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业经济学是林业学与经济学互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新兴边缘学科。林业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人在经济行为之下保持与林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约束人对林业的恶化行为 ,构建人在林业经济活动中的林业原则、发展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关于林业经济学理论提出的以林业与经济发展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为发展林业经济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1 林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的过程 ,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和社会实践活动愈来愈深化和复杂 ,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愈来愈宽阔 ,从一个单一综合的学科 ,逐渐走向学科的分支…  相似文献   

2.
林业经济学是我国农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当前面临理论内容体系不完善、理论发展滞后行业发展实践的突出问题。该文从经济学的逻辑推导提出了林业经济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优化森林资源配置的规律,解释林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构建更有效率的各项林业发展制度。强调林业经济学应坚持依据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兼顾社会对林业需求的发展变化,超越具体的特定性研究抽象出本学科的一般命题开展研究;探讨了林业经济学理论内容体系的框架、林业经济学未来研究的重点和研究方法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只偏重于对人类直接有关的经济学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类生存有着深远影响的生态环境的探索。到了本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上出现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新学科,它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指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之后,对林业的研究才开始深化。但是,在大量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林业生态经济学置于农业生态经济学中低一层次的学科体系,这种狭隘地认识林业,是由于受到延续千年的“林业本寓于农”的旧观念影响。为了更新观念,建设大林业,本文拟对研究和建立“林业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作一些探讨。一、关于建立“林业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林业投入机制综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是林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也是林业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文中结合我国林业生产实际,运用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微观和宏观2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投资严重不足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我国林业资金瓶颈制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中,有哪些林业经济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研究?这篇文章提出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并就此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当前的情况和研究方向,值得一读。林业经济是一门部门经济科学,它同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相比,既有很多共同点,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其共同点在于:都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林业经济学本身的特点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的是森林培育、采伐、利用中的经济问题。这就是说,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要用理论来指导生产实际;同时,又要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林业经济研究工作收到成效。去年九月,胡耀帮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要靠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要靠各条战线都来开创新局面。当然,林业战线也不例外。因此,深入研究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战略、探讨提高林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途径、摸索改革现行林业体制的可行办法,是林业经济研究工作者当前的紧迫任务。我们希望有志于林业经济研究的同志都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为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孔繁文森林资源经济学是林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者说是林业经济的基础,做为一个分支学科,总有自己发生、发展与渐近成熟的历史。35年前,正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需要大量建设用材的历史时期,林业经济做为林业科学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7.
一、林业技术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林业是培育森林和利用森林的多种使用价值,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产业。然而,在旧中国,林业不受重视,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附属于农业部门,所以林业经济研究几乎是空白,仅在当时的农业院校森林系开设林政或叫林业经济的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林业受到了重视,林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林业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林业经济研究和教学工作得以加强,林业经济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生态林业是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林业经营模式。文章以生态学理论为准则,着重论述了目前林业经营存在的问题、成就及现代林业经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林业只有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尝试探讨林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规律性与内涵 ,并从不同层面对林业技术创新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微观层面分析了林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创新的途径、创新的动力 ;中观层面分析了林业技术创新的评价与选择、创新的风险投资、创新的控制与管理。林业创新的宏观环境是使林业创新成为林业经济发展支柱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林学专业“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薄弱,课程思政元素存在“头重脚轻”的现象,以及课程内容与贵州省当地林业实际有所脱节等问题,以贵州大学为例探索了“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增加课堂知识延展性;二是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三是突出贵州省生态林业特色,贴近学生未来就业需求。通过对林学专业“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经济学认知能力有所提高,知识与修养全面发展,学生全面了解了贵州省情省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观点分析了我国林业与生态问题及山东林业特点,提出了建设生态林业的必要性,同时探讨了生态林业的特点和山东建设生态林业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顺波  刘仓  王博文 《林业科学》2006,42(10):101-108
在简述非公有制林业历史、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界定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分析非公有制林业的特点.运用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及现代林业经济理论,论述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的原则、价值取向、目标.提出建立以林业补助为中心,让林木经营者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的商品林生产补助制度;以政府采购非公有制公益林,将非公有制经济引入公益林的生产,形成公益林生产竞争格局的公益林采购制度及产权明确、保护有力、流转顺畅的林权制度三位一体的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框架.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林业经济学模型,构建于木材永续利用体系和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之上,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森林可持续经营(sustainableforestmanagement,SFM)体系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不同于木材永续利用。因此,SFM经济学将以多元均衡经济学和消费者偏好理论为基础。其中,消费者偏好理论考虑了个体的复杂性、环境的特殊性、偏好的动态性、需求的差异性以及需求的层次性等因素。鉴于SFM的内在要求,有必要拓展林业经济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的其他新流派理论为该学科领域的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林业经济科学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各门科学分工越来越细的过程中,从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林业科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界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其它部门一样,多年来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协调的状况十分严重,有大量的林业经济现实问题急待研究,有很多新的理论问题需要探索。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永安现象"的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200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全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该改革从经济学上作些理论思考。一是"永安现象"是以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配置林业生产资源;二是从产权经济学角度剖析明晰林权的激励作用和配置资源的重要性;三是永安市林权改革是诱致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一场林业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7.
制度障碍是制约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制度障碍主要包括产权安排和外部效应两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外部效应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影响,并根据经济学中经典的外部性纠正方案,分析了我国目前解决林业外部性政策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林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78年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通过雅加达宣言以来,社会林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过程,就会发现社会林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展变化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产权制度变革的结果。 一、社会林业的定义及其本质内容 社会林业的概念是印度林学家J.G Wostoby  相似文献   

19.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是近年来林业血防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教授开发的一个新领域.是根据生态学、林学、血吸虫生物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由多项技术合理综合而成的一整套工艺组合。介绍了我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论林地制度创新和林业产业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林地制度产权模糊造成了"交易成本"过高,从而阻碍了林业经济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了我国林地资源生产力低下的现象。通过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发现我国现行的林地制度已成为林业产业化的制度障碍之一。因此,林地制度创新是林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