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兰州市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本文对兰州市6套典型既有集中供暖住宅冬季室内热湿环境参数进行了实测,并对各住宅房间的PMV-PPD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度良好,供暖住宅的热状况基本能满足人们的热舒适要求;但也存在新旧建筑供热不平衡现象严重,出现过冷或过热现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开展了昆明市居住建筑能耗调研,统计了建筑概况、家庭状况和用能设备类型.评价了昆明市居民对夏季无空调和冬季无供暖条件下室内热舒适的满意程度:在夏季无空调条件下,居民对住宅室内热舒适可接受、较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为94.5%;冬季无供暖条件下,该比例降为64.4%,表明昆明市居住建筑有一定的供暖需求.经计算,本次调研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 26号)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普遍缺乏节能措施,室内舒适性较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空调和采暖需求逐年上升.空调用电成为夏季居民用电的主要部分,用电高峰负荷已经对电网容量与安全形成挑战.冬季普遍采用电采暖,部分地区开始建设集中采暖设施为居住建筑供热,能耗大大增加.对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一方面可以提升建筑用能效率,降低建筑用能需求,有效缓解建筑能耗增长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室内热舒适性,有效改变居住建筑室内夏季过热、冬季过冷的状况,减少室内噪声,更好地惠及民生.  相似文献   

4.
徐欣  朱能  田喆  丁研 《暖通空调》2012,42(7):22-26,48
确定室内计算参数应综合考虑舒适性和节能。依据热舒适理论计算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热舒适区范围,并讨论了风速、相对湿度等参数对舒适区范围的影响;利用建筑能耗计算软件分析了室内计算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通过调研了解了目前室内计算参数的实际应用情况;建议冬季供暖室内计算温度范围定为18~24℃,而对于舒适性空调,则建议根据建筑对热舒适的需求,分级给出室内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5.
邢志强  光俊民 《门窗》2013,(10):49-50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具有居住热舒适度差、供热系统效率低、采暖能耗高等不足,因此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民建筑节能改造意义重大。但目前节能改造普遍受到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缺失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阻碍。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既有居民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展开论述,以期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寒冷地区典型城市北京为对象,针对冬季集中供暖时期住宅建筑频发的过热现象,探究供暖前后不同室内热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规律。本次调研共对32户住宅开展了连续14 d的现场测量和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48份。结果显示:供暖前室内环境温度偏低,居民热感觉偏冷,对于相同室温,供暖后可接受度和满意率比例明显高于供暖前,对偏冷热环境的接受度也更高;供暖后并不是室温越高可接受率越高,室温在20~24℃之间时可接受率均接近90%,当室内过热(>24℃)时,可接受率明显下降;具有偏冷热经历的人群对供暖后的室内热环境满意度明显更高;此外,调研结果表明集中供暖后室内温度明显提升,约25%的住户室内温度高于24℃,同时居民着衣量显著低于供暖前。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村镇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现状与能耗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河南省村镇既有居住建筑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和改善村镇住宅室内热环境和居民热舒适水平提供基础数据,并针对村镇建筑的围护结构和能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兰静  谭洪卫 《建筑节能》2011,39(2):68-73
通过对福建省永定县凤城镇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住宅能耗水平及室内温湿度的实地调研和测试,对比分析了夏热冬暖地区小城镇住宅单位面积能耗与全国非采暖城镇平均能耗的差异;并测评了其居住热舒适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以下3种研究方法探讨该地区小城镇的建筑节能潜力,即①现状建筑条件下未来(空调普及后)的建筑能耗;②仅采...  相似文献   

9.
《建筑节能》2012,(4):1-5
前言 我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量大面广.据不完全统计,仅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既有居住建筑就有大约35亿m2需要和值得节能改造.这些建筑已经建成使用20年~30年,能耗高,居住舒适度差,许多建筑在采暖季室内温度不足10℃,同时存在结露霉变、建筑物破损等现象,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很不相应.  相似文献   

10.
杭州位于夏热冬冷地区,冬季的室内热舒适条件较少,因此该地区的居民形成了特有的热适应行为来提高自身的舒适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模拟分析的方法,对居住建筑的空调采暖时间、设定温度和开窗习惯进行分析,阐明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节能潜力.该模拟结果有助于指导杭州市居民的热适应性行为,减少空调能耗并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焦作市冬季居住建筑室内人体热舒适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寒冷地区中小城市冬季室内的热环境状况,对焦作市44户住宅的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对99名居民的热感觉、热舒适等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同时测试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室内外环境参数,对测试与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居住建筑冬季实测的热中性温度为19.2℃,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4.3℃,两者相差5.1℃;居民期望温度为21.0℃;该地区冬季居民的热适应模型为tcomf=0.317tout+18.19,80%居民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1.6~24.2℃.  相似文献   

12.
对焦作地区热计量住宅的地暖及散热器用户进行了持续2个供暖季的现场调查,测量了室内热环境参数,并调查了居民的热舒适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地暖和散热器用户的服装热阻、热感觉及热期望反应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与散热器末端相比,地暖用户拥有较低的热中性温度及可接受温度下限.采用地暖末端提高了人们对低温环境的接受度,同时降低了对高温环境的期望.在满足人体热舒适的同时,地暖末端还可节省供暖能耗.以PMV为评价指标的国际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分户热计量采暖建筑.本研究为采暖末端的选择以及室内热环境的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及其热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居住建筑普遍缺乏有效的遮阳隔热措施,仅22.1%的居民对热环境感到满意,居民普遍期待改善室内温度。通过对26~30℃条件下、29℃及30℃辅助机械通风条件下的环境进行热感觉投票实验,结果表明,当室内温度在28℃以下时,开启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室内温度在29~30℃时,利用电风扇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农村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改善重点在于采用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及隔热措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住宅居民采暖问题不仅关系到居住的环境舒适感,更关系到社会的安定问题。我国70%国土冬季寒冷,室内需要采暧,仅城镇三十多亿平方米建筑每年采暖能耗达一亿多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30%左右。多年来我国住宅供暖费用一直由政府负担,供热事业作为福利事业,亏损由国家补贴,和住户无利益关系,随之带来了很多问题:设备系统技术落后;系统不合理住户不能根据需求调节和索取热量,再加上落后的管理体制造成了热量的极大浪费,不仅影响了住宅使用功能与环境质量的提高,更严重的是制约了供热事业的发展,使许多供热城市陷入“产权企业拖欠供暖企业热费,供暖企业无钱供热”的困境中,因此如何降低采暖能耗和使热成为  相似文献   

15.
各气候区居民对室内热舒适的要求随其穿着习惯、对热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而异,采暖或制冷温度应有所差别,然而现有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统一标准提供室温控制建议。采用ISO7730的PMV热舒适模型分析各气候区的合理参数,计算得到室内热舒适温度,并通过与实测值比较验证理论计算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按既有统一室温建议与热舒适温度控温的热舒适性和能耗,提出冬季适当提高采暖温度以提升热舒适度、夏季适当提高制冷温度以实现热舒适度和节能双赢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冷热感的环境因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为了了解苏南地区村镇既有非节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笔者对该地区冬夏季的典型住宅非采暖空调房间的室内、外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系统地分析了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非空调房间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高,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低,冬夏季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大;室内热环境远偏离热舒适范围,达到了较恶劣的程度。开展节能建筑建设和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热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室内人员活动轨迹和差异化热需求开展分时分区热环境调节是降低供暖空调能耗的有效手段。从人员活动轨迹和热环境行为调节入手,基于主要功能房间部分时段、部分空间供暖模式提出了全空间—工位空间—人体周围微空间的热环境调控范围依次递进的分时分区热环境调节理念。基于现场调研数据归纳出当地居民典型作息规律及不同时段不同功能空间的差异化热需求,结合热舒适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给出了西北地区分时分区热环境推荐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阜蒙县他本扎兰村、扣莫村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对住宅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代表性农宅在典型冬季日对住宅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实测,对农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内热舒适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关节能设计标准采取相应节能改造措施。通过Design Builder软件对原有建筑及采取节能改造措施之后的建筑进行冬季采暖能耗及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原有建筑卧室最高温度约13℃,最低时不足5℃,住宅的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性很差,冬季采暖能耗较大。通过采取集成节能改造措施,相较原有住宅可达到节能62.6%节能效率,室内各房间温度提高约3℃。室内人体热舒适度有较大程度提高,热感觉不满意率大幅下降,尤其是作为主要生活空间的卧室从原来-2.75左右提高到了-1.25左右,人感觉不满意率由原来80%~90%下降到约35%。  相似文献   

19.
中国供暖临界地区居建筑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林 《暖通空调》1998,28(4):19-21
采用有效传热系数方法分析了中国供暖界地区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结果表明:现有形式的住宅仅靠围护结构的保温作用和室内余热不能保证10℃的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20.
湖南位于夏热冬冷地区,冬季潮湿寒冷,无集中供暖。通常使用电,燃气,煤等独立采暖,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夏热冬冷地区城乡老年人冬季住宅内不同的热舒适情况。在长沙市与湘西城步县共发放120份住宅及个人信息问卷,测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室内VOC含量,调查不同住宅类型的冬季室内环境与老年人的热舒适情况。通过统计供暖方式与热舒适状况,发现该地区住户相对与北方的集中供暖更偏向于通过增加衣物和局部供暖,独立供暖不仅满足热舒适也更节能。湘西城步县的苗族建筑因材质结构与长沙市的住宅有很大差距,因此两者的采暖设备,室内温度,二氧化碳、VOC等浓度均有较大差别,由此来分析城市与乡村冬季的室内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