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青岛市居民生活区与工业区的2座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2015年全年进厂污水水质指标如BOD_5、COD、SS、NH_3-N、TN和TP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活区污水处理厂全年进水各指标稳定,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反映了青岛地区常年缺水情况下居民的节水习惯。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全年进水指标中BOD_5、COD、SS、TP波动较大,有时会出现极端值,特别是在8月、9月和12月,这可能与某些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废水排放有关,水质大幅波动可能会对污水处理工艺产生冲击;指标中NH_3-N与TN较为稳定,说明工厂企业含氮类污染物排放较少。BOD_5/COD,BOD_5/TN,BOD_5/TP比值分析表明,生活区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碳源较为充足,基本可以满足脱氮除磷的要求;而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全国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全国12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系统分析了其进水水质特征以及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之间的概率分布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水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一元线性关系,污水处理厂存在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仅有22%的污水处理厂SS/BOD_5≤1.2,有60%的样本污水处理厂SS/BOD_5≥1.5,成为总氮达标的巨大障碍;BOD_5/TP的平均值为27.23,66%的污水处理厂BOD_5/TP20,均可以满足生物除磷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张子潇  魏屹  王京涛  孙萌  芦占赢 《给水排水》2020,56(5):112-117,122
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规模为5万m~3/d,在分析现有污水处理厂工艺、处理水质及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提标出水水质指标,选择以MBBR为主处理工艺对现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新建进水提升泵房、MBBR池、气浮车间、CMF及臭氧接触氧化等处理单元。由于现污水处理厂进水95%以上为工业废水,进水水质复杂可生化性较差,通过现状SBR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营养物质比例失衡,且污水中剩余物质较难降解。通过MBBR及后续工艺进行处理,出水COD、BOD_5、NH_3-N、TN、TP、SS的年平均值为21.7 mg/L、3.1 mg/L、0.57 mg/L、7.84mg/L、0.15mg/L、2.54mg/L,年平均去除率为31%、26%、70%、23%、42%、70%;MBBR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较难降解的污染物,出水水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对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处理厂DE氧化沟进行MBBR工艺改造,通过现场设置中试,探讨了不同填料填充比率、不同进水负荷及外加碳源对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填料填充比例条件下,中试系统对COD、BOD_5、NH_3-N、TN、TP、SS的去除率分别为92.3%、94.7%、93.6%、66.4%、95.2%、96.3%,均满足了提标改造水质要求。随着处理负荷提高去除效率逐渐降低,系统负荷提高20%后出水水质能够满足提标改造目标要求。在外加碳源的条件下,中试系统出水的NO~-_3-N和TN均降低,TN去除率从66.4%增大至74.5%,出水基本维持在12 mg/L。  相似文献   

5.
江苏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模为7500 m3/d,进水COD、BOD5、SS、NH3-N、TN、TP平均浓度分别为455 mg/L、70 mg/L、265 mg/L、33.1 mg/L、41.3 mg/L、3.4 mg/L.原工艺出水中除了TN及SS浓度仅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天津地方标准要求下津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措施及效果。进水低C/N条件下,在生物段保留多点进水基础上优化了内回流及好氧池曝气方式,并将深床滤池改造为反硝化深床滤池以保障脱氮效果;在滤池后增加了臭氧氧化工艺以提高出水COD达标稳定性并可面向未来新兴微量污染物去除需求。提标改造效果良好,出水各项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2/599—2015)A类标准;有机物、氮和磷主要依靠生物二级处理去除,深度处理段显著提升了出水水质,对COD、TN、NH_3-N、TP、SS和色度稳定达标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淀区北部新区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进出水水质监测,监测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Cr)、5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共5项。本文分析对比了进出水水质情况,着重研究了进水污染物浓度与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关系,得到了该污水处理厂5项指标的最佳进水浓度分别为CODCr460mg/L、TN 66mg/L、TP 2.5mg/L、NH3-N50mg/L、BOD5113mg/L。  相似文献   

8.
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一级A达标难度分析与对策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多年进出水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其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单元构成和实际运行控制参数选择,研究判断该工程的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特性和进出水的水质特点,剖析该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提标改造的难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重点针对TN、NH3-N、TP、CODCr、SS等的稳定达标需求,提出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选择和提标改造的工艺流程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3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实际运行数据,系统分析了其进水水质特征以及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之间的概率分布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污水中BOD5、COD、SS、N H3-N、T N和T P全年浓度分布均呈正偏态分布,其月中间值分布范围分别为140.0~176.3mg/L、322.3~384.2 m g/L、130.3~223.9 m g/L、31.5~38.9 m g/L、40.0~46.5 m g/L 和4.1~5.9 mg/L。各水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一元线性关系,其中BOD5与COD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 R2为0.81。进水BOD5/COD值分布在0.4~0.6之间的占55%,累积频率达85%时,BOD5/COD 为0.6,说明北京城市污水具有较高的可生化性。BOD5/T N 分布在1~4之间的概率为71%,表明大多数情况下生物脱氮的碳源不足。BOD5/T P的平均值为33.6,且大于20的累积概率为84%,表明在处理中可以满足生物除磷的需求。 T N/T P分布在5~15之间的概率为76%,平均值为11.6,且T N/T P>5的概率为93.3%,因此可基本满足微生物生长对氮、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管网中污水的水质水量变化与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密切相关。对昆明市第六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以及服务范围内的广福路干管、云秀路干管、新宝象河南岸干管进行了水质水量监测,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频繁超出设计值,2012年COD、BOD5、SS、TN和TP超出设计值的天数分别为202d、147d、209d、309d和175d。三根主干管的TN值持续高于污水处理厂进水设计值,广福路干管和云秀路干管夜间会出现水质水量冲击负荷。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污染企业排入市政管网的水质监督;加强管网的检测、维护和修复,减少垃圾、河水、雨水进入污水管网,以免影响进水水质;合理调整运行参数并强化脱氮除磷,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1.
天津空港经济区污水处理工程二期扩建规模6万m~3/d,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A~2/O+高效沉淀池+转盘滤池工艺,满足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自运行以来,出水COD50mg/L,BOD_510mg/L,SS6mg/L,NH_3-N5mg/L,TN15mg/L,TP0.5mg/L,运行效果良好,稳定性高,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河流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和生态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污染源水量水质调查和估算,模拟分析了建成区河流4类主要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水漏截排、面源污染和雨季溢流的权重,模拟计算了不同污染源控制条件下河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浓度(SS)、氨氮(NH_3-N)、总氮(TN)和总磷(TP)5项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季,河流COD浓度主要受污水处理厂尾水影响;漏截排率是TP和NH_3-N达标的主要阻碍,污水处理厂出水提标为地表水Ⅲ类标准时,TP和NH_3-N也分别只能达到地表Ⅳ类和Ⅴ类;雨季,面源污染和溢流率是影响河流水质达标的主要阻碍,在面源污染和漏截排都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溢流率保持5%,即使污水处理厂出水提标为地表水Ⅲ类标准,河流中TP、NH_3-N仍不能达到地表Ⅴ类标准,COD也仅能勉强达到地表Ⅴ类标准。因此要改善建成区河流水质,首先应对面源污染、雨季溢流和漏截排污水进行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选取练江流域(汕头段)7座具有代表性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出水分析,所有厂的出水COD、BOD5、NH3-N、TP、TN均已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分析得出在目前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出水COD、BOD5、NH3-N、TP已基本达到了处理的极限.日后再提标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是TN的去除,若在更高标准下,需依靠成熟运行的反硝化深度处理技术或新兴的氮吸附技术,但其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在考虑水质提标的同时,应同样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建设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杰  刘涛  苏红玉  王俊能  陈敏敏 《给水排水》2021,47(6):92-96,103
以我国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实际运行和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污水处理量、水力负荷率及使用的主要处理工艺等,研究了COD、BOD5、NH3-N、TN、TP的进出水水质特征以及与去除效率的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我国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以1万~5万m3/d的规模为主,平均水力负荷率较低,为43.9%,AAO工艺、AO工艺、普通活性污泥法、SBR类、氧化沟类和MBR类为主流工艺,合计占比达76.2%;进、出水浓度值相对偏高,浓度值波动幅度较大,除总氮去除效率较低外,4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均高于80%;66.1%的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进水基本能满足生物除磷的要求,但有56.4%的污水处理厂进水可生化性较差,53.6%的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过程需要外加碳源;5项污染物的进出水浓度和去除效率与本指标的变量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中进水污染物浓度对出水水质、去除效率均为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污水再生处理微滤-反渗透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水质要求用户对再生水需求的增加,微滤/超滤(MF/UF)与反渗透(RO)组合而成的双膜过滤工艺在污水再生处理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根据北京市某再生水厂微滤—反渗透(MF—RO)工艺的长期运行数据,评价了COD、NH3—N、TP、SS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厂进水(即上游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总体较好,以生物处理为主的上游污水处理厂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颗粒污染物、有机污染物、NH3—N、TP等,但NH3—N、TP的处理效果存在季节性变化。经MF—RO工艺处理的出水COD平均为0.45mg/L,87.7%的出水NH3—N低于检测限(0.2mg/L),98.8%的出水TP不超过0.01mg/L,出水浊度的平均值为0.064NTU,出水平均TDS为30.8mg/L。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受进水水质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小,但pH主要分布在5.5~6.0的范围内,需要投加碱调节pH以保证水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东莞某5万m3/d污水处理厂为例,探究了提质增效后进水浓度对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单元、生物池、深度处理单元及污泥脱水系统的影响.结果 表明:提质增效后进水浓度变化对一级处理单元影响较小;当进水氨氮浓度由24.2 mg/L提高到32.1 mg/L(90%涵盖率),TN浓度由30 mg/L提高到39.9 mg/L(90%涵盖率),COD由258 mg/L提高到378 mg/L(90%涵盖率),BOD5由104 mg/L提高到185 mg/L(90%涵盖率),以多点进水多段AAO工艺为代表的生物池,对TN、COD、氨氮和BOD5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低DO、低污泥负荷没有引起污泥膨胀,污泥SVI平均值为100.5mL/g;当进水SS从192mg/L提高到205 mg/L(90%涵盖率),TP从4.52mg/L提高到5.17 mg/L(90%涵盖率),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工艺均能维持稳定的除磷和SS去除效果,出水TP和SS平均浓度为0.17mg/L和4.0 mg/L;低DO条件下,出水BOD5和氨氮等均达标,为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提供思路;因进水BOD5增加使剩余污泥量增加,导致污泥脱水系统产能相对不足,需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原环境下的A~2/O工艺,以温度、溶解氧(DO)、水力停留时间(HRT)为控制工况,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及氨氮(NH_4~+-N) 4个水质指标,根据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最佳工况为10℃,出水COD、NH4+-N和TP分别符合一级A标准、一级B标准和二级标准; DO最佳工况为4.5 mg/L,COD和TN达到一级A标准,NH_4~+-N和TP分别达到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未得出HRT的最佳工况,当HRT为26.25 h,出水COD的处理效果最佳,符合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布吉污水处理厂构建人工湿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最大程度地改善深圳市布吉河水质状况,在先期进行布吉污水处理厂中试试验的基础上,建设了小型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探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在人工湿地基础上的改善程度,为该市布吉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后是否规划建设景观湿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的COD、NH3-N、TN、TP等重要控制指标均有比较明显的深度处理作用;夏季的运行效果总体上比秋、冬季处理效果好,季节变化对TN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明显,但对出水COD、NH3-N、TP指标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选择4座典型MBR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对其工艺流程、应用效果,尤其是脱氮除磷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污水处理工程出水水质基本能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尤其是COD、BOD5、NH3-N及SS去除效果较优;但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受水温、进水水质及进水有机物组成等影响,其中是否有足够的可被生物降解有机物(BCOD)和快速溶解性易降解有机物(SS)是决定MBR系统能否实现高效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决定性因素。当进水BCOD/TN和SS/TP较低时,需通过外加碳源和辅助化学除磷的方法保证氮磷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0.
罗凡  李浩  徐浩  于翔  李捷 《给水排水》2023,(9):29-34
以环境敏感地区的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出水常规指标和磷组分进行取样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座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差异较大,但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进一步对磷组分分析发现,各污水处理厂磷素与进水COD和SS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但4座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的磷主要以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悬浮态磷为主,总和占比分别超过了93%和88%。在深度除磷试验中发现,采用两次分段投加PAC的除磷效果明显好于单次投加PAC,两段投加的比例为50/50时,除磷效果最优。生产线的PAC投加应关注PAC投加量与进水总磷质量浓度的比值(Mc/M0),常规情况下Mc/M0值在30~40内能够有效的保障出水TP低于0.05 mg/L,如果进水TP较高和波动范围较大时,Mc/M0值也需进一步加大,来保障出水TP低于0.0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