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曹玉艳 《中外医疗》2009,28(4):33-33
本文主要对精神科住院的病人发生猝死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精神科患者住院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医学帮助。  相似文献   

3.
4.
精神科的猝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弘道 《安徽医学》1992,13(3):15-17
<正> 精神科的猝死,一直是被人们关注的问题,猝死是指24小时内所发生的出乎意料的死亡。一般突然发生,生命体征的变化常在1小时左右,死亡迹象出现后而暴死。精神病本身可以发生猝死。目前对于精神药物治疗时所致的猝死是一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应用吩噻嗪类药物前后对比,猝死病例并未增多,死亡率也未见增高,甚至65岁以上住院的病人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药物与猝死有关,并认为主要是心律失常、肺动脉栓塞、窒息和低血压休克较为常见。现就我院临床资料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我院近10年来死亡病例,逐个登记28例猝死者的自然状况和需观察项目。结果:猝死的发生率为1.12%,占同期死亡人数的9.3%。其中使用精神病药物27例,占猝死者的96.4%,未用精神病药物1例(3.57%),有躯体疾病5例(17.86%)。使用氯丙嗪15例(53.57%),奋乃静4例(14.29%),多塞平4例(14.28%),氯氮平3例(10.71%),利培酮1例(3.57%)。结论: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关,亦与躯体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预防猝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期间发生的猝死2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诊断及用药治疗情况。结果:20例猝死患者占同期住院死亡病例24%,患者合并用药、服用氯氮平者、长期饮酒营养不良、既往有心肌受累者发生猝死较多,猝死易发生在入院1周内。结论: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对入院患者定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理化检查,定期对患者躯体状况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李翠芝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21-1722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特点,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间住院猝死的6例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率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1.17‰,占同期住院死亡患者的15.79%;大多数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APS),且多数合并躯体疾病。结论:进食差、联合用药、合并躯体疾病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猝死系指在突然死亡前24小时内病人无任何症状迹象.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猝死在各地区均有发生.其后果严重,应引起重视,本文对我院7年间猝死病人4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夏忠虎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304-305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临床特征,为降低精神病住院患者猝死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16年内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6年内猝死发生率为9.7‰。男性和新入院者较多。秋冬季,00:00~11:59时间段为猝死高峰期,伴有躯体疾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者在猝死病例中占较高比例,且联合用药者较多。结论精神科猝死病例中伴有躯体疾病者较多,对此类患者应谨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寻找经验和规律。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精神疾病诊断、合并躯体疾病诊断、住院服药情况、死亡原因、死亡时间等进行逐一调查分析。结果:猝死患者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别,年龄多在45岁以上,病程上很多是20年以上,反复住院多次,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死亡前部分有心电图异常等情况,死亡时间半数在节假日的晚上或者是清晨。提示长期服药的中、老年患者;伴有躯体疾病,特别是心脏疾病的精神病患者容易出现猝死,特别是在节假日等工作人员稀少,疏于查房,忽略了必须重点关注的患者。结论:重点关注中、老年长期患病、长期服药的精神病患者,应经常进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伴有躯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在节假日期间要重点交班,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35例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猝死系指躯体健康的个体起病或病情稳定后突然变化至死亡 ,时间最长不超过 2 4小时 ,且为非人为性的死亡。精神科临床有关猝死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韩春美报告占精神科住院病人的 0 65 %~8% ,占死亡人数的 2 4 7%~ 5 0 % ,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死亡率中的猝死率[1 ] 。因此 ,深入研究精神科病人猝死的原因 ,找出预防措施 ,降低猝死率尤为重要 ,作者就此问题对 3 5例猝死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院建院来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猝死病人 ,共 3 5例 ,男 2 9例 ,女 6例 ;年龄 2 3~ 86岁 ,平均 ( 4 7 69± 1…  相似文献   

12.
刘梅华  宋彩虹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36-103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以便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历方法登记住院精神病12例猝死者,从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躯体情况、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猝死前情况、猝死发生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猝死以酚噻嗪类最多,猝死时间在1天中的分布以早晨为多,其次猝死还与合并用药、长期用药、药物剂量过大有关。结论:猝死除与猝死者本身躯体状况有关外,还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13.
猝死是指直至死前24小时无提示死亡迹象的非预期性死亡,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发生率虽低,但后果严重,为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安全医疗,避免意外,我们对本院1973~1996年中1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8例,女6例,年龄21~57岁,平均37.28±11.74岁,病程11天~29年,平均14.27±10.14年,首次住院9例,住院2次以上5例,诊断:精神分裂症9例,情感癔碍3例,偏执性精神病及瘴症性精神病各1例,既住均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常规及心脑电图正常。 死亡前治疗情况 单一用氯丙嗪口服治疗5例,氯  相似文献   

14.
梁洪金 《吉林医学》2011,(18):3833-3834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的原因,更好地掌握护理规律,提高护理质量,使精神科护理工作更具有主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原因依次为躯体并发症、猝死、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自杀。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有效降低住院病死率,从精神科角度应该做出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刘梅华  宋彩虹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36-1037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以便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历方法登记住院精神病12例猝死者,从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躯体情况、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猝死前情况、猝死发生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猝死以酚噻嗪类最多,猝死时间在1天中的分布以早晨为多,其次猝死还与合并用药、长期用药、药物剂量过大有关.结论猝死除与猝死者本身躯体状况有关外,还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16.
朱洪  林丽群  张小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11-1013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995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猝死的28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猝死组,以2006年3月1日所在本院的729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服药时间、伴发躯体症状、精神障碍种类、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心电图特征、QTc间期等);对猝死组收集死因的临床判断,死亡季节及可能与猝死有关的资料。结果:猝死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3.08‰,猝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总病程、用药时间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抗精神病药剂量及服用氯氮平者QTc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总体QTc,即猝死组(418.39±21.86)与对照组(402.83±26.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两组QTc服氯氮平组(399.84±23.22)与非氯氮平组(412.38±28.7)差异有显著性。猝死组用典型药物(64.3%)多于对照组(36.08%;P<0.01);猝死组心电图异常者(71.4%)多于对照组(36.35%;P<0.01)。猝死好发于冬季,大多发生于入院3个月内者(25.0%)和大于8年者(53.6%),主要死于心源性猝死(64.3%)。结论:心电图异常、用非典型药物治疗、冬季、入院小于3个月或大于8年者等可能是慢性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例精神科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结果:基础疾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其次为入院未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与健康教育不到位。结论:关注重点患者、注意重点时段的观察、提高早期识别风险的能力可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295例猝死患者院前现场急救措施,为提高猝死院前现场复苏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区急救中心2000年1月-2004年12月295例猝死患者院前现场抢救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现场复苏无效死亡279例(94.6%),有效16例(5.4%),成功2例(0.7%)。结论(1)建立专业化的复苏小组,缩短呼救至到达现场问期;(2)早期启动生存链;(3)确保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等措施可提高猝死院前复苏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对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与临床分析,探讨预防猝死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78例猝死患者发病前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救护车到达现场半径与复苏成功关系、现场急救措施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现场复苏有效率为7.69%,成功率2.56%。结论:院前猝死复苏有效率及成功率均较低;心肺复苏开始越早,猝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越好,成功率越高;应提高患者家属及非医务人员认知度,才能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