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椎动脉发育不全(VAH)与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211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TIA组)90例和正常健康自愿者(对照组)60例,对受试者均行MRI/CT或CTA检查,并且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等一般资料,应用高频超声检测两组双侧椎动脉内径(D),以V2段椎动脉D≤2.5 mm定为VAH,并且测量血流参数,比较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TIA组中VAH发生率(4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VAH的TIA组与对照组中高血压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VAH的TIA组与对照组中年龄、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VAH的两组受试者中右侧VAH(83.3%)明显高于左侧(16.6%);TIA组与对照组比较,TIA患者非VAH侧椎动脉Vmax减慢,R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评价VAH的最佳评估标准。VAH、高血压和性别为TIA的危险因素。TIA患者中非VAH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决定其不同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患者垂体瘤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变化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微腺瘤组(直径10 mm)和大腺瘤组(直径≥10 mm),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并对患者随访分析手术前后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GH、IGF-I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大腺瘤组术后PRL水平明显降低;手术后微腺瘤组IGF-I水平明显低于大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总有效率为78.7%,术前GH水平是影响手术有效率的危险因素(OR=5.056,95%CI:0.896~28.534,P0.05)。与手术无效组相比,手术有效组术后G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切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有效降低肢端肥大症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监测患者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结核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门诊PPD试验强阳性(观察组)50例和PPD试验阴性(对照组)健康者50名,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浓度,分析两组CRP结果的差异性以及观察组PPD试验平均直径与CRP检测浓度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P浓度观察组(3.00±4.53)mg/L,对照组(1.90±1.77)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93,P0.05);两组CRP浓度阳性率分别为8.00%和2.0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1,P0.05);观察组PPD试验平均直径与CRP检测浓度之间无相关性(r=0.160,P=0.134)。结论结核感染不会导致血清CR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重超标与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1 513例健康体检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性别研究体重指数(BMI)与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并对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CEA超标率、AFP超标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BMI与CEA具有相关性(r=0.053,P0.05),与AFP无相关性(r=0.006,P0.05);女性BMI与CEA、AFP均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192、0.079,P值均0.01)。男性体重正常组与超标组的CEA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AFP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女性体重正常组与超标组的CEA超标率、AFP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80、4.63;P分别0.01、0.05)。男性超重组与肥胖组的CEA超标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43,P0.05),AFP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05)。女性超重组与肥胖组的CEA超标率、AFP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3.23、6.40;P分别0.01、0.05)。结论体重超标会增加肿瘤发病风险。男性体重超标与CEA超标具有相关性,与AFP超标不具有相关性;女性体重超标与CEA超标、AFP超标均具有相关性。在预防肿瘤方面,女性应比男性更需注意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北黄石二医院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以甲氨蝶呤肌内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妊娠瘢痕包括直径、β-h C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14 d两组患者妊娠瘢痕包括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β-h C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及术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甲氨蝶呤妊娠囊注射联合宫腔镜方式为瘢痕妊娠患者开展治疗效果理想,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平  丁长青  蔡嵩  张玉娜 《智慧健康》2022,(28):137-140
目的 探讨垂体瘤神经科术后继发完全性空蝶鞍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影像学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及MRI随访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影像学MRI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根据术后随访MRI诊断结果分为完全性空蝶鞍组(empty sella syndrome,ESS,n=34)及非空蝶鞍组(non empty sella syndrome,NESS,n=66)。两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S组术前肿瘤平均大小高于NESS组,术后瘤灶残余较NESS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组在MRI上可见鞍区明显扩大,垂体形态正常信号消失,为脑脊液信号影取代,视交叉明显受压上抬。结论 术前垂体瘤灶较大者相对更易发生完全性空蝶鞍,MR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患者31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15例及对照组16例,观察组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应用甲羟孕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B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8、8.234,均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5、15.025、19.834,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变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96、8.329,均P0.05),观察组患者变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5,12.316、11.846,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06、8.193,均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64、11.902、13.458,均P0.05);同时观察组子宫内膜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5、5.391、5.125,均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理想,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以及不耐受手术患者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进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施效果从患者临床指标、舒适度、满意度、心理应激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应激强度低于对照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舒适度,使患者减轻心理应激,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9.
探讨在线动漫宣教视频对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以及不良肠道准备相关因素。选取2016年8~10月,南京巿高淳人民医院检查的500例普通结肠镜检查患者,釆用随机单盲对照的设计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进行肠道准备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在线动漫宣教视频。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比较两组患者饮食和服药依从性、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OBPS)数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84.40%,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P=0.002);观察组OBPS总评分(3.05±0.81)分,低于对照组(4.32±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P0.01);观察组液体残余量(0.72±0.88)ml,优于对照组(0.94±0.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16)。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93.20%,高于对照组6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6.00%,高于对照组8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1.98,P=0.031);糖尿病(OR=3.01,P=0.022)以及动漫宣教视频(OR=2.83,P=0.002)与肠道准备不合格具有相关性。与传统准备方法比较,动漫宣教视频有助于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管内栓塞(EVT)与显微手术夹闭(NST)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2007年1月-2017年1月公开发表的EVT与NST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3篇RCT共计48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纳入分析。EVT组与NST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EVT组发生血管痉挛率、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感染发生率均较NST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如GOS评分(4~5)和GOS评分(1~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T血管痉挛、动脉瘤术中破裂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安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预后与NST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5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加用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步行和平衡能力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mean较对照组快,Qmean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和FA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BS和FAC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而言,康复治疗联合针刺疗法干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肢体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2月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匹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自理能力评分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评分、疼痛评分、血栓危险因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EVLT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焦虑状况,提高自理能力,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基因多态性和垂体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34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垂体瘤术后未继发颅内感染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IL-9基因多态性、临床资料以及病原菌感染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病例组IL-9 rs1859430位点AA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G等位基因低于对照组(P<0.05); 34例垂体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中,脑膜炎27例,脑室炎7例;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革兰阳性菌28株(62.22%),革兰阴性菌16株(35.56%),真菌1株(2.2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肿瘤直径>3 cm(OR=3.664,P=0.022)、术后脑脊液漏(OR=4.267,P=0.011)、IL-9 rs1859430位点AA基因(OR=4.505,P=0.005)均为影响垂体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L-9 rs1859430位点A基因是垂体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互关系,从分子水平揭示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技术,检测40例正常人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ACE、AT1R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糖尿病(DM)组与糖尿病肾病(DN)组间的AT1R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χ2=0.012,P﹥0.05)。DM组与DN组分别同对照组相比AT1R基因型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0,P﹤0.01;χ2=7.06,P﹤0.01);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1;χ2=6.11,P﹤0.05);②DM组、DN组与对照组3组之间ACE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糖尿病肾病患者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与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可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CE基因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不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AT1R基因的C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D和C等位基因可能不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洛阳市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好转组(n=36)与未好转组(n=24)。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是否喝酒、血液是否破入脑室、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术前平均收缩压、是否合并脑疝、手术血肿清除度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术前平均收缩压、手术血肿清除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者术前GCS评分高于未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好转率在性别、出血部位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喝酒、血液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合并脑疝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GCS评分、血液破入脑室及合并脑疝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单一因素(P0.01)。结论术前GCS评分、血液破入脑室及合并脑疝为影响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4及IMP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5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肿瘤科就诊的5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组),选择同期1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CD44和IMP3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D44在上皮性卵巢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评分分别为(3.78±2.55)分和(1.89±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7,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50岁和≥50岁患者CD44表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3,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和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CD44表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47,P0.05);无腹膜转移和有腹膜转移患者CD44表达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9,P0.05)。IMP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评分分别为(5.45±2.75)分和(1.67±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0,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50岁和≥50岁患者IMP3表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1,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和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IMP3表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2,P0.05);无腹膜转移和有腹膜转移患者IMP3表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9,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中CD44表达与IMP3表达无相关性(r=0.188,P0.05)。结论 IMP3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CD44在腹膜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新的靶向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预防和减少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年龄≤50岁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96例(研究组)及同期住院的同年龄段非脑梗死患者4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bg)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ey水平显著高于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90±10.90)mmol/L比(19.70±3.0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血清Hcy水平与年龄、TC、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血清Fbg水平与年龄、TC、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其发生与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吸烟以及饮酒有关,临床应及早做出病因诊断,对可干预因素进行早期有效控制,加强宣教,降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儿的和肽素(Copetin)、脑钠肽(BNP)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AHF分为肺炎AHF组(30例)和肺炎无AHF组(30例)两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儿童外周血Copeptin、BNP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仪测定患儿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肺炎AHF组Copeptin水平明显高于肺炎无A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65,P0.05),肺炎无AHF组Copept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3,P0.05);肺炎AHF组BNP水平明显高于肺炎无A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39,P0.05),肺炎无AHF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1,P0.05);肺炎AHF组LVEF明显低于肺炎无A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761,P0.05),肺炎无AHF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eptin、BNP、LVEF是小儿肺炎合并A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eptin、BNP与LVEF均呈现明显负性相关(r=-0.573,-0.784,P0.05)。结论Copeptin、BNP与小儿肺炎合并AHF发生密切相关,推测二者有望成为儿童肺炎早期识别心力衰竭(HF)的血清学诊断指标及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观察性别对冠心病患者30 d内两次行冠状动脉造影诱导对比剂引起急性肾损伤(CI-AKI)的临床观察。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30 d内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07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472例和女性组13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CI-AK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随访1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急性心肌梗死(AMI)再次发作、支架内血栓),次要不良事件(肾功能恶化、脑梗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性别等相关危险因素与CI-AKI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男性组吸烟史、饮酒史和肌酐值均高,女性组平均年龄、血钠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均高于男性组。患者总的CI-AKI患病率为14.47%,女性组CI-AKI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组[(9.63%vs 9.11%,P=0.854),(10.37%vs 6.77%,P=0.1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对CI-AKI发生无相关性(P0.05),但利尿剂的应用为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随访期间两组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但是,全因死亡率女性组高于男性组(4.44%vs 1.26%,P=0.030),且肾功能恶化发生率也明显升高(4.44%vs0.42%,P=0.002),ACS再次入院发生率男性组却高于女性组(12.26%vs 5.92%,P=0.037)。结论 性别差异不是CI-AKI独立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在30 d行两次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全因死亡率和肾功能恶化发生率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插别复位双节夹板固定法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在处置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复位和固定手法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均分为闭合组和切开组,以院内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切口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临床功能还有预后影像学资料为评估标准进行比对。结果闭合组在院内治疗时间较切开组短,且住院费用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都无感染发生,然而切口组出现手术刀口裂开2例、缝合处皮肤坏死3例,闭合组无此情况(P0.05);两组骨折好转时间对比,组间区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4,P=0.103);为两组患者进行终访,其影像学资料术前术后对比如下:Bohler角(t=-25.857,P=0.000;t=-29.150,P=0.000)、Gissane角(t=-24.816,P=0.000;t=-22.656,P=0.000),患者都较术前有好转。术后组间区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AOFAS评分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P=0.657)。结论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实行插别复位双节夹板固定法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前者存在创伤小、院内治疗周期短,经济压力小、切口并发症少见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