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针不同术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艳 《广西中医药》1998,21(1):32-33
电针不同术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72例疗效观察杜艳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间断刺激;持续刺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为探讨电针不同术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期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二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2%,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1%,有效率9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在治疗上多采用针刺治疗,而针刺的时机异同,会直接影响病患的恢复效果。现代医学研究普遍认为,急性期面瘫,面神经炎症,多发生水肿,不应尽快针刺治疗;而针灸临床多数报道表明,早期给予针刺,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因此,对于针刺时机则需进一步加强其标准化。本文则主要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检索,探索最佳针刺时机在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风热型急性期及静止期Bell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治疗急性期和静止期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治疗Bell麻痹的最佳时机。方法:观察Bell麻痹急性期和静止期的症状积分、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对于Bell麻痹的治疗,无论急性期还是静止期均有显著性疗效;针灸的治疗Bell麻痹远期疗效,急性期干预优于静止期干预;针灸治疗Bell麻痹早期治疗痊愈率高,后遗症少。结论:急性期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是肯定的,且具有很强的治疗优势。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大部分学者认为针灸治疗应在急性期既介入治疗。但由于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期,面神经的损害仍在继续,故病情处于进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会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故针刺宜浅,不透穴,取穴宜少,留针时间宜短,不宜加电针。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无论以单纯的针灸治疗还是针加电针、针加TDP神灯照、针加灸、针加中药或加西药、针加穴位注射、针加火针、针加放血疗法、或以多重方法综合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不统一,方法多样,这就需要我们临床工作者通过对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各个方法之间的比较,寻找最佳的针灸治疗时机与方法,与期形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灸实践指南,指导临床实践。这就需要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7.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中医叫"面瘫",古称"口眼歪斜""吊线风"等.西医认为是由于寒冷刺激或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所导致的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还有极少数是受面神经周围疾患的影响或面神经受外伤引起的面瘫.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或风热之邪中干面部络脉,致筋缓不收所致.目前,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之方法颇多,且效果也多比较理想,临床报道也不少.近2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为主治疗该病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疏风散邪方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风牵正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明确,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早期恢复,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贝尔麻痹,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plegia)。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寒冷刺激学说、缺血学说、免疫反应学说等,近年来认为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其病变主要是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缺血,导致面神经水肿、脱髓鞘,早期多为可逆性的神经病变,严重者轴突变性或神经完全性损伤。针灸为临床治疗面神经炎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的研究,归纳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及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以期进一步完善之。  相似文献   

11.
针灸是中医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而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临床上对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以及刺法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医者认为在患者急性期就应使用针刺治疗,但也有医者觉得在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状态,临床上使用针刺会加重病情。根据临床实验,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时机以及刺法进行探索,寻找最佳针灸治疗时机与刺法,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民族药物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药物组各45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药物,单纯针灸疗法、单纯药物治疗,来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71.11%、针灸组53.33%、药物组46.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民族药物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4种治疗方法及交互作用对急性期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将48例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人一组,分配至16种治疗方案中。患者均予常规基础针刺,根据分配结果在急性期相应配合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及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结果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与误差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温针灸、刺络放血与误差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较佳的针灸方案为针刺联合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及电针治疗,急性期联合温针灸与刺络放血可缩短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针灸配合高电位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南京金陵老年病康复医院(210003)吴斌[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治疗,高电位治疗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面神经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劫障碍,发生口眼歪斜。本病通常急性发作,突然一侧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  相似文献   

15.
分期辨治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的常见病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 ,根据不同的病程日期 ,针对不同的证型 ,选用不同的穴位及针刺方法来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不揣简陋 ,撰文如下 ,以供参考。急性期发病 1星期内 ,为面神经炎症、水肿急性进展阶段 ,此期临床症状可呈逐步发展加重趋势 ,故又称发展期。应抓紧治疗 ,尽快减轻水肿 ,改善面神经在神经管内的受压状态 ,防止面神经变性 ,这对愈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症状轻 ,面神经损伤位置低 ,病损范围在茎乳突孔以下的面瘫病人单纯针灸即可 ,而对于来势凶 ,发展快 ,麻痹完全者 ,应配合综合治疗 ,以缩…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贝尔氏面瘫,为神经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是针灸治疗有效病证之一;然本病的针灸治疗中存在许多问题如针刺的时机、针刺的手法等等.本文试图以临床为基础,从病理变化与治法相应的角度来探讨针灸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型)48例,并与西药组4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仅显著地提高疗效,而且大大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9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加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揿针治疗。2组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且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针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急性期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急性期基础药物结合针灸浅刺治疗,两组非急性期均采用药物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使用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5%,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痊愈率为26.25%,治疗组痊愈率为58.75%,两组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期基础药物配合针灸浅刺、非急性期药物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较急性期基础药物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上治疗面瘫,急性期采用药物内服、外用治疗~([1]),避免面部刺激加重面神经水肿;缓解期多配合针灸治疗,促进面神经恢复。面瘫患者发病时处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阶段,针刺相关穴位可加快面部局部症状恢复,促进整体功能的提高,恢复其神经调节功能。应用针刺治疗面瘫,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的优势~([2])。但笔者在治疗中发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