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急诊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急诊溶栓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血液流变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DA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SOD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急诊溶栓静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有效,对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P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则加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散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散布宽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PIS患者血液流变学,阻碍血小板聚集,对患者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到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实施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观察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0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组间全血粘度及血小板凝聚情况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全血粘度及血小板凝聚情况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脑部CT检查发现,对照组患者病灶吸收改善情况显著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依拉达奉和奥扎格雷联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而且还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蔡尚清 《中国卫生产业》2013,(36):108-108,11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病人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及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ADL水平改善情况、药物平均起效时间、接受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L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平均起效时间、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任榕 《现代保健》2011,(11):153-15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100 mg/d)及中药注射用血栓通治疗(500 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均为2周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正常人血浆内皮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血浆内皮素采用特异性放免分析法,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采用锥板式测量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内皮素平均水平为100.83 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4.52 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梗死组全血粘度1/s、全血粘度30/s、全血粘度200/s、血浆粘度分别为21.97±0.18、5.91±0.02、4.67±0.03、1.79±0.01 m Pa·s,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21±0.12、4.84±0.04、3.86±0.08、1.33±0.02m Pa·s,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梗死组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分别为(49.86±1.55)%和4.38±0.06 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1.37±0.78)%和2.37±0.04 g/L,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相同性别人群中,急性脑梗死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梗死组人群中,男性全血粘度1/s、全血粘度30/s检测值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内皮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指标,是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市永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的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格拉斯哥晕迷分值;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2.73%;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状态、格拉斯哥晕迷分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消失的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神经功能状态、格拉斯哥晕迷分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丁苯酞注射液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明显更加,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62%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2次/d,连续14天。结果依达拉奉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着,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计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并监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6%和77.1%,而对照组则分别为28.6%及62.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达拉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更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在2013年6月-2016年12月来茂名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对症疗法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挽救生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贺瑞霞 《药物与人》2014,(7):101-10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脑保护、降颅压、抗感染、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并实施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及下肢的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环境、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独立生活能力、一般健康及QOL-35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并早期实施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相关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两组的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黏附促进因子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1.67%(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高凝状态,并可有效预防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4天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4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前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沈阳市某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高于对照组的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安全性较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选择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7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治疗;实验组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并且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7%vs 80.7%),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按病情需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5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2次/d.观察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依达拉奉30mg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2次/d.2组均治疗14d.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94%,对照组为72.73%.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相比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