4%、76.0%,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3%、92.0%,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明显优于RF(PO.O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抗CCP抗体联合RF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湿热瘀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其他证候RA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分析湿热瘀阻证与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66例,其中湿热瘀阻组27例,痰瘀互结组39例;其他风湿病组2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GPI的浓度。结果 GPI浓度湿热瘀阻组为(4.78±4.07)mg/L,痰瘀互结组为(2.07±6.26)mg/L,其他风湿病组为(0.075±0.037)mg/L,对照组为(0.059±0.038)mg/L。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湿热瘀阻组和痰瘀互结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PI与RA活动性有关,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对GPI 在RA 中的致病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检测RA 组、健康对照组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血清的GPI、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 组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且RA活动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RA非活动组(P<0.001).结论:GPI 在RA中的检测意义要大于其他身免疫性疾病,且它的升高程度与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GPI 和RF联合检测对RA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GPI 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损伤关节表面,导致RA 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庆保  万磊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22):1690-1693,1695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0正常健康者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调节T细胞的表达频率,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与调节T细胞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A(Ig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糖酸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红蛋白(Hb)、CD4+T细胞、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127-T细胞的表达频率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4+T细胞与Hb呈正相关,CD25+T细胞与Hb、IgM、ESR呈正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IgM呈正相关(P〈0.01或P〈0.05);CD4+T细胞与RBC、PLT、IgA、IgM、RF、α1-AGP、ESR呈负相关,CD25+T细胞与RBC、IgA呈负相关,CD4+CD25+T细胞与补体C4呈负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ASO呈负相关(P〈0.05)。结论CD4+CD25+CD127-Treg在RA患者的外周血中显著降低,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性高度相关,说明调节T细胞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早期检测可能为R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