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信系统是搭建通信网络的工具基础,而通信网络搭建是解决通信问题必然趋势.在通信系统中,有军事通信系统和民事通信系统.在这两者中,军事通信系统的发展起到引领和志向的作用.然而,就军事通信系统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军事通信系统都是出于领先地位.对于美军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我们在军事通信系统应用发面也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通信以及在某些采用同步解调的通信系统中,信号同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通信系统能否有效地可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无良好的信号同步系统作保证。信号同步系统的工作情况将直接影响通信质量如何,甚至使得通信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在通信的整个传输通道中,同步的理论研究将是通信信号正常传输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Pattern时延差编码(PDS:PatterntimeDelayShiftcoding)水声通信体制能有效地抑制水声通信中多途扩展引起的信号波形畸变对通信性能的影响,而RS码具有与PDS通信体制结合的先天优越性。为进一步降低水声通信系统的误比特率,提出将RS码与PDS通信体制结合,并对RS码在PDS水声通信体制中的性能进行研究。对挑选的RS码与常用的卷积码在PDS通信体制中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RS码在PDS通信体制中的性能远优于卷积码,对系统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体通信是以人体生物组织为传输介质的新型短距离通信技术,现有人体通信技术的相关研究局限于单人通信。基于此,研究了低频段下双人动态通信的传输特性,在通过手臂接触进行双人通信的情况下,首先分析了非接触手臂沿着垂直人体的方向,向前和向后运动对通信信道特性的影响;在非接触手臂运动的情况下,发射端放置在接触手臂或非接触手臂时,其各自对应的2条通信链路的路径损耗变化趋势几乎一样;利用二阶信息准则判定多径信号中第一径到达时间的累计概率密度符合Weibull分布;最后对比了发射端在不同位置下的通信特性,在手臂发生运动的情况下,发射端放置在双人接触手臂时的链路通信效果较好且对人体辐射较小。  相似文献   

5.
D2D通信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2D(device-to-device)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用户通过共享小区资源进行直接通信的新技术。蜂窝网络引入D2D通信在提高频谱效率,增大系统吞吐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在描述D2D通信系统模型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为了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通信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会话建立、资源分配、功率控制和干扰协调。此外,简要介绍了D2D通信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公路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中,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技术更是其重中之重,是整个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关键。当今国内广泛应用的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技术主要包括SDH技术、ATM技术、IP技术、WDM技术以及一系列网络融合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种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未来交通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PC与多单片机的485远程串行通信在停车器上下位机通信中的应用,给出了PC机与多单片机之间通信硬件结构图,并用CSerial类和C51分别编写了PC机的串行通信程序和单片机串行通信程序。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短波通信技术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波通信在通信领域具有其它通信手段无法替代的地位。分析了新一代短波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需求以及应用融合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电视网以及电话网走向融合,导致网络负荷逐渐增大,用户业务需求随之变化。通信运营商需要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从而吸引用户。因此建设通信网络并推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通信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简要介绍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应用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线蜂窝网中存在信号难以到达的领域,即“盲区”通信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盲区”通信可靠性的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引入Ad Hoc网络来提高通信节点在进入该区域过程中的通信可靠性,根据移动节点的物理位置、移动速度以及邻接移动节点的关联因素,利用单点通信解决通信结点在进入“盲区”过程中(即存在中继区)的通信问题,再利用追击通信策略解决通信节点完全进入“盲区”(即不存在中继区)的通信问题,建立“盲区”通信可靠性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GA)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